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航宇按下“加速鍵”鉚足幹勁保節點

航空工業航宇按下“加速鍵”鉚足幹勁保節點

中國航空報訊:

自7月底,航空工業航宇召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堅決打贏金工件扭困攻堅戰誓師動員大會”後,機加中心幹部職工積極響應,迅速制定具體措施,為奪取金工件扭困攻堅戰勝利而全力以赴。

1.5天出產1件機構箱

走進機加中心,鑽床邊、砂輪旁、工位上,工人師傅都在各自崗位埋頭苦幹。在鉗工班最西頭,朱明順和周紅波正在加工座椅上的重要結構件——機構箱殼體零件,該零件上僅螺紋就有5種規格78個,加工難度大、週期長、風險高,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產品的報廢。

“你看這個螺紋,只有1。6毫米的壁口,上不了攻絲機,全部要用手工幹,且只有一道的公差,相當於頭髮絲的1/7。另外,還有許多的盲孔,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容易造成絲錐折斷,絲錐斷了整個零件就報廢了。每次幹活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朱明順介紹說。

從航宇成立以來,朱明順師傅一直從事該產品的加工任務,剛開始的時候,9件機構箱就要幹上一個月的時間,質量還不穩定。目前,僅需一天半的時間就能完成一件機構箱殼體加工,且100%達到工藝要求。

7天只為零件快速流轉

今年以來,隨著公司軍品任務的快速攀升,車間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並安排新到崗的6名年輕計調員到標印班組幫忙拆封零件,以使零件流轉得更快、更順暢。

“你看那個小袋子,裡面有1700件零件,每一個都用小紙包了起來,標印前需要把零件先拆開,標印完成後,還要把零件再包起來,比較耽誤時間。請他們來拆、包零件,使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4倍。”班組員工李雯霏介紹說。

“我們這兒就是要快,要使零件快速流動起來。如果上道工序辛苦加班幹出來的產品,在我們這兒耽誤了那就太可惜了!”組員鄧朝麗說。

3小時,破解椅盆生產瓶頸

“生產要想跑得快,主要看兩個輪子:一個是計劃管控,一個是工藝最佳化,如果這兩個輪子配合得好,生產效率就能顯著提高。”機加中心黨總支書記蔣寧楓介紹說。

2022年,隨著座椅任務量的翻番,椅盆鏜孔的出產更是嚴重製約了座椅交付節點。為徹底破解這一生產瓶頸,今年6月,車間主任宋毅主導並牽頭,開展了該型座椅椅盆鏜孔的工藝最佳化工作,透過推動工藝改進和創新,成功破解了鏜椅盆的生產瓶頸問題,使該產品的加工時間縮短3小時,有效滿足了總裝需求,為裝配一批零件至少可以提前2~3天的時間。

1把榔頭敲出高質量的產品

鈑金班作為鉗工的一個分支,主要任務就是下料、成型、制孔、校形配焊、打磨。幾乎每道工序都需要工人手動完成。

“你看,這是8系列座椅上的蒙皮,這是椅盆,它們組裝完成後就形成了座椅的骨架部分。這些都是鈑金敲出來的,是鈑金成型的。因為任務節點緊,我們必須加班加點,才能保證下面的生產環節正常進行。”班長張振炎說道。

為確保生產按節點交付,班組結合生產任務和人員情況,倒排生產計劃,全力拼搶生產任務。“鈑金,是技術活。即使在數字化製造的今天,鈑金工依舊無可替代。”談到班組員工,張振炎這樣評價他們:“班組上下秉承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養成了眼到、手到、心到的工作習慣,操作前先看透圖紙、搞懂工藝,再細緻焊接、極致修磨,真正做到每一個零部件都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