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王國的外交使團在歐洲各國都名聲不佳,那麼他們炫富有何用意?

炫富的波蘭使節們

在整個17世紀,波蘭立陶宛王國的外交使團在歐洲各國都名聲不佳,因為波蘭王國的社會文化基礎與他們相差太大了。而無論是為了炫耀國家富裕程度,還是為了標榜其在外交方面的優勢,波蘭王國使節們在外國所選擇的炫耀方式都是極易令其他各國困惑不解,甚至是誤解的。

因為波蘭王國特色的政治結構所致,波蘭國內沒有一個內閣機構能夠真正全權負責制定國家的外交政策,一般都是安排各個貴族出訪他國,其儀仗也按其喜好自由決定。

而波蘭貴族們習慣把錢花在他們可以穿著或是使用的一切上,衣服、珠寶、武器、馬鞍、馬匹和僕人等等,幾乎是他們可以炫耀的一切。波蘭貴族所使用的武器表面要用金銀寶石裝飾,盔甲要鍍金,然後鑲嵌寶石,馬鞍和籠頭在編織的時候要摻入金線,並繡上亮片或寶石裝飾。

對於那些擁有好幾匹馬和多套馬衣的貴族們來說,在出門的時候騎著盛裝打扮好的馬匹,身後跟著大批僕人才叫有面子。而如果自己的這些財富被留到家裡,他們便認為自己無法贏得眾人羨慕的目光。

出國訪問對於波蘭貴族們來說就更是一場向外邦人展示自身風采的盛宴了,即使是舉債也要好好嘚嘚瑟瑟才行。當時波蘭貴族們的衣物非常值錢,大多是用金線製成,外套的每個釦子都用寶石製作,領口處的扣環和皮毛帽子上的羽毛飾物則堪稱藝術品。

而波蘭使節們不但追求奢華的衣著,還非常重視自己的排場,意圖讓人認為波蘭是一個擁有無盡財富的國家。這就導致當一名波蘭王國的使節進入到外國首都訪問時,他往往會攜帶幾個團的私人武裝(貴族私軍),以及衣著光鮮的僕人。對他們來說,只有當浩浩蕩蕩的隊伍走上外國街道,波蘭使節們才認為自己和國家的面子到位了。

至於波蘭使節本身就是奢侈的代名詞,關於他們的衣物之前已經介紹過了,現在再來看看他們的坐騎好了。

波蘭貴族很喜歡馬,他們認為這是貴族地位的象徵,是他們作為古代薩爾馬特人武士後裔的象徵,因此他們會給馬匹穿上製作精良的馬具,披上華麗的馬衣,用羽毛甚至翅膀進行裝飾,有時還會給馬匹染上顏色。

一場標準的波蘭式入城儀式上,波蘭使節必要讓自己龐大的私軍(常常高達數千人)和僕人穿著光鮮在前開道,這些貴族私軍大多都沒戰鬥過,主要作用就是給貴族當儀仗。使節身邊還會環繞著一批侍從,這批侍從會騎著昂首闊步的駿馬,盡情展示波蘭使節風采,他們的馬鞍和馬具一般也是用摻了金線的天鵝絨,以及各種寶石進行裝飾。

波蘭翼騎兵

而不但前面隊伍的面子要做足,在使節的後方還會安排有若干小隊的人馬,往往是非波蘭人擔任的貴族私軍,充滿了異國情調。

波蘭貴族認為自己的僕人們必須要打扮起來,否則就是丟臉,那些有錢的波蘭貴族們最愛乾的事就是在自家的莊園和府邸中蓄養被俘的韃靼人或是奧斯曼帝國的新軍,還會把自己的波蘭隨從裝扮成阿拉伯人,把自己的護衛們打扮成切爾克斯戰士(又稱切爾西塔人)、匈牙利兵或是義大利兵。

小貼士:

當時有一位波蘭大貴族玩得更花,他乾脆組建了一個猶太人樂團,讓其打扮成奧斯曼新軍的樣子,然後在自己巴洛克風格的家族教堂中演奏宗教音樂,這被當時的波蘭貴族們所稱道,認為這實在是太氣派了。

1622年,波蘭王國的剋日什託·茲巴拉斯基公爵進入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林時,他帶了兩個團的匈牙利步兵,後面還跟著身穿切爾克斯長袍的小廝,魯米利亞(今巴爾幹半島南部地區)服裝的保鏢,還有一隊哥薩克人和40名騎馬的火槍手。

1633年,羅馬有幸迎來了波蘭王國大貴族耶日·奧索林斯基的代表團,這個代表團包括大約300名騎手,還有十匹駱駝,這些畜生身上都用羽毛、黃金和珍珠裝飾的富麗堂皇。

1676年,米哈烏·恰爾託雷斯基公爵出使莫斯科的使節團中,侍從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500人,第二年出使奧斯曼帝國的楊·格寧斯基的一玩笑話甚至讓對方大為緊張:他說他帶的使團,要簽訂和約的話,人數太多,要打仗的話,人又不夠。

1645年,剋日什托夫·奧帕林斯基的隊伍到達巴黎迎接瓦迪斯瓦夫四世的新婚妻子路易斯·瑪麗·德·貢扎格的時候,為了獲得巴黎市民的歡迎,他玩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花活。剋日什托夫·奧帕林斯基給他的騎兵隊伍配備了純金製作的馬蹄鐵(稱為馬蹄金更合適吧),然後給隨從們下令,讓其把馬蹄鐵都釘得很鬆,這樣當他們走在巴黎的石頭路上時,這些純金打造的馬蹄鐵就邊走邊掉,巴黎市民們紛紛爭搶地將它們撿走,波蘭人就以這種方式獲得了巴黎市民的“歡迎”。

而知道剋日什托夫·奧帕林斯基的花樣成功之後,從此以後,駱駝和馬蹄金就成了波蘭王國外交使節的必備之物,數量也越來越多,跟隨波蘭使節的腳步四散到歐洲各國中,讓很多國家的人們都歎服波蘭王國的奢侈和奇葩的腦回路,但大多數人都是把波蘭使節當冤大頭。

但波蘭人真的像他們表現出來的那麼富有嗎?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真是這樣。

波蘭貴族靠出口發財

隨著15世紀末西班牙人對美洲的發現和開拓,到16世紀時,西班牙就將產自美洲的大量貴金屬和特產運回歐洲使用或販賣,而金銀的大量流入不但解了歐洲的貨幣荒現象,還隨即引發了歐洲的價格革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通貨膨脹,這導致大量商品的價格上漲,比如糧食、鹹肉等食品的價格就是如此。

而當時波蘭王國佔據東歐大平原上的大塊土地,貴族們的莊園每年都能夠產出大量糧食向外出口,並且隨著波蘭人開拓蠻荒的烏克蘭地區,他們在第聶伯河兩岸地區開發迅速,烏克蘭出現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城鎮,成千上萬座莊子和田莊,波蘭貴族們役使成千上萬名農奴為他們工作。當波蘭被納入波羅的海貿易圈後,受歐洲市場對穀物需求量上漲的影響,烏克蘭逐漸贏得了“歐洲麵包籃”的稱號,大量烏克蘭產的糧食出口到了歐洲各國市場上,為波蘭貴族賺取了大量金錢。

同時,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也讓西歐各國對船舶的需求量大增,這造成木材、瀝青和麻繩等物價格同樣上揚,恰好波蘭就盛產這些東西,貴族們因此又賺了一筆。

價格革命對於這一時期的波蘭貴族們來說是件好事,在這大約100年中,波蘭人所出售的農產品價格上漲超過300%,商品出口量翻了一番還多,因此導致依靠土地為生的波蘭貴族地主們,和歐洲其他地方的貴族相比,手裡可以用來消費的現金更加寬裕。

波蘭王國之所以能夠表現的那麼富足,除了靠出口糧食等原材料和少數大貴族故意炫耀的緣故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波蘭王國曾長期處於一種比較穩定、和平的狀態,比如將整個德意志地區徹底打爛的

三十年戰爭

(1618年~1648年),波蘭王國就沒有過多參與。

因此波蘭的常備軍人數極少,根本不能與它廣大的面積相匹配,而軍隊的人數少了,所花的軍費也就少了,在16世紀下半葉時,當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將他們收入的三分之二都花在軍備上,西班牙每年花費的軍費甚至達到了國家稅收的百分之七十時,波蘭每年花在軍備上的軍費卻不足國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但是總體來看,波蘭真正有錢的貴族還是少數,雖然波蘭立陶宛王國在16世紀是歐洲最大的國家,面積達99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達到了1000萬人,其人口數量與義大利或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相當,是英國(英格蘭)的兩倍,法國的三分之二。

強大的波蘭立陶宛王國

但是在那個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波蘭貴族們的收入卻主要是靠向歐洲其他地方出口食物、木炭、瀝青、糧食、牲畜和鐵礦石等原材料為主,自身連能拿得出手的手工業製成品都沒幾種,基本都是些啤酒、毛皮和布匹。

為此,波蘭人需要進口所有方面的工業製成品和一定量的殖民地產物品,這就導致只有擁有大地產可以出口大量原材料的大貴族們才能賺到大錢,至於波蘭國內的小貴族、手工業者則要被外國商品衝擊,市場被奪走,錢也賺不到。

波蘭的對外貿易方式和後世第三世界國家在發達工業國家主導下的貿易方式頗為類似,而且波蘭商品的真正交易市場也都不在波蘭境內,而是在阿姆斯特丹,大量的貨物會從波蘭境內被運到阿姆斯特丹,然後再由“海上馬車伕”將其運到其他國家銷售,因此波蘭的進出口運輸被主要掌握在外國手中,大量進出口貿易利潤也被外國所獲得。

波蘭貴族

在這背後是波蘭大貴族們和教會高層的狂歡,波蘭貴族的囊括範圍在16世紀中葉時,就已經不只是波蘭人了,還包括立陶宛貴族、羅斯地區的波雅爾、普魯士和波羅的海的日耳曼裔貴族,還有一些韃靼人和少量的摩爾達維亞人、亞美尼亞人、義大利人、馬扎爾人、波西米亞人,又因為富有商人和地主之間通婚的緣故,又增加了貴族數量,最終導致波蘭的貴族階層佔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七,遠超西歐貴族在本國所佔的比例(一般才百分之三而已),但這些波蘭貴族大多數都是中小貴族,擁有的土地和農奴也只夠自己維生,許多貴族更是隻有一個貴族頭銜,沒有自己的產業。

波蘭貴族形象

那些波蘭的大貴族們才是有錢人,他們的土地阡陌相連,一眼望不到頭,波蘭大貴族——康斯坦蒂·奧斯特羅斯基在16世紀末時就已經擁有40座城堡,1000個城鎮和1。3萬個村莊了,他只憑一己之力就能召集一支擁有2萬名步兵和騎兵的軍隊,他兒子擁有的金銀財寶就足以支付整個波蘭立陶宛王國兩年的預算,奧斯特羅斯基家族幾乎就是掌握了一個私人帝國,而像他這樣強大的貴族,在波蘭可不只有一個。

此外,教會也是波蘭國內的一大勢力,其在16世紀末時就掌握了整個大波蘭地區百分之十以上的可耕地,小波蘭可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十五點五、馬佐夫舍的百分之二十五,教會在這幾個省裡掌握的土地比波蘭王室佔有的土地面積還大。

這就導致波蘭王國境內真正的富豪也就是那些擁有龐大地產和數十上百座村莊、城鎮的大貴族和教會上層們,其他的普通民眾和小貴族們卻在赤貧上掙扎,許多自由民都淪落為農奴,保守貴族們的剝削和壓迫。

貧苦的波蘭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