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那該是怎樣一個如煙如霧般夢幻美好的女子,世人難以想象。

只知道這個美麗又彷徨的“丁香姑娘”一下子就走進了讀者的心,同樣也走進了戴望舒的心裡。讓他思之如狂,輾轉反側。

同樣的下雨天,同樣的油紙傘,同樣寂寥的詩人走過長長的雨巷。對面迎來的姑娘一如丁香般哀婉又惆悵……

傘面的細雨滑落,戴望舒額前的髮絲被雨水打溼幾縷,就連身上的長袍也都溼了衣角。

可他並不很在意,或者說,是來不及在意。

最是那一抹綠的邂逅,勝過滿城煙柳的嬌羞。施絳年回眸的一瞬間,戴望舒戀愛了。

若是有風吹來,他必是心神搖曳。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雨巷

這個孤單的詩人在人間闖蕩太久,寂寞的靈魂期盼能夠得到安撫和慰藉。

戴望舒覺得,施絳年就是那個讓他停船靠岸的“港灣”。

他和所有初遇愛情的“楞頭青年”一樣,拼了命的追求討好心悅的女孩。浪漫也許是詩人特有的天賦,面對心上人,才情和思緒總是源源不斷。

熾熱的情意和滾燙的文字都無法完全反饋戴望舒對施絳年的愛慕。

“我的戀人是羞澀的,有著桃色的臉和天青色的心。”

天青水碧,最是純潔無暇。在戴望舒的心裡眼裡:“絳年當真是可愛極了”!

如果說戴望舒是一團灼熱的火焰,那施絳年就是寒冬破曉的清泉,凌冽且冰涼。

是的,施絳年不喜歡戴望舒。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手稿

很多時候,故事發展到這裡,聰明的人就應該學會適時止步。可總有太多的人,一味地堅信水滴石穿,試圖捂熱一顆本就冰冷的心。

殊不知,這樣一廂情願的付出,很多時候只會誤人誤己。

戴望舒對施絳年的喜歡沒什麼道理可言,同樣施絳年不喜歡戴望舒也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他是她哥哥的好友,兩個人存在年齡和閱歷的代溝。興趣和愛好南轅北轍,共同話題少得可憐。

更重要的是,戴望舒的長相不甚英俊。至少對於十七八歲的花季少女而言,膚色黝黑且帶有痘印的戴望舒並不符合她少女懷春的憧憬物件。

拒絕一個人是困難的,尤其是拒絕一個偏執且固執的人。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

施絳年像是走在覆冰上的行人,輕不得,重不得。急不得,也快不得。可即便有再多拒絕的話語說出來,戴望舒也只當他是“努力不夠”。

在戴望舒看來,那些橫在他們中間的問題都是可以加以解決的。

卻不明白一次次拒絕的背後,是赤裸裸的“不喜歡”。

或許盲目戀愛的人總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時不時給自己“加個戲”。以為自己對抗一切求來的會是真愛,卻不知這更像一場感情上的“綁架”。

戴望舒一句“你若不答應,我便去跳樓。”直接將施絳年捆綁在了道德和良心的邊緣線。

這場倫理的壓迫讓年幼的施絳年只能無奈妥協。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穆麗娟

於是,他們訂婚了。戴望舒洋洋得意,自詡抱得美人歸。這場婚姻是他“勝利的果實”,他幻想著豐收的到來。

卻忘了“毒樹”孕育不了良花,到了最後,也只是自食惡果罷了。

幾年的留學生涯結束,戴望舒急切地奔回愛人的身旁。卻發現她除了冷漠還是冷漠,原本就不甚熱烈的情感如今更是淡的連渣都不剩。

戴望舒不理解,不接受。他瘋狂地找尋蛛絲馬跡,卻被真相打了個措手不及。

“我寄愁心與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襄王有意,神女無夢便也罷了,更殘忍的是另有所屬。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與穆麗娟

悲憤羞怒地戴望舒只得以“一記耳光”結束了他這場漫長的單相思。

說實話,令人唏噓卻不惋惜。

這是一段本就不該開始的戀愛,即便深愛,也不要拿道德綁架一個人的愛情。這世上最不能勉強的,就是愛情。

雖然勉強得來的愛情更容易被傳頌,因為這會鼓勵人們努力就能得到幸福。但這所謂的幸福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美夢罷了,終究會曲終人散。

戴望舒的一場情事多少是他自己犯下的錯,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只能由自己買單。

生活中,所謂的義無反顧和堅持不懈,用在同樣愛你的人身上才有價值。否則就只是一場自我喧囂的感動,於他人,不過徒增煩擾罷了。

要學會試著轉身,不再回頭,不再停留。可偏偏戴望舒不懂得“吃一塹,長一智。”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與穆麗娟

沒了施絳年,還有穆麗娟。

戴望舒每日為他那“死去”的愛情哀痛不已,讓好友穆時英又是同情,又是無奈。

“你不要這樣氣餒,施蜇存有個妹妹,我也有啊,而且我的妹妹穆麗娟比她還要漂亮。”

誰還沒有一個好妹妹了?雖然穆時英這種“重友輕妹”的做法很值得詬病,但好在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施絳年不喜歡戴望舒,穆麗娟卻很喜歡。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很多時候,緣分就是這麼妙不可言。

穆麗娟傾心戴望舒的才華,她的出現,如同春風細雨一般,撫平了戴望舒的上一段情傷。

好友成為自己的妹夫,穆時英自認為促成了一對好姻緣。所有的人也都很看好這對金童玉女,只可惜事與願違。

戴望舒對這個明媚如韶光的女子是喜愛的,可更多的是將她當做一劑良藥。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與女兒

兩情相悅的時候並不會很在意那些細枝末節,但天長日久的相處當中,情意被生活抹淡。激情退卻的時候,那些藏在隱秘處的齷齪只會被無限放大。

可以說,戴望舒和穆麗娟的婚姻同樣是存在隱患的。

只是他們的問題並非不可調節,如果戴望舒願意的話,他完全可以做到。可前提是他願意。

戴望舒像極了每一個愛而不得的人,即便身邊另有含苞待放的“紅玫瑰”,卻依舊忘不了曾經的“白月光”。唯一不同的是,他的白月光散發著“丁香的幽蘭”。

沒有人可以永遠不求回報的付出,健康長久的愛情一定是雙向迴應的。

穆麗娟自信可以帶戴望舒走出感情的陰影,卻無法幫自己走出施絳年的陰影。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和穆麗娟的結婚現場

人的一生會遇見很多階段的感情,有些不合時宜的情感只能隨時光一起逝去。但在那份情感上寄託的心力也可能會隨之淡去,以致於再沒有力氣和心情去重新一次。

如果說施絳年是戴望舒不合時宜的前者,那穆麗娟就是戴望舒無心無力去重複的後者。

戴望舒甚至在婚後做詞:我的夢和遺忘的人,受我祝福的人。終日我灌溉著薔薇,卻讓幽蘭枯萎……

薔薇者,幽蘭者。如何不讓人多心?更何況戴望舒本就不打算“小心”。

他面對施絳年時狂風暴雨般的愛意,如今只剩下了風平浪靜。穆麗娟即便是太陽,也會有夕陽西下的時候。

無數次的對比和不經意流露的態度,都是加註到穆麗娟身上的“一摞摞稻草”。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的第二任妻子楊靜與女兒

久而久之,熱情也就變得淡了。隨著諸多生活瑣事,矛盾只會越積越深。穆麗娟對戴望舒的濾鏡早已經被打破,不滿和怨憤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如果說施絳年曾經是他們中間不可提及的話題,那傷心欲絕的穆麗娟就再沒了這些顧忌。

她甚至公開表明:“哼,丁香姑娘指的是施絳年。”

此舉無異於自揭傷疤,當一個人可以無所顧忌的撕開自己的傷口供人圍觀的時候,那個人的理智和情緒多半已經臨近崩潰。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和楊靜一家人

“菀菀類卿,除卻巫山非雲哉……”

男人總喜歡將自己得不到的感情寄託到另一個女子身上,卻又不肯全盤交付。霸佔著這個,卻又懷念著那個。

這樣的人,看似深情,實則最是絕情。

戴望舒忘不了施絳年,那穆麗娟“又算什麼”?一腔熱情的最後是他那句“夢中的幽蘭”,到底是錯付了。

當失望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穆麗娟徹底“斬斷情思”,走的乾淨利落。揮一揮袖,不帶走半片雲彩。

於是戴望舒就又陷入了彷徨與蕭索……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傳

穆麗娟是如此,後來的楊靜也是如此。同樣的開端,同樣的結尾。故事的最後,她們都毫無留戀地離開了戴望舒。

只剩下戴望舒一個人在無盡的追求和尋找他那位“丁香姑娘”,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越走越窄,直至無路可走。

他像是活在自己的感情世界裡,一生都在致力於尋找一個朦朧又模糊的身影,他將那個身影定義為真愛。

在最初的時候,他以為施絳年就是。偏偏她只是撐傘從他眼前走過,即便腳步稍有停歇,也不過是為了周邊的風景,從來不是因為他。

戴望舒將她當戀人,施絳年卻只視他為“路人”。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文集

從來都是戴望舒一個人在苦苦痴戀著,他半誘哄半強迫地讓施絳年答應了他的追求。卻不過是用不光彩的手段給自己編織了一個虛幻的美夢。

所以即便後來戴望舒為情所傷,也有很多人並不同情他。因為這份牽強的愛情本就不該存在,戴望舒作為始作俑者甚至有些“活該”的意味。

那虛假的美好一碰就碎,戴望舒大夢初醒之後卻又不願意清醒,於是就一味的繼續“沉淪”。

從更多角度來看,穆麗娟更應該是那個“丁香姑娘”。

因為只有真正愛著你的人,才是你應該珍惜和尋覓的人。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圖右為戴望舒

穆麗娟的愛意開始強烈,最後不過幾年的時間,就被沖刷的一乾二淨。

這裡面存在著諸多不同因素,但最大的原因一定在戴望舒身上。

“他對我沒有感情,他的感情全都給了施絳年了。”

能讓一個明亮且倔強的女子說出這樣自輕的話,可見戴望舒的所作所為有多令人寒心。

如果一份感情裡,當事人都無法感知到對方的愛意。那試問這份感情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再繼續下去也不過是彼此蹉跎罷了。

所以穆麗娟能夠及時從這段感情中抽身而去也算是幸事,沒有誰天生應該為另一個人無條件的傾注感情,她值得一份全心全意的對待。

也因為她的憤然離去,戴望舒才會有“驚慌失措”的危機和失落感。

最後挽留不得,穆麗娟便也成了另一顆硃砂痣。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

當然這樣也就顯得戴望舒的二次情傷依舊有些“活該”。

之後就更不用提了,戴望舒沒了施絳年,又留不住穆麗娟。男女之間的情情愛愛於他而言,徹底淪為麻痺自己的藥物。

他需要它,依賴它,卻又不真心呵護它。如此惡性迴圈下去,即便故事的女主角換上多少個,結局也都大同小異。

卞之琳曾經說過:戴望舒年紀輕輕便悍然離世,舊的社會制度讓他沒能把才華發揮到最大,眼見著新社會要出現了,戴望舒卻走了。

他的愛情也同樣如此,總是時機未到人到了,時機到了人走了。他就像一個追愛的人,一路追隨,一路錯過,始終無法擁有。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和楊靜

當然這裡面有他個人的原因,也有時代的原因。更像是命運早就安排好了的。

他寫下了那首《雨巷》,他便如同主人公般一直輾轉在那閉塞幽長的巷口。如同失了方向的行人,在漫無目的地遊走著,徘徊著。

尋找著一個又一個“哀婉又彷徨”的身影,最後再接連錯過。直到那長長的雨巷再無一人路過,只剩下他孑然一身。

冷漠,悽清,又惆悵……

向好友妹妹示愛,因長相被拒絕,戴望舒:你不答應我便跳樓

戴望舒

大多數的人都更熟悉戴望舒那丁香般的綿綿詩意,知道他那雨巷中的美麗哀愁。

其實他背後的故事,細品起來也同樣感人,或者說是同樣美麗又哀愁。

或許他整個人並不是正面教材中絕對完美的人物形象,但他確實個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

他是人前風雅卓絕的清靈君子,也是情路坎坷的俗世男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