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會讓開源的未來更好嗎?

Web3會讓開源的未來更好嗎?

最近看到Joey DeBruin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觸。歷史上很多偉大的軟體都是由開源運動誕生的,那麼在更加強調協作的下個時代,或者說,Web3能給開源行業帶來什麼呢?文中部分觀點可能存在一定爭議,不過釋出本文目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作者 | Joey DeBruin

編譯&分析 | 阿法兔

“Web3的Token化或許能為開源貢獻者提供一個商業模型,兩者的關聯性的確存在,但形式值得探討”

Web3會讓開源的未來更好嗎?

很多觀點都提到說:Web3和加密技術能解決諸如資料壟斷和演算法控制的一系列問題,但是我認為,探索這個問題需要從更本質去思考:開源:我們今天使用的很多計算機軟體等產品,很多都是靠開源得來的,開源為我們使用的很多產品提供了許多基礎元件,這些元件像搭建房子的磚塊一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聊聊Web3和開源之間的關係,也許會對你有啟發。

開源的崛起

首先說到開源和Web3的聯絡,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What? 開源以及開源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How? 開源趨勢是如何形成的?

Why?是什麼機制讓開源可以持續迭代? 從公共產品的角度來談談,我們為什麼要賦能開源?它的重要性在哪?

理解了以上幾個問題,有助於理解今天的Web3是如何乘著開源的東風,以各種方式繼續迭代開源模式,並幫助去中心化的社群得到更多經濟激勵,鞏固去中心化社群整體增長和包容性。

開源的影響

開源,正如其名,原始碼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以公開的模式看到。如果你想閱讀、下載或根據自己的用途進行最佳化或者使用,直接就可以找到Linux(主流的經典開源作業系統)

舉個例子:某種程度上可以把開源模式理解為維基百科,不過這篇文章我們說的不是一起編輯詞條,而是大家聯合起來,共同編寫有價值的軟體。更有意思的是,開源的有用和值得信賴之處在於,你可以“Fork分叉 ”專案,也就是說,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改寫原始碼。因此,很多開源專案會演變成為一個領域的主導工具,因為人們不會因為自己依賴的軟體是壟斷產品,感到緊張或覺得自己受到了限制。

在不久之前的Forrester報告中,96%的公司覺得 “開源對業務非常重要,是一項關鍵任務”,98%的公司計劃在未來一年中增加或保持對開源方面的戰略。也有報告顯示,Linux是現代伺服器作業系統的首選。前100萬臺網絡伺服器中,有96。3%執行的是Linux,開源基本上是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很多應用廣泛技術的關鍵部分。

開源成為趨勢

想更詳細地瞭解推動的開源動力本質是什麼?強烈建議閱讀兩本書:

《大教堂與集市》或《科斯的企鵝》這部分主要包括兩點:

編寫軟體的成本不斷降低

線上釋出資訊的成本趨近於零

Git或Wikis(這倆能允許多人並行工作)等技術,將協調成本進一步降低。

這就意味著不同的人群都可以走到一起,生產出和傳統公司創造、銷售的閉源版本同等級,乃至更好的軟體。不過,大家為什麼要怎麼做?通常是因為他們認為有趣,或者是因為其本身就是軟體的使用者,不想付費,要麼是因為他們可以以此謀生。

總結一下:為開源提供動力的趨勢剛剛開始,並且之前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我認為這並不是曇花一現。

我們為什麼要讓開源變得更好?

大多數情況下,與創造的價值相比,或者與技術大牛們在“傳統 ”技術工作中可以賺到的錢相比,獨立的開源開發者得到的報酬真的是微不足道。而與他們能提供的價值相比,開源專案獲得的資源不足。這樣一來。當問題出現時,普羅大眾就可以感受到開源的威力了。。。

講個故事:幾年前的Heartbleed Bug漏洞,導致上千萬伺服器中的加密使用者資料洩露。Heartbleed Bug讓網際網路的任何人都能讀取系統保護記憶體,攻擊者可以隨意竊聽通訊,並透過模擬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來直接從服務提供者盜取資料,美國醫院系統中450萬份病人的資料和記錄被盜走。

去年的“Log4j2 ”的漏洞,很多科技巨廠都中招了。下面這幅漫畫很有趣,但是也很可怕,而且表現的非常精準。

Web3會讓開源的未來更好嗎?

也就是說:開源雖然有巨大的價值,但由於公共物品的屬性,在許多關鍵專案中,開源努力維持的只是自己的一點點光和熱。

Web3和Service Model

開源中的確存在可行的商業模式,有許多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建立在開源專案之上。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紅帽(Red Hat)。

紅帽向想要使用Linux的企業出售服務,具體地說,企業客戶支付一筆費用,就可以獲得按需定製、具備安全和隱私功能的高階SaaS類的產品,而不是直接使用開源版本,紅帽可以幫企業定製Linux服務。紅帽公司在2019年被IBM以340億收購,每年營收能達到數十億美金。

不過,這些中心化的商業模式的問題是:這類商業模式,其實是依靠在很多去中心化的同行身上的。Linux之所以如此有價值,是因為有成千上萬的貢獻者,這些貢獻可以提供其他作業系統無法提供的穩定性和整合性。

如果紅帽公司試圖透過自己的員工自行生產Linux,很可能會失敗。這與維基百科的條目比大英百科全書這種集中式百科全書要好一樣:在創造某些型別的商品方面,Peer Production勝過等級制度,這也是我們今天關於Web3的論點所在。

不少Linux開發者靠微薄的捐贈(來自紅帽公司和其他類似的公司)生活,但是,紅帽公司可以直接在上面加一層,營收就能達到每年數十億美元的價格,這看起來似乎有些奇怪。那麼,為什麼所有這些Linux開發者不自己建立企業層,用利潤來資助大家的工作?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考慮一下Linux社群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必須採取的步驟:

發展一些銷售/營銷團隊來接待企業客戶

透過給他們高價的補貼,去找到那些願意從事企業服務業務的開發者

如果這些開發者最終建立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可以想辦法根據每個人的貢獻按比例進行獎勵。

注意,這些本質上都是協調成本,協調成本不低,而協調是公司模式所擅長的。因此,可以成立一個單獨的公司來做這些事情。不過,將股權分配給世界各地的Linux開發貢獻者的重大挑戰是,股權分配是非常難以平衡的,於是,還是隻能保持和開發者們這種去中心化和開放的關係,繞來繞去又回去了。。。

但是,如果是透過更靈活的方式來協調數字所有權呢?這就是Web3想要做的事情,想象一下我們進行上述同樣的步驟,但透過Token來協調。

建立一個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除了使用Token進行所有權和治理外,DAO很多要素看起來都和一些傳統組織有相似之處;

使用這些Token和DAO創造的現金流來支付開發者和銷售/營銷團隊;

也用Token來獎勵開源版本的貢獻者;

將企業版的收入直接與Token掛鉤,這樣每個人都能按比例獲得整個專案的成功(開源+服務模式)。

當然,目前的Web3還存在一定問題,仍然需要迭代,但目前的這些事情對於願意成為先鋒的人來說現在都是可以做的。有工具可以一鍵建立DAO,有一些方法可以將收入直接與治理Token掛鉤,還有一些系統可以根據社群決定的貢獻水平來獎勵貢獻者。

DAO和啤酒業務

Richard Stallman創立了自由軟體運動和GNU專案,這是開源的起源之一。Stallman提出:“Free as in speech, not as in beer。“自由軟體主要追求的是公眾利益和數字自由權利。

Web3會讓開源的未來更好嗎?

圖為:Richard Stallman

而後,開源軟體也發展起來。不過,目前的開源領域,很多時候也會出現“免費”使用軟體的情況,但這並不是因為大公司拒絕為服務付費,而是因為現在軟體的主流模式是 ”SaaS——軟體即服務“。

公司沒有購買永久的許可,而是每月支付服務費來使用產品的當前版本(通常在雲上)。商業公司為這種便利性付費,而這種模式,正是可以應用開源構建的大規模商業模式。

如果把這一切聯絡起來,開源之所以一直像啤酒一樣免費,是因為開源專案和基於服務的對應專案之間的協調成本過高。這就我們今天為什麼在這裡提到Token化和去中心化社群為什麼擁有如此巨大機會。

當然,已經有大企業在使用這種將服務業務與去中心化協議繫結的模式,從Braintree、Parsiq、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到以太坊本身。這些服務業務有很多形式:例如以太坊的服務是為世界上的應用程式提供算力,而在Braintree上,提供的服務主要是幫助傳統企業,提供各種新型模式(加密貨幣)的支付方案。

Braintree是一家總部位於芝加哥的公司,專門為電子商務公司提供移動和網路支付系統。Braintree也接受比特幣的支付與交易,使用者可以在Coinbase開設賬戶,然後將新賬戶連結到Braintree中。

我們現在再來看這張圖:

Web3會讓開源的未來更好嗎?

不過,並非所有這些平臺本身都是開源的,但重要的是,與服務模式掛鉤的收入會直接反饋到本地Token的價值上。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推動開源的動機就會是巨大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個更有活力的開發者和基於服務的生態系統繼續存在,並且,該專案將努力以整個網路的最佳利益方式運作(因為如果它不這樣做,它可以被 ”Fork“,其他人Fork之後可以改寫一版更優的版本)。

當然,Token化、去中心化的社群將不會是未來唯一可行的模式。它們也不是唯一可能透過加密貨幣進行的創新。BTC是數字黃金,而NFT可以理解為數字資產的保險箱,這些加密本源和基本特性的影響有可能會對開源的未來影響深刻。但我覺得,這個特定領域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是,去中心化的社群不僅僅是在構建開源,更是在重構我們現代生活中的許多東西,最佳化很多目前存在的體系。

而且這不僅僅包括程式碼。想想維基百科、Facebook、Uber、Linux——所有這些專案都是由少數人致力於定義平臺的規則,然後由大量的人參與構建價值。在這些社群中,獲取和分配價值的困難有多種形式,從Facebook或Uber模式中少數人獲取巨大價值,再到維基百科或Linux模式:幾乎沒有人直接獲取經濟利益。那麼,上面描述的結構可以適用於Facebook,就像Linux一樣,由使用者參與價值的創造和獲取。

我進入Web3領域的原因是我對科學的終生聯絡和承諾,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我發現的最大問題是,依靠捐贈或資助的公共產品,如果與產品的價值沒有直接聯絡,那麼與它們的影響力相比,資源永遠不夠。Web3透過更靈活和動態的數字所有權形式,提供了新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去中心化的組織和公共物品可以透過Token,直接與股權和收入流掛鉤。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可以建立的開放資源的基礎將大大增加,併為一個更加創新和公平的世界提供動力。

參考資料:

https://www。flyingpenguins。io/p/open-source-and-web3-simplified?s=r

END

《新程式設計師001-004》全面上市,對話世界級大師,報道中國IT行業創新創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