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東廂房有什麼不好?

“有錢莫住東廂房”這句農村老話,讓現在的人理解起來確實有點困難,時代不同了,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非昔比。因此,現在一些人容易把這句話的意思,理解現在社會所看到的情景,用現在的思維來評價過去東廂房住居條件上的好與差,事實上,這句老話所產生的背景,與現代農村社會完全不同,其要表達的意思並非東廂房居住的感覺,而是另有深意。

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東廂房有什麼不好?

1、東廂房到底怎麼樣?

東廂房是一種什麼樣的房屋,到底好不好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當然好。從我國民居坐南朝北的地理環境和民間風水上來看,正屋坐北朝南,俗稱為北屋。如果庭院是一座四合院,東廂房在正房的東面,其位置僅次於正屋,比位於正屋西面的西廂房要好,比位於正屋前面的倒屋更好。如果是三合院,東廂房比西廂房要強多了。

在古代,東廂房的最大優點在於其空間的拓展,可向東面擴建,哪怕擴建成另一個院子也是可以的。但是,西廂房就不可以。古人有“西不益宅”的說法,意思是說,住宅建成後,就不能向西邊擴張,如果向西擴張就叫“西益宅”。古籍《風俗通義》說:

“俗說西者為上,上益宅者,妨家長也。不西益者,恐動搖之耳。”

民間還有左青龍右北虎的說法,即住宅左邊為“青龍”,右邊為“白虎”。以坐北朝南的房屋為例,“青龍”(東)方代表陽氣,早晨太陽出來的方位,“白虎”(西)方代表陰氣,太陽落山的方位。古人認為,向住宅的西面擴張,就會導致住宅的陽消陰長。住宅向西擴張加高風水上是白虎抬頭。民間有俗語說:“寧讓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民間還有西廂房的房間不能比東廂房多,否則就是“白虎開口”。

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東廂房有什麼不好?

也就因為如此,在古人的觀念中,東廂房在以後拓展的空間上要比西廂房大得多,不受限制,而西廂房在空間上是 受限制的。這種傳統規矩,雖然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在過去農村得到普遍遵守。

2、東廂房是什麼人住?

我國農村有一句分家老話:“哥東弟西,老三出去”,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以上的兒子,分家的時候,長子分優先分到東廂房,老二隻能要西廂房,老三以下的兄弟,要到外面另選地方建房。

我國民間舊時傳統,分家時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原則,長子在分家產時是有優先權的,所分到的房屋,除正屋外,是最好的房屋。如果東廂房不好,民間為什麼把東廂房分給長子呢?東廂房就是長子優先繼承樹的象徵。

有人會問,其實這句老話後面還有一句,完整句子是:“有錢不住東廂房,冬不暖夏不涼”,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東廂房不好,不能住,冬天不暖和,夏天不涼爽,其中的含義不是指兒子住不住東廂房,而是指一家之主能不能住東廂房。按道理來說,一家之主應該住主屋(正屋,即北屋),有錢的一家之主更是如此。家裡有主屋不住,住東廂房就顯得不倫不類了,長輩不像長輩,兒子不像兒子。不瞭解內情的人,還認為這家人的兒子不孝,讓父母住偏屋。這在舊時可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而瞭解內情的人則認為,這家人不講規矩,沒有尊卑之分。

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東廂房有什麼不好?

事實上,民間還有一句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這句話就很明顯了,只有家裡出了不孝兒郎,才讓父母從正屋搬出來,住在東屋和南房(有四合院的家庭,南房又稱為倒屋)。在舊時農村,如果有人上家裡來,看到父母住在東屋和南屋,問都不要問,一看就可以斷定,這個家庭的兒子肯定是不孝之子,對父母極不尊敬。因此,舊時,民間在住房的分配上,是有一定約定俗成的規矩的,一家之主就得住主屋,不可住到偏房去。

再說,過去大多數家庭兒子較多,有四五個兒子(有的六七個)的家庭比較普遍。四五個兒子成家後,就是四五個小家庭,再往後,就可變成同樣有四五個兒子的大家庭。通常來說,一個家庭也就一座農家小院,有的只有一半農家小院(很多地方的房屋還只是平房,也就是一層),兄弟結婚後分家時,一個人分不到多少房屋,有個地方住就不錯了,哪裡容得你去東挑西揀?哪裡容得你嫌棄東廂房和西廂房的“冬不暖,夏不涼”?過去的生活水平低,想建新房,哪來的錢呢?對於普通農村家庭來說,兒子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可言。

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東廂房有什麼不好?

舊時,農村兒子分家沒房屋住時,通常搭建簡易的茅草屋,再好一點的就是土坯屋,屋頂蓋秸杆壓泥巴,無法講究“冬不暖,夏不涼”。不像現在農村,家庭子女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是不建新樓房,祖屋也足夠兒子選擇住哪個屋,不住哪屋,哪個屋冬暖夏涼,哪屋“冬不暖,夏不涼”。有了樓房的人家更是空了一大半,選擇的餘地就更大了。因此,我們對過去的老話,不能用現在的思維方式去解釋過去的農村老話。

3、“有錢不住東廂房”到底表達什麼樣的意思呢?

上一節講到,一個家庭分家時,通常來說東廂房要分給長子居住,其他的兄弟還沒有資格住。如果長子分家出去後,只能勉強餬口度日,沒有錢建新的房屋,那麼他可能長期在東廂房,直到老。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有房屋住總比沒有房屋住得好。至於以後,長子能不能擁有獨立院落,還要看他的兒子的能力怎麼樣,否則只能住在東廂房養老送終了。

如果分家後的長子有錢了,就有能力到外面建新房屋,他們還願意在東廂房住嗎?他們當然不願意。既然與父母分家了,按照傳統的說法就是“分門立戶”,自己有能力的話,修建自己的獨立院子,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分門立戶”和“成家立業”。擁有自家的院子大門,有自家的正屋和東廂房、東廂房,如果氣派一些,還可以建南屋,那就修建成四合院了(過去鄉村大多為三合院,院前為一道圍牆和大門)。

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東廂房有什麼不好?

如果自己沒有建獨自院子,住在東廂房,那隻能算是“分戶立灶”,守著祖業過日子。院子的大門,是兄弟共同的大門,沒有主屋,只能算是偏安一隅。一個院子住了幾個兄弟,上有父母,下有妯娌,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各種是非,不聽也得聽,清官難斷家務事,剪不斷,理還亂。擠在一起,容易出現兄弟鬩於牆,親情也變得疏遠,有的兄弟宛如仇人。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也是常見。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分家之後,在父母的屋簷下,也同樣如此。與父母抬頭不見抬頭見,眼見心煩,眼見肚憂,說不定三天兩頭,父母找個藉口,狠狠地訓斥兒子一頓,兒子只能唯唯諾諾(舊時規矩),滿肚子苦水不無處可倒。

自己有了錢,誰還願意過這種日子呢?如果自己建了獨立院子,住的是主屋,過的是獨立的生活,與父母和兄弟保持了一定距離。即便不出去建房,就在廂房的基礎上向東擴充套件成獨立院子(俗稱東院),也就有了獨立的大門,新院子和老院子相鄰,也是一種距離。兄弟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各家過各家的,比天天擠在一起鍋碗瓢盆相碰撞要親熱得多。這也算是一種距離美吧。再說,兒子修建了新房屋,搬了出去,父母心裡不但不怨恨,反而特別高興,因自己有這樣有錢能幹的兒子感到驕傲。在村裡人面前,他們的腰板挺得直直的,說法也底氣十足。父母都希望兒子超越自己,他們臉上也有光彩。

試想想,位置條件比西廂房和倒屋優越的東廂房,有了錢就不能住了,要建新房屋開門立戶,那些住西廂房和倒屋的兄弟就更是如此了。自己努力賺錢,有了錢就蓋屬於自己的院子,過去一戶一院的生活,美滋滋的,誰不願意呢?

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東廂房有什麼不好?

因此,“有錢莫住東廂房”這句農村老話之中的“東廂房”,象徵祖業。實際上這句老話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只安於守住現成的祖業,祖業再多,兄弟多了,分家時也就分得一個角落。如果自己不努力,自己的兒子又只能分到祖業之中,一個大角落之中的一個小角落。只有不斷拼搏努力,勤勞致富才能建立新的家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