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背後的樂天派:中國製造業正在迅速流失,中國製造業正在崩潰!

目前吃瓜的人大概分為兩組,我們逐一分析。

表達恐慌的人覺得製造業正在迅速流失,尤其是蘋果這個帶動了眾多產業鏈的巨頭,這顯然預示著國內製造業正面臨著大量的失血,其他製造業也會步其後塵。姑且稱之為悲觀主義者。

鄙視印度的人認為三哥沒有能力生產蘋果產品,製造業需要龐大的產業鏈和人才支撐,這些人叫樂天派。

目前這兩個學派的傾向在嚴格意義上並不準確。一般來說,樂觀者短期相對正確,悲觀者長期相對正確。

為什麼這麼說?這就需要介紹蘋果產品的生產,它的元件是什麼,依賴什麼,如何從零到一。

先說蘋果最大最複雜的Iphone,透過去骨法,我們可以引出以下問題:

iPhone是什麼?(產品、設計)

它的構成要素是什麼?(零件)

這些部分是從哪裡來的?(製造供應鏈)

iPhone如何才能超高效率量產?(組裝,富士康核心就是做這個)

明白了以上問題,你大概就知道三哥能做什麼,三哥以後能做什麼了。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埋下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把iPhone生產轉移到中國,現在又轉移到印度?

中國的大小工廠實際上是在做一件事:組裝。

透過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將零散的手機零部件從內到外逐一進行粘接、焊接、組裝、包裝成成品,然後進行一些測試,比如防水測試。手機充電後可以立即使用。

簡單理解,生產線的起點是手機殼,生產線的終點可以獲得一個完整的手機產品。

這些生產線批次複製到鄭州、深圳、上海富士康等幾個代工廠,可以大規模生產,批次交付給消費者。以上是超高效率批次生產iPhone的過程。

把生產過程切割成非常精細的工序,整個過程就是一條生產線(富士康)

每個過程包括特定的裝置和組裝特定的部件(裝置供應商)

整條生產線的大規模複製(裝置供應商富士康等代工廠)

零件由製造供應鏈提供

富士康等代工廠主要做這個,這是蘋果在中國生產的核心,也是要搬到印度的業務。

裝置零部件供應過程中,裝置都是日本製造的,連工廠硬體工程師用的螺絲刀都是日本造的,國產的螺絲刀擰了幾下就壞了。至於機械手、感測器、電機、影象識別、焊接、模組,都是日、韓、美、臺省等地生產的,中國大陸的產品一個都沒有看到(蘋果要求最好,追求穩定)

經過以上梳理,我們可以看出三哥的缺點主要是:

硬體製造業人才匱乏、每個巨頭在印度的工廠都很少,零部件的運輸成本很高、簡單的手機周邊零件產能較弱,至此,我們要問一個問題,三哥能生產iPhone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核心的東西不在中國,全球供應鏈可以提供。但是三哥的問題是:

很難實現大規模生產、很難實現高效生產、很難以低成本實現穩定生產。

這些是中國製造業最強大的優勢。核心在於技術工人供應充足,裝置供應商豐富,工業交通等基礎設施雄厚,供應鏈豐富。

不過三哥的小規模生產其實是可以做到的。裝置製造商可以去印度出差,富士康可以派一些工程師過去運輸一些零件。

在這裡,我們來思考一下上面埋下的問題:為什麼蘋果把iPhone生產轉移到中國,現在又轉移到印度?

搬到中國是因為中國在大規模生產方面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我為什麼要搬到印度?目的很多。

一是在印度市場尋求稅收優惠,搞印度和政府熱點。富士康早年在印度設廠佈局,韋德是稅地優惠。

二是提前佈局。目前並不是所有的蘋果產品都遷移到過去,而是在印度實現量產的能力。事實上,大規模生產取決於中國。當印度的能力逐漸上升的時候,就會慢慢向過去靠攏。印度一旦起步,很多零部件供應商自然會建廠,人才會逐步培養。在大規模移居中國之前,我是這樣做的。這是一個過程。

第三,中國的製造成本在上升,不像以前那麼香了。庫克以降低成本著稱,在印度的人工成本會低很多。

中國製造業規模大,效率高,世界第一,也在輸出一些標準,這方面的競爭力暫時沒有對手。不過還是低端製造水平,核心零部件和裝置都拿不出來。現在勞動力成本上升,隱憂很大,急需在高階製造業上下功夫,否則長期來看會被東南亞和印度侵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