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官孫嘉淦告老還鄉時為何用五十箱破磚冒充銀子,是作秀嗎?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注:本文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慣均採用虛歲。)

古代評價臣子有兩個最高標準,其一是“文死諫,武死戰”,其二是“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也就是說,最完美的文臣具有兩大特徵,即“敢於直言進諫”以及“為官清廉”。

按照這個最高標準,明清各有一個“人臣典範”,明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海青天,而清朝的則是本文的主人公孫嘉淦。

孫嘉淦,字錫公,又字懿齋,號靜軒,山西興縣人,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諫臣、清官。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31歲的孫嘉淦始中進士,初入官場,所以他的主要事蹟都發生在雍正年間和乾隆年間。

清朝清官孫嘉淦告老還鄉時為何用五十箱破磚冒充銀子,是作秀嗎?

孫嘉淦成名於雍正初年,只是,他的成名方式著實驚險了些。雍正皇帝剛剛登基,孫嘉淦就秉承著他一貫的耿直性格給新皇帝上疏提出了三大建議:其一,皇上啊,你要大度,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其二,皇上啊,你要愛民,要減少苛捐雜稅;其三,皇上啊,你要熱愛和平,西北的戰事就停了吧!

(出自《清史稿·孫嘉淦傳》,原文:世宗初即位,命諸臣皆得上封事。嘉淦上疏陳三事——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

孫嘉淦所提的這三點建議正如一枚重磅炸彈,瞬間就讓雍正皇帝暴跳如雷。這第二條和第三條也就算了,但第一條的“善待兄弟”無疑是直接觸碰到了雍正皇帝的死穴,直指他“弒兄屠弟”之事。

作為“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關於雍正登基向來有“陰謀篡位”說,而雍正登基之初,更是由於狠辣手段清算兄弟遭到詬病,朝野上下誰人不知這是雍正皇帝的一個心結,不能碰,不可說。但是,人家孫嘉淦偏偏不管那一套,竟然就白紙黑字將“善待兄弟”作為一條建議寫在了給雍正皇帝的奏疏上。

雍正看到這封奏疏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甚至有殺了孫嘉淦的想法,但身邊的輔臣朱軾卻委婉地勸諫說:“臣以為,孫嘉淦雖然狂妄,但膽量可嘉。”雍正聞言竟然也笑了,說:“嗯,我也佩服孫嘉淦的膽量。”

清朝清官孫嘉淦告老還鄉時為何用五十箱破磚冒充銀子,是作秀嗎?

就這樣,孫嘉淦以一種最危險的方式進入了雍正皇帝的視野,並開始得到重用,他在雍正朝歷任國子監祭酒、順天府尹、工部侍郎等要職,在乾隆朝則歷任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湖廣總督、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要職。

可以肯定的是,孫嘉淦上疏雍正直言進諫絕非為了引起注意,因為他得到重用後仍不改耿直本性。在國子監祭酒任上,孫嘉淦又因為在任用人才問題上與雍正意見不合而公然頂撞皇上。盛怒之下,雍正皇帝把孫嘉淦交由刑部定罪。孫嘉淦當眾頂撞皇上,實乃大不敬,所以刑部擬將其定為死罪。

但消氣後的雍正卻說:“孫嘉淦憨是憨,但他確實不怕死,不愛錢,是個好官。”於是,雍正親自下旨赦免了孫嘉淦,並把他派去戶部銀庫效力。這個處罰實則是“明降暗升”,由於孫嘉淦的清廉,他不久後就調任刑部侍郎,兼任吏部侍郎,權力更勝從前。

清朝清官孫嘉淦告老還鄉時為何用五十箱破磚冒充銀子,是作秀嗎?

孫嘉淦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則是發生在乾隆朝,此事後來甚至成了諸多文學和影視作品的改編物件,被張冠李戴到各種官員頭上,其歷史原型其實就是孫嘉淦。

這件事就是著名的“磚塊變銀塊”。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65歲的孫嘉淦請求告老還鄉得到乾隆皇帝批准。(注:兩年後,孫嘉淦又被請回京城繼續擔當要職。)

沒想到,孫嘉淦的這次告老還鄉卻掀起了軒然大波,原因是有人舉報他平時假裝清廉,實際上卻是個大貪官,回鄉竟然帶了好幾騾車的金銀財寶。

乾隆接到如此狀告,當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派人前去攔截查實。果不其然,孫嘉淦的回鄉車隊聲勢浩大,而且騾車上確實裝有幾十口巨大的木箱子。可當乾隆開啟木箱子卻傻了眼,原來,箱子中並非是什麼金銀財寶,而是貨真價實的破舊磚塊。

清朝清官孫嘉淦告老還鄉時為何用五十箱破磚冒充銀子,是作秀嗎?

乾隆不解,問孫嘉淦何意。孫嘉淦解釋說,他雖然為官30餘載,卻並未攢下什麼家當,如今兩手空空告老還鄉難免面子上過不去,而且,沿途百姓看見了也會覺得朝廷虧待了他,有損皇上恩德。再加上孫嘉淦老家實在貧寒,連用以遮風擋雨的房屋都沒有,此番回家,他打算用這些廢棄的磚塊修補房屋以供養老,同時,由於這些磚塊來自京城,也能給他晚年留一個念想。

乾隆聽完孫嘉淦的解釋後非常感動,於是下令把磚塊卸下換成了銀塊,以表彰孫嘉淦的清廉和苦心。據說,當時是用五十箱的破磚換了五千兩銀子,這筆“買賣”,孫嘉淦賺大了。

回望孫嘉淦的一生,他確實非常耿直而清廉,無論是直言進諫還是磚塊冒充銀塊,確實都不是作秀,而是發自肺腑的舉動,都是為國為君著想,並沒有絲毫私心。

參考資料:《清史稿》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