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突然大火,究竟是誰在背後推動?幕後黑手已經現行?

從產業基本面來看,毫米波的火熱,確實有著現實的根基。比如說5G產業需求的爆發,奈米級電晶體技術的成熟,大規模工業化的可能以及較低的許可證價格,這些都成為毫米波商業化落地的基石。

毫米波突然大火,究竟是誰在背後推動?幕後黑手已經現行?

不過通訊能力如何補全,基站問題怎麼解決,投入產出如何權衡,終端體驗能否保障……毫米波想要成功可以說把整個行業折騰個半死也不為過。

毫米波突然大火,究竟是誰在背後推動?幕後黑手已經現行?

因此,相比於形而上的商業前景,我們更想了解的是,到底是怎樣的考量,讓不少國家冒著技術不成熟、前期大投入的風險,也要催熟毫米波?

毫米波突然大火,究竟是誰在背後推動?幕後黑手已經現行?

或許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這場“技術期貨”的爆火:

從國家戰略角度,搶佔高頻譜以重獲主導權。

在5G部署上,英美等國家在頻譜規劃上的號召力和產業主導優勢正在被新的形勢所稀釋,以國際電信聯盟(ITU)為主導,協商一致、分工合作成為了更主流的選擇。

所以搶佔高頻頻譜,率先推出相關標準和協議,也就成為該國家保持通訊領先地位和國際話語權的必然選擇。

美國FCC連發三個5G高頻段頻譜規劃檔案,並搶先開放了高頻頻譜,英國電信監管機構Ofcom也宣佈了類似計劃,不難看出推進5G的緊迫感。

而從運營商的角度,使用高頻段部署5G網路,固然會帶來不小的成本和部署壓力,但也能因此獲得更好的競爭身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