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微博要收購新浪?上週末這樣的一則訊息可謂是迅速火爆全網。畢竟作為新浪孵化的“親兒子”,微博反過來收購新浪看起來確實是國內網際網路江湖的一樁稀罕事。然而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日前針對微博以15億元收購新浪網全部股權的訊息,微博方面公開回應稱,此次交易不涉及微博與新浪之間的主要業務轉讓,也不涉及二者之間的任何管理關係變更。

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微博此次收購的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新浪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除日常經營外,還持有包括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新浪總部大廈在內的若干資產,而新浪大廈則正是目前微博的辦公地點。簡而言之,此次微博花15億元主要是為了買樓,只不過買的樓屬於孵化了自己的新浪。

事實上,網際網路公司爭當“地主”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同時也是大型企業資產保值的常規操作。君不見,在2019年搜狐最落魄的時候,其本身的市值甚至都沒有所持有的搜狐媒體大廈、搜狐暢遊大廈、搜狐網絡大廈這三座樓高。對於微博而言,現在的情況其實也並不能高枕無憂,甚至於在當下這個數字廣告大盤承壓的情況下,微博賴以生存的廣告業務同樣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在不久前微博方面釋出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顯示,其營收為4。54億美元,剔除匯率因素後營收同比下降25%、環比增長5%。截至2022年9月,微博的月活躍使用者數為5。84億,同比淨增約1100萬,移動端使用者佔月活躍使用者數的95%,日均活躍使用者數為2。53億,同比淨增約500萬用戶。然而使用者的規模增長,並沒有反饋到具體的業務收入上。

具體到各業務端,該季度微博的廣告及營銷收入為3。934億美元、同比下降27%,增值服務收入6010萬美元、同比下降14%。而連續三個季度淨收入的下滑,這在微博的歷史上更是從未有過。更為嚴峻的是,微博現在的情況是使用者規模增長、但營收下降,顯然這對於一個已經度過高速增長期的成熟網際網路企業而言,絕不是一個好的訊號。

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儘管目前在國內市場除了微博外,再無具有全民影響力的公共媒體平臺,

在社會關切的話題輸出與聚焦上,相較於泛娛樂化的抖音、快手,微博依然是大量使用者的第一選擇。然而微博設計的這一套大V輸出議題、精英參與互動、大眾圍觀的模式,在短影片崛起後就面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它沒法向市場講述新的商業故事。

作為PC時代的“遺老”,微博有著被一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崛起的平臺主動放棄的公共屬性,在抖音、快手、微信、小紅書等平臺紛紛走向封閉的今天,微博更像是開放、共享的古典網際網路精神在國內的“最後傳人”。雖然

巨大的影響力讓微博基本上不需要擔心被替代,但這個平臺的問題就在於儘管手握巨大的影響力,卻無法將之有效變現。

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在短影片佔據大量使用者的碎片時間之前,“刷微博”是不少網民度過閒暇時間的重要方式,在其公共媒體平臺的基底之上,則是微博刻意營造的泛娛樂氛圍。

當初新浪給微博的定位是“公開的社會化媒體”,但媒體追求的是傳播、而社交追求的則是關係,所以微博要為使用者尋找共同關心的話題,也就只有娛樂圈能夠覆蓋所有圈層的使用者了,畢竟關注八卦可謂是人類的天性。

但問題就在於,隨著短影片的崛起以及“水軍”治理、熱搜整改、整治飯圈等監管措施的打擊,微博的

盈利場景過度依靠廣告的命門被暴露了出來。在2019年之前,當沒有公共事件加持的時候,微博與娛樂圈的高度捆綁讓使用者得以完成從公共事件的圍觀者、參與者,完成了娛樂圈吃瓜群眾的無縫過渡。

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只可惜,在抖音、快手這兩大短影片平臺崛起後,使用者的注意力被刺激性更強的短影片吸引,微博也面臨著一旦沒有公共事件,使用者也會隨之離開的境地。歸根結底,微博的商業模式靠的是使用者的注意力,一旦使用者的注意力轉移,廣告主自然就也會拋棄微博,而這也是廣告本身缺乏足夠抗風險能力的體現,並且不僅僅是微博,海外市場的Facebook與Twitter也都是如此。

那麼微博為什麼不尋求第二增長曲線呢?事實上,他們從未停止過對第二增長曲線的追求,直播、電商、短影片等領域微博其實都有過嘗試,並曾推出了

小咖秀、酷燃、愛動小影片、河豚小影片、微博故事等產品。然而

最終的結果卻無一例外,都是坐看各路競爭對手後來者居上。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新浪當初給微博的定位。

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微博是面向半熟人、乃至陌生人的開放式內容平臺,是媒體屬性最強的社交網路,這就導致微博在這十餘年間嘗試創新業務時,始終是被這一思維限制。微博在過去面臨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時候,為了確保本身的調性,往往是尋求與外部力量合作,例如做電商時選擇與阿里合作,做直播、短影片的時候與秒拍、一直播合作。

可這樣的思維模式使得微博本身和創新業務之間始終存在隔閡,簡而言之,在其他平臺紛紛開始超級APP化時,微博卻主動放棄了這種可能,結果就是抖音、快手、微信等平臺建成了封閉生態的時候,使用者一旦踏入其中就很難再走出來。而有了使用者的停留,在平臺中孵化新業務自然也就易如反掌了。

在網際網路行業寒冬中,微博選擇買樓“過冬”

所以,儘管微博如今確實不需要為生存問題發愁,但是想要開闢廣告之外的新業務同樣也是難如登天。因此在當下這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寒冬中,買樓反而就成為了一個更加穩妥的選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