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為何如此發達,背後則是全方位的社會需求

宋詞為何如此發達,背後則是全方位的社會需求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詞這種文學樣式,能夠在宋代比較繁榮和發達。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那就是時代背景緊密相關。

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則是國家不夠強大,北方一直面臨遼、西夏、金以及蒙元的威脅。對外打又打不贏,花錢買來的和平又不靠譜,還飽含屈辱。

對內則是防止武將專權和地方割據,出現冗官、冗兵等許多積弊,導致國家積貧積弱。可以說宋朝建立的三百多年曆史,時刻都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處於弱國的心態。

宋詞為何如此發達,背後則是全方位的社會需求

整個國民性,包括士大夫階層在內都是如此,面對外部威脅、內部憂患導致的恐懼和不安,需要透過文藝的方式抒發焦慮,於是從唐朝中晚期以及五代以來,興起的詞逐漸被士大夫階層所接受和改造,用於暢敘幽情,感悟人生,從而盛極一時。

這個時期,就是政治地位崇高和人生事業輝煌的宋代宰相,如寇準、王安石等創作的詩句,也都遠沒有唐朝人的豪放與暢達。回看寇準的詩作大都寫山林之思,情調悽婉,如《春日登樓懷歸》:“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再比如說王安石拜相後所作的詩句:“霜筠雪竹鐘山寺”、“材疏命濺不自揣”等。格調遠沒有李白、杜甫“致君堯舜上”的豪放和激盪,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宋朝的國力,遠沒有唐朝的強盛,士大夫階層始終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故而情感中具有太多的“幽情”、“幽思”,不便於透過詩歌表達出來,這才有了詞的發揮餘地。

另外,從文學體裁來說詩言志,詩所表達的情思自然與詞是不一樣的。詞一般又稱之為“詩餘”,也就是詩歌不能表達的東西,藉助詞句來表現。同時,當時宋代的經濟文化都很發達,娛樂活動也都是需要詞來增添氛圍和樂趣,故而在勾欄瓦肆中,那些歌兒舞女也需要新調,滿足聽眾的口味和審美需求,因此,詞在社會上也有廣泛的市場需求,這才出現“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社會現象。

宋詞為何如此發達,背後則是全方位的社會需求

總而言之,士大夫階層憂國憂民的焦慮無法排遣,底層社會的娛樂需求需要得到滿足,從而使得整個宋代社會上上下下都去填詞,促進了詞在宋代的無比繁榮,影響力可以和唐詩不分伯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