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原型機研發,「人冠醫療」佈局床旁協作行動式手術機器人

近年來,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近五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為24。6%,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 4028億元。第一大市場為美國(55。1%);第二為歐洲(21。4%); 第三為中國(5。1%),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584億元。

縱覽手術機器人賽道,細化可分為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及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其中,在國內外,腔鏡手術機器人賽道因適應證廣泛、市場認可度高發展最為迅速,也是商業化最成功的一類手術機器人。

在腔鏡手術機器人賽道上,進口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總裝機量接近300臺,總手術量超過32萬臺,牢牢佔據腔鏡賽道第一把交椅,直覺外科憑藉持有的4000餘項專利,徹底壟斷了手術機器人市場,幾乎覆蓋現有同類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所有技術保護點,為達芬奇築起護城河,至今無法被超越。而其成功的市場教育也率先培養了醫生的機器人手術操作習慣,流暢精準的手術體驗感深得三甲醫院頭部主任的青睞,以上優勢均為後續追趕的國產企業設定了更高的技術壁壘和挑戰門檻,因為國產企業除了在技術上硬碰硬外,還需挑戰達芬奇的轉換成本,來獲得醫生的信任。目前本土玩家則有威高、微創、康多、精鋒、術銳等廠商在跟進。

大型腔鏡手術機器人一方面可以解決傳統腔鏡手術的諸多痛點,但另一方面其價格昂貴、系統封閉,只在大三甲醫院的頭部大主任中得到應用,覆蓋面非常窄(<0。5%),無論對醫生還是患者來說,可及性都非常低,對腔鏡手術的進步和先進術式的推動十分有限。

近期,36氪接觸到的人冠醫療(江蘇人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冠醫療”),選擇了另外一條差異化道路,佈局能夠在廣大基層市場商業化普及的小型化、輕量化、便攜化的協作式腔鏡手術機器人。

人冠醫療成立於2018年1月,打造的是床旁協作行動式手術機器人系列(簡稱“床旁機器人”),研發方向是對所有傳統腔鏡手術進行機器人化和智慧化的升級,並對大型腔鏡手術機器人形成差異化補充,最終提高所有腔鏡手術的普及率和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滲透率。

創立之初,人冠醫療團隊看到的行業痛點是,“手術機器人代表了國內科技創新的進步,其智慧化和精準化的系統功能在解決臨床診療技術難題和國內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兩個方面展現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對於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和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上應當發揮更大作用,但現狀卻是,面對國內2000萬例患者、14000家能夠開展腹腔鏡手術的二三級公立醫院、60000間腔鏡手術室、100萬名外科手術醫生,大型腔鏡手術機器人的滲透率僅僅不到0。5%,那麼剩餘99。5%的市場該如何覆蓋。” 人冠醫療CEO曹彬博士告訴36氪。

於是,公司便想研發一款更符合臨床真實需求和中國國情的腔鏡手術輔助系統,從技術路線和工作機理方面,人冠醫療另闢蹊徑,研發的床旁機器人採用模組化結構:第一個是操作模組,根據版本不同(基礎版&升級版),包含全形度操作臂或全開放式主從操作臂及配套微手術器械;第二個是視覺模組,包含智慧持鏡臂、智慧氣體控制系統及配套耗材;第三個是AI模組,包含規劃導航評估軟體。三大模組即可組合形成功能強大的手術機器人系統,也可獨立配合傳統腔鏡手術器械和裝置使用,應用形式靈活、通用性極強。整個系統操作非常直觀,腔鏡手術醫生幾乎可以無縫轉換,上手極快,兼具機器人手術的技術優勢和傳統腔鏡手術的價格優勢。

去年,人冠醫療研發的智慧氣體控制系統已拿到四張產品註冊證,該子模組的臨床價值是,能維持手術空間的持續穩定和手術視野的長久清晰,同時可以保護醫護人員和患者免受手術煙霧帶來的危害。該子模組覆蓋的醫院已經超過300多家,曹彬向36氪透露,目前已實現了數千萬元的銷售額。

在今年6月,人冠醫療已經完成了床旁機器人(基礎版)的原型機搭建,後續如果進展順利,有望於兩至三年內實現上市銷售,該系統在解決傳統腹腔鏡手術痛點的基礎上,還能推動外科創新術式和先進手術理念的普及,比如全形度操作臂頭端具有俯仰、偏轉、開合和自轉等多個自由度,配合人冠專用單孔通道,可以為醫生提供更加靈活的操作體驗,有助於推動機器人單孔手術在臨床上的發展。

曹彬說,公司打造的床旁機器人瞄準的是大型腔鏡手術機器人所不能佔領的廣譜腔鏡手術市場(約佔整個腔鏡手術市場的80%),預計上市後的定價僅在百萬元級,這與動輒數千萬元的大型腔鏡手術機器人形成差異化賽道競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