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富有趣味性的設計能夠為產品增添一些令人愉悅的因素,如果做出富有趣味性的設計,作者結合其相關定義,從愉悅感、期待感和驚喜感這三個維度,結合大量案例,進行一次深度的探索,一起來看看。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上篇,我們講述了趣味性的定義、必要性、以及它背後的情緒——愉悅感、期待感和驚喜感,下面就分別從這個三個維度,並結合大量的案例來一步步抽絲剝繭。

一、如何製造愉悅感

1. 關於擬人化

基於之前的情緒挖掘,我發現能引發愉悅感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

擬人化

,這個很有意思。

克利福德·納斯在《the man who lied to his laptop》這本書中提出過一個觀點:

人們對待電腦的方式,與我們在與他人交流時使用的社會規範是一致的。我們對電腦的反應,就好像它們是人類一樣。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也正因此,很多原本沒有生命的物體,一旦被賦予了擬人形象,就容易被大家所接納、引發愉悅。

做一下細分,擬人化基本涵蓋了三個方面:語言、形象和表情。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1.1 擬人化的語言

人對於具體的擬人形象更容易產生情感,其中便包含擬人化的口吻。使用這種口吻與使用者交流,而不是冷冰冰的裝置語言,就可以提升產品溫度,引導使用者對產品產生正向情感,關於這塊我總結了兩方面。

一方面,文案儘量得接地氣、輕鬆。

拿京東這款產品舉例,文案從口吻上都會採用一種很輕鬆、接地氣的擬人語氣,來拉近和使用者間的距離。比如在引導詞後加入“哦~”“~”

「京東問答」版塊的引導詞:傳統產品是“新增問答”,京東使用了“我來助你一臂之力~”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QQ瀏覽器的評論暗提示,也不是傳統的“寫評論”“輸入評論”,而是像日常聊天那樣“”,非常接地氣、生活化。知乎直接套用了流行語,詼諧的同時引導使用者注意言論。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另一方面,人類富有情緒變化,所以一旦使用者觸發了某個正面/負面行為,就可以給與情緒反饋。

在使用者完成商品評價後,京東不僅僅是很傳統得反饋“評價成功”,而是又加入了“感謝您!”的感謝詞。看似加了三個字,但行動過後的正向感激反饋,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受到正向反饋一樣,被喚起正向的愉悅情緒。並願意繼續這個行為。

在使用者完成簽到的行為後,簽到完成的反饋文案的基礎上,使用了正向的情感反饋“我就知道你會再來看我”,彷彿是一位關係不錯的老朋友,喚起使用者正向情緒。

另外,知乎在改版後,回答收到贊也不僅僅是“點贊成功”這類冷冰冰的機器語言,而是“已收到你的喜歡,謝謝!”並且配以作者頭像,非常形象得傳出對對方對我們的感謝反饋。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這種正向反饋,相比“點贊成功”更有效得喚起正向情緒,形成正向激勵。

當然,使用者的消極行為也可以產生情緒反饋。

比如現在很多產品的取關反饋,不是傳統的“確認”“取消”,而是用“殘忍取關”和“給個機會”這種融入情感的文案來做挽留,就好像真的有個活生生的人,在被你否定後反饋給你的情緒,請求你再給個機會。有趣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喚醒使用者的同情。(雖然這樣有點道德綁架的嫌疑)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1.2 擬人化的形象

人對於具體的擬人形象更容易產生情。因此,樹立一個擬人化的品牌形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IP),可以使使用者對產品快速建立情感聯絡,也可以強化品牌感知。比如優酷的猴子、高德地圖的老鷹、釘釘的燕子、linefriends等等。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比如京東的這隻狗子,兜底頁、預設頁、啟動頁,都做了狗這個擬人形象的貫穿。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如果你記得沒錯的話,形象改版之前這隻狗還是四腳坐地上的,但改版後就兩腳著地了。這同樣是透過

更擬人的形象

來賦予「人格」,以此提升愉悅感,拉近距離。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再比如夸克甚至單獨新增了底tab入口,透過3d品牌形象,實現與使用者的智慧交流。另外,卡片和語音搜尋都做了形象貫穿。後者還使用了形象的眼睛。來透過眼睛的變化進行情感交流。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1.3 擬人化的表情

人對於具體的擬人形象更容易產生情感。

一段文字在加入了表情後,我們就能迅速瞭解到對方的情緒(比如我們日常的聊天),加深使用者與產品的情感交流。

它可以和語音、形象靈活結合使用。透過全面的擬人化,來大幅提升使用者對產品的形象感知,促進使用者情感的產生、加深使用者和產品的情感連結。

比如用語言輸入,當系統未識別清楚時,傳統的方案可能是一個錯誤圖示加上「未識別聲音,請再試一遍」的文案,而夸克中則使用了品牌形象的雙眼來傳達失落的表情,並結合了擬人化的語言。同樣做法的還有百度的未開麥提示、段子頭圖,快速傳達產品的情緒,和使用者情感交流。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另外,閒魚設定暱稱時,正在輸入時、以及超出了限定字數,右側的形象表情也會發生變化。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2. 動畫反饋

提起動畫的作用,我們更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注意力的吸引,但動畫同樣能觸發使用者愉悅。比如動畫更加貼近現實,或者結合擬人化的特徵時。

2.1 貼近現實

最典型的就是蘋果appstore從卡片到詳情頁的轉場過渡,點按的預備動作、卡片的放大展開、緩出的曲線、轉場完成的慣性等等,都很貼近現實物理世界的運動規律。而這種自然的絲滑也更能引發使用者的愉悅。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2.2 結合擬人化

比如知乎的載入動畫,結合了擬人化的特徵,讓這個過程變得格外有趣。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二、如何製造期待感

1. 隨機給與內容

根據我們對期待感的腦暴,發現能觸發這種情緒最典型的特徵,就是

隨機性。

在產品中,則可以透過

隨機給予使用者有價值的內容來引發使用者的關注。

結果的不確定使過程充滿神秘,這種心理讓使用者興奮和滿懷期待,避免輕易離開。

比如網易新聞在進行新聞載入的操作時,會在載入動畫上加入一個隨機的小貼士。內容大致有三類:黃曆、名言和一句話新聞。而且這些內容完全是隨機出現,這種重新整理過程好像在開盲盒,你無法預知會給你什麼內容,非常有趣。而且它們入口深,不干擾;內容對使用者也具有價值。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同樣的還有丁香醫生。在首頁每次下來重新整理後,都會出現不一樣的健康類的小貼士。隨機性很強,富有趣味。而且可以很好得滿足求知慾。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雪球的個人頁上,上劃時也會隨機給一條關於投資、市場的名言和網友的熱門觀點。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2. 隨機性遊戲

把現實生活中的遊戲搬到了手機,同樣能激發使用者的好奇和期待。

比如微信讀書的翻牌子、搖一搖、老虎機。還有天貓的翻牌子。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三、如何製造驚喜感

格雷戈裡·伯恩斯曾做個關於腦部區域的研究,發現大腦不僅探尋未知,而且實際上還渴望未知。相比那些已知的日常慣例,

新鮮新穎的事物更容易引人注意。

所以提供一些以往沒有過的、出乎意料的事物或互動,不但能引起注意力,而且也會帶來驚喜感。

產品中的驚喜感設計,可以說是使用瞬間能夠觸達我們內心的一種短暫性愉悅,一個體驗的峰值。

根據對驚喜感的挖掘,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

超出預期,並且未提前預料。

比如figma使用過程中,團隊成員和你同時長按滑鼠,並且靠在一起後,就可與觸發擊掌的動畫彩蛋,非常有意思。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比如京東在五星好評後,會放煙花慶祝。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比如很多內容型產品,在詳情頁長按點贊按鈕後,會觸發全屏的「爆贊」動畫。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再比如使用者生日當天,透過啟動頁、彈窗等場景送上生日祝福等等。

關於產品趣味性的一次深度探索

這些能夠超出使用者預期的細節,即便多麼細枝末節、出現頻率多低,但只要能夠被觸發,

都可能因為驚喜感而生成情緒峰值,加深使用者和產品的情感連結。

最後

以上,便是趣味性背後的情緒挖掘和案例講解。

作為設計師,我們在工作中總是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透過不斷的調研、跟訪、可用性測試來了解、分類使用者,但更多的結果可能只是讓產品不斷得貼合用戶的心智、符合預期。但如何增加粘度、建立深層連結,就需要透過趣味性這種情感化表達方式,

來為使用者製造愉悅、期待甚至驚喜。

正像諾曼在「情感與設計」中說的那樣,

每個產品都需要令人更放鬆、更愉悅的設計,以此來增強產品的適用性。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啟發。我是設計師Andrew,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唐納德·諾曼: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

可風:APP介面如何打造情感化設計?

羅閃閃:【情感化設計】介面如何撥動你的小心絃?

Tarun Kohli:The Why and How of Emotional Design

騰訊ISUX:產品細節中的情感化設計

專欄作家

Andrewchen;微信公眾號:轉行人的設計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中科院碩士自學轉行,擅長透過文字幫助年輕設計師成長和提效。延遲滿足、長期主義。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