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鏢師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真的和電影裡那樣英俊瀟灑、功夫了得

現在的影視劇中,鏢師往往都是英俊瀟灑、功夫了得,一旦遇到山賊劫道,拔刀上前就是一頓砍殺。但事實並非如此,鏢師的生活比電影裡更實在,也更有意思。

遇匪不用急,抱拳稱兄弟

會友鏢局

鏢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護鏢,清末民初的時候,有錢計程車紳、運貨的商人,以及走馬上任的官老爺,都會僱傭鏢師。就連地方官運送餉銀,都需要請鏢局派人保護才行。究其原因,還是世道亂,土匪盜賊多則七八十人一夥,少則三兩人一群,埋伏在山間小道,伺機打劫。

別看電視裡鏢師遇到劫匪上去就打,實際情況還真不是這樣。民國初年的老鏢師回憶起來,和土匪打交道,專門有一套規矩。比如,很多賊人喜歡在道路中央放一堆荊棘,攔住鏢車的去路。鏢師一看前面路被擋住了,就明白遇到賊人了,行話叫做“惡虎攔路”。

這時候,賊人都藏在旁邊的樹林裡,領頭的鏢師不能直接過去把荊棘挑開——賊人好不容易放上去的,你直接挑開太不給面子,那意思就是要開打。正常來說,鏢師會讓車隊停下,吩咐手下的弟兄們準備好刀槍,圍住鏢車。他自己則放下武器,下馬往前走幾步,要和賊人說說話。

這時候賊人就出來了,鏢師滿臉笑容,像見了自家兄弟一樣,抱拳行禮,大聲招呼:“當家的辛苦了!”賊人也趕緊回禮,回答說:“掌櫃的辛苦!”這就算是搭上話了,賊人接著問:“哪家的?”鏢師回話,報上自己鏢局的名號。對方再問:“你貴姓?”鏢師也要作答。但是,你不能問賊人“貴姓”,畢竟人家是劫道的,問了人家會覺得你別有用心。

鏢師和土匪稱兄道弟,開始用黑話交談。賊人問:“穿的誰家的衣?”鏢師要回答:“穿的朋友的衣。”賊人接著問:“吃的誰家的飯?”鏢師答:“吃的朋友的飯。”這個“朋友”指的就是賊人,畢竟沒有賊,鏢師也就丟了飯碗。

賊人和鏢師經常相見,都是拿命賺錢,肯定互相留面子。雙方黑話一說開了,賊人就主動把荊棘挑開,讓出了路。鏢師帶著隊伍透過,臨別還要客氣兩句:“當家的,你有什麼帶的?我到某地去,二十來天就回來。”賊人一般會回答:“沒有帶的,掌櫃的,你辛苦了。”

路上遇到賊人,一般都是黑話閒聊幾句,雙方相安無事。畢竟鏢師身上都有功夫,一般的賊人也不會輕易動手。但有時候也會遇到特殊情況,比如直隸、河南等地有紅槍會,他們要是遇到鏢局的人,經常會攔下來不讓走。其實,他們也不搶東西,就是要和鏢師比試比試,看誰有本事。

拜師學武藝,刀槍加暗器

李堯臣

想當鏢師不簡單,必須要有真功夫。清末民初的著名鏢師李堯臣,14歲從直隸進京討生活,18歲加入了著名的會友鏢局。咱們看看他的回憶,就知道鏢局生活有多苦了。

李堯臣出生於冀州李家莊,從小就跟著鄉人練武,所以有些底子。進了鏢局之後拜師宋彩臣,先練拳術“三皇炮捶”,接著練六合刀。隨後就是練大槍,三十六點,二十四式。十八般武藝,拳腳功夫,都要練一練。

因為走鏢有時候是水路,需要在船上施展手腳,又要練短傢伙。比如分水攬、雁月刺、峨眉刺、梅花狀元筆,在船上貼身打鬥好使的兵器。練完了這些之後,還要學暗器。小說上說鏢師使用“金鏢”,那都是瞎編的。實際上就是普通的飛鏢,一個鏢一斤重,所以也叫“斤鏢”。

並非每個鏢師都會用鏢,而且就算會用,身上也不會帶太多。飛鏢只是暗器的一種,鏢師還會用緊背花裝弩、飛蝗石子等,威力也很大。比如緊背花裝弩,又稱為“背弩”,基本構造和普通手持弩箭一樣,但是稍微小一些。這種弩都是平綁在背上,藏於衣服之內,用的時候上身往前一躬,腰背上的繩子觸發機關,弩箭就發射了出去。因為發箭時不需要用手,一彎腰低頭,箭就從後頸處射出,所以很難防範。

練完這些之後,還要練輕功。飛簷走壁、躥房越脊的本領必須有,手抓著房椽子頭,往上一翻一丈多高,輕鬆就躥上了房。落到房簷上的時候,必須輕輕落下,不能有動靜,不能讓人發現了。

除此之外,還要練馬上的功夫。鏢師真要和賊人動起了手,不會主動下馬的。一般都是騎在馬上或者站在鏢車上,手持長槍擊退對手。那種拔刀衝進人群左右拼殺的情景,都是小說或者電視劇編出來的,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鏢師不會輕易衝進敵陣的。

賊人要動手,絕不放讓他走

民國河北練武的人

民國河北練武的人

剛才說遇到賊人先稱兄道弟,一般雙方都會和和氣氣,相安無事。但是,真遇到亡命之徒,該打還要打。鏢師的任務就是護鏢,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和飯碗,有時候就要拼命。

正常來說,鏢師的身手要比賊人好,所以一旦打起來幾個回合就能解決問題。但如果遇到對方人多,那就麻煩了。李堯臣有一次護鏢路過固安縣渾河以北的擺渡路口,鏢車都上了船。十幾個船戶一看這是送的鏢,肯定裡面銀子不少,於是打算劫鏢。鏢師當時只有七八個人,又是在船上施展不開,和對方纏鬥了好一陣子才脫險。

光緒二十七年,會友鏢局從保定往天津運10萬兩鹽政現銀,都是100兩一個的大元寶。當時鏢局派了8個人保護著,乘四條船往天津走。結果船到了下西河,遇到稅務司的人攔住要檢查——好幾十個人都穿著官衣,衣服上印著“稅務司”的字樣。

沒想到,這些人是土匪假扮的,一上船就打了起來。當時對方人多啊,鏢師功夫再厲害也沒用,被打死了四個。幸好官兵及時趕來,土匪被嚇跑了,最後一檢查,丟了2000兩銀子。鏢局沒辦法,折損了4名鏢師,還賠了錢。

這事兒肯定不能善罷甘休,不然鏢局以後沒法混了。於是派人查,知道為首的名叫宋錫朋,手底下至少一兩千土匪。京城的八家鏢局就聯合起來,派了一百多人前去交戰。對方雖然人多,但畢竟是沒什麼真功夫,一連糾纏了好幾個月,追到保定才把他們打垮。後來,宋錫朋逃到東北當土匪了。

到了光緒二十八年,鏢局又探得訊息,宋錫朋回來了。會友鏢局的40多人連夜趕路,把宋錫朋抓了起來,送到保定官府,砍了腦袋。

這種事情不是一次兩次,總有人為了錢不要命,敢搶鏢局的東西。不過他們就算得手,鏢局也會想盡辦法追殺報仇,絕不會輕易放他們生路的。

土匪要進城,陪著玩全程

鏢局

清末的京城鏢局,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當時的大鏢局都有後臺,一般都是朝廷有權有勢的官員。比如著名的會友鏢局,後臺老闆就是李鴻章。背靠大樹好乘涼嘛,鏢局不用這些官員出資,而且還會專門派人去他們府宅當護院,這樣的話,一般人就不敢招惹鏢局了。

當時的京城專門有“採訪局”,負責抓捕盜賊強盜。這些捕快本事也大,京城內外有些名氣的盜賊都認識,只要這些人一進城,採訪局就派人跟上了。天子腳下嘛,不能任由這些土匪盜賊胡來,該抓就要抓。

有些土匪盜賊和鏢局熟識,只是進京來逛一逛,所以一進城就直奔鏢局來了。採訪局的人跟在後面,看賊進了鏢局,也就不管了。為啥呢?因為鏢局也有規矩,有賊進來了,誰認識誰就要全程陪著,不能出事。

於是,鏢師白天陪著盜賊逛街,晚上一起回來睡覺。在外面吃飯喝酒,都是記上鏢局的帳,一天三頓好酒好肉照顧著。盜賊心裡也明白,這是鏢局面子大,護著自己逍遙自在,也肯定不會鬧出亂子。他們一般打扮成商人模樣,身上也帶錢,購置什麼東西都是自己花錢。

在京城玩夠了,東西也買齊了,鏢局就會派車把他們送出去。一般都是大清早五更天,盜賊坐進鏢局的馬車裡,旁邊還有人護送。出了城,車裡的盜賊說在哪裡停,趕車人就停在哪裡,一句話不多問。當然,盜賊一般也會多給賞錢的。

所以,鏢師和盜賊,就是一種“朋友關係”。鏢局之所以安排人全程陪著玩,就是預防盜賊出事,不然鏢局臉面上過不去。把人送走了,官府也不會多說話,皆大歡喜。

火車加洋船,鏢師變護院

鏢師

保鏢這個職業自古有之,但是正兒八經掛牌子開鏢局,那也是雍正乾隆年間才慢慢出現的。而民國初年開始,鏢局也就慢慢開始沒落了。

北京的鏢局在清末確實很輝煌,光緒二十七年的時候,慈禧從西安回到京城,為了慶祝搞了一次規模盛大的表演。當時,北京城鏢局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到了,表演了各種拳術武藝。但是再往後,鏢局的生意就不太好了。

為啥呢?因為鐵路越修越多,洋人的大輪船也是四處跑。以前來往的客商要靠鏢師護送,現在坐上火車和洋船,又快又安全。鏢局的生意越來越不好,鏢師開始轉行當護院,保護有錢人家或者是大商號。

到了民國10年,大名鼎鼎的會友鏢局也幹不下去了。老一輩的鏢師回家養老,年輕人轉行當護院,鏢局也就成了歷史。其實正兒八經地說,鏢師的買賣幹不下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大刀飛鏢比不上洋槍子彈。

鏢師的一身功夫,沒個十來年練不出來,早些年的土匪盜賊都不敢輕易招惹。後來各種長槍短炮來了,老農民一槍都能打死一個鏢師,還怎麼玩?所以,鏢局的沒落是因為時代的發展,很正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