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APP合規風險點,「數安信研究院」釋出《企業應用程式(APP)隱私...

隨著法律法規的日趨完善,以及數字化程度的進一步深入,資料合規建設在近年成為焦點話題。隨著這一趨勢,36氪觀察到,近期在國內市場上也出現了一批幫助企業進行資料合規工作的公司。比如36氪曾報道過的「數安信」,就希望依託自身的法律解讀和IT技術能力,幫助企業進行資料合規。

36氪近期瞭解到,2022年11月1日,也就是《個人資訊保護法》一週年時,「數安信研究院」釋出了《企業應用程式(APP)隱私政策合規風險報告(2022)》。「數安信研究院」介紹,為評估各大企業在過去一年落實《個人資訊保護法》及相關技術標準對APP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方面的合規情況,其選取了15家企業的APP隱私政策文字及實際處理活動進行合規評估,形成此次報告。

研究院負責人介紹,該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1、梳理國內現行法律法規與相關技術標準對隱私政策的規範,總結實踐中常見的8大風險項以及26個風險點。

報告評估的8大風險項分別為隱私政策文字規範、個人資訊收集使用規則、對外共享、轉讓、公開披露個人資訊規則、儲存個人資訊規則、使用者權利保障機制、未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資訊保護、個人資訊的跨境流動、隱私政策更新等方面。

總結APP合規風險點,「數安信研究院」釋出《企業應用程式(APP)隱私...

摘自《企業應用程式(APP)隱私政策合規風險報告(2022)》表4部分頁面

2、梳理選取的15款APP隱私政策文字對應的風險項及風險點,總結出實踐中隱私政策文字風險頻率出現較高的風險項及風險點。

報告梳理出15款APP出現的風險點數量,總結出現頻率較高的風險點。其中與個人聯絡較緊密的“個人資訊收集使用規則”以及“使用者權利保障機制”是合規風險“重災區”。“個人資訊收集使用規則”合規風險表現為APP收集與其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使用概括性語言綜述所收集個人資訊、收集敏感個人資訊未單獨告知;“使用者權利保障機制”合規風險表現為撤回授權同意、獲取個人資訊副本以及關閉個性化推薦等功能介面設計不健全或不便捷。

總結APP合規風險點,「數安信研究院」釋出《企業應用程式(APP)隱私...

摘自《企業應用程式(APP)隱私政策合規風險報告(2022)》圖2頁面

3、結合隱私政策文字風險頻率較高的風險點,總結出15款APP在實際個人資訊處理活動中是如何執行隱私政策文字規定。

報告重點分析了15款APP在“個人資訊收集使用規則”與“使用者權利保障機制”的合規情況。《個人資訊保護法》強調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時需遵循公開透明原則、最小必要原則、授權同意原則,部分APP收集與其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違反了公開透明原則,使用概括性語言綜述所收集個人資訊違反了公開透明原則,收集敏感個人資訊而未告知違反了授權同意原則。

另外報告中還總結出隱私政策文字模版等內容,希望為企業提供合規參考。

課題組成員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張新宇副教授總結表示,隱私政策作為企業APP和網頁端最常使用的個人資訊授權文字,對企業在個人資訊保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向用戶說明企業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規則,保障使用者權利的有效實現,另一方面可以構成對企業自身行為的約束,也是企業獲取使用者授權的重要依據。但從現實情況看,相當一部分企業的隱私政策仍然不夠規範,主要體現在隱私政策文字不規範、APP實際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不規範、APP運營者對使用者權利保障不規範等方面。本次以報告形式總結隱私政策模板以及模板,希望供各企業進行有益參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