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最新研究顯示機長為避免雷達探測,進行了系列刻意的變化

空軍軍官雷恩·加拉澤丁在南印度洋海域搜尋MH370

最新研究顯示,失蹤的馬航MH370航班的機長在墜入印度洋前,為了避免雷達探測到,進行了一系列刻意的轉彎和速度變化。

航空航天工程師理查德·戈德弗裡花了多年時間調查這架2014年失蹤飛機事件,他說他的研究表明,飛行員扎哈里·艾哈邁德·沙赫採取“精心規劃”的飛行路線,以避免“讓地面上的監控知道他要去哪裡”。

這架載有239人的波音777飛機從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後飛往北京,隨後從雷達螢幕上消失。

飛機從計劃的飛行路線上做了一個不明原因的U形轉彎,然後返回馬來半島和馬六甲海峽,消失在夜色之中。

戈德弗裡表示,飛機的最終軌跡可以利用弱訊號傳播(WSPR)的資料來繪製出來,該網路是一個全球無線電訊號網路,它可以利用飛機交叉訊號跟蹤飛機的飛行軌跡,併發射隱形的“電子跟蹤訊號”。

戈弗雷在報告中說:“WSPR就像一束紅外線感應或鐳射束,但它們在地平線上的每一個方向發射,直到消失在地球的另一邊。”。

他的研究發現MH370飛越印度洋時跨越了其中的8條“旅行線”,這與此前對飛機飛行路徑的研究一致。

但他說,飛機的飛行和速度的變化似乎表明,它試圖刻意避免留下有關飛機航向的線索。

“飛行路線似乎是精心規劃的,”。

“規劃中的細節層次意味著一種心態,希望看到這個複雜的計劃能夠正確執行到最後。”

熟悉馬航MH370機長的朋友說,他“孤獨”和“悲傷”,航空專家威廉·蘭格維希撰文稱,“航空和情報界的調查人員強烈懷疑他臨床上患有抑鬱”。

馬航MH370 機長

來自科羅拉多州的電氣工程師邁克·埃克斯納(Mike Exner)提出的一個理論是,機長可能在飛機爬升時“加速了減壓的效果,導致機艙內所有人迅速喪失反應和死亡。”

由於駕駛艙內仍有氧氣,機長艾哈邁德·沙阿本還可以連續飛行數小時。

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域性(ATSB)耗資2億美元搜尋MH370的行動在2014年至2017年間使用高解析度聲納搜尋了印度洋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海底,但未能找到飛機。

馬來西亞政府發起的第二次搜尋也沒有結果。

在最終報告中,ATSB確定了一個面積不到25000平方公里的區域,“最有可能容納MH370”。

雖然還沒有找到飛機的位置,但在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坦尚尼亞和南非發現了33塊碎片,這些碎片要麼已確認,要麼極有可能來自MH370。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