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生物進化到今天,為什麼沒有進化出不生病、長生不老的動物呢?今天,我們就以糖尿病的起源為例,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農業出現的氣候原因

人類的農業大約起源於1。2萬年前,在農業產生之前,人類都是過著採集、狩獵的生活。為什麼會從採集和狩獵轉向農業呢?有各種學說解釋這個問題。但是,目前比較令人信服的是氣候說。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從事農業的古埃及人

我們一般認為地球氣候的變化,尺度都是以千年、萬年為單位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進入冰河期或者進入溫暖期,短時間的變化,叫做天氣變化,不叫氣候變化。然而,歐洲的科學家對格陵蘭島的冰芯進行研究以後,卻發現地球曾經有一段時間,氣候的變化非常的劇烈。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冰期,稱之為“末次冰期”,始於約11萬年前,終於約1。2萬年前,當然,在末次冰期內,也出現了數次冷暖交替的過程,冰川的進退程度是不同的,這些變化規律,在格陵蘭島的冰芯中都留下了證據。當然,在這裡,我們也一定要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冰期”不等於“冰川期”,我們常說的冰河世紀,其實是冰川期,而非冰期,冰川期是由數個冰期與間冰期交替迴圈的。末次冰期,指的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冰期,而非冰川期。我們現在仍然處於第四紀冰川期內,只不過,剛剛走出了冰期,處於間冰期內而已,現在,全球的冰川雖然已經退卻了很多,但是,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仍然存在大規模永久性的冰川。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南極現在存在的永久冰川

末次冰期在1。2萬年前,徹底結束,人類迎來了一個溫暖期,這個溫暖期持續至今,因此,我們現在是處於第四紀冰川期內的一個間冰期內。但是,在末次冰期內,還出現了“新仙女木事件”,仙女木是一種生活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野花,適合在寒冷的氣候中生存,仙女木的花粉會出現在冰芯和湖底的泥土層中,這是判斷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證據,在1。2萬年前,北半球的仙女木花非常的繁盛,在歐洲大陸的北部盛開,說明在這一時期,全球溫度出現了一次明顯的下降過程,否則的話,生活在北極附近的野花,也不可能來到歐洲大陸,人們將這一事件稱之為“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事件所形成的“冰河期”,一般認為持續了大約1300多年的時間,後來,科學家對格林蘭島的冰芯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之後又發現,末次冰期內的這段冰河期,持續的時間僅僅為3年,而開始的時間僅為10年,也就是說在10年之內,全球氣候突然轉冷,冷了3年以後,又突然轉暖。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仙女木花

我們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不難發現農業產生的時間是能夠與新仙女木事件出現的時間對應起來的,說明,當全球氣候變冷時,由於食物的短缺,人們不得不選擇種植農作物、飼養牲畜,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

第二:新仙女事件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冰期,是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在1。2萬年前,就要結束了,全球氣候正在變暖,為什麼突然又轉冷了呢?唯一令人信服的解釋就是北大西洋暖流發生了斷流。

我們開啟地球儀,會發現西歐的緯度位置,從整體上來看,是非常高的,英國的倫敦是在北緯51度附近,法國的巴黎是在北緯48度附近,倫敦、巴黎的緯度位置這麼高,可是為什麼英國和法國的氣候很溫暖呢?這都要歸功於北大西洋暖流,海洋裡的暖流對氣候起到增溫增溼的作用,寒流則起到降溫降溼的作用。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墨西哥灣暖流與北大西洋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是由溫鹽環流推動的,不是由風力推動的,什麼叫做溫鹽環流呢?深海中的洋流,一方面依靠風力驅動,另一方面海水密度的變化也會形成洋流。海水密度的變化,主要是由海水的溫度與鹽度決定的,因此,因海水密度發生變化而形成的洋流,稱之為“溫鹽環流”。

赤道地區的暖流,經過風力的驅動作用,被推送到墨西哥灣附近,形成墨西哥灣暖流,墨西哥灣暖流繼續向東、向北延伸,就形成了北大西洋暖流,這樣一來,地球赤道附近的熱量,實際上就是透過海水被帶到了西歐和北美。北大西洋暖流在向東、向北的流動過程中,會逐漸冷卻,並在北極圈附近,形成高密度的海水,水溫越低,海水的密度就越高,高密度的海水會沉入海底,因此,北大西洋暖流的“盡頭”,實際上是在北極圈和格林蘭島附近的海底,這些高密度的海水流入到洋底之後,會轉而南下,形成寒流,把“寒冷”帶到低緯度地區,整個溫鹽環流完成一次迴圈,耗時約1600年。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也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在燒開水的時候,是在水壺的底部對水進行加熱,火焰的中心點,受熱最多,但是,最終整個水壺裡面的水的溫度會趨向於平衡,地球的海洋也是一樣的,赤道地區的海洋受到太陽的直射,溫度肯定是最高的,這些溫度最終透過洋流散開,有的熱量甚至會被帶到北極圈附近,當然,北極圈附近的冷水,也會被帶到低緯度地區。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海水的熱量基本都來自於太陽,所以,赤道附近的海水溫度高

北大西洋暖流在北極圈附近會下沉,因為不斷地下沉,所以,墨西哥灣暖流才能推動北大西洋暖流繼續前進,如果北大西洋暖流在北極圈附近不能夠下沉,北大西洋暖流就會斷流。什麼情況之下,會發生斷流呢?當北極、格陵蘭島有大量的冰川融化之後,北大西洋暖流就會有斷流的危險。因為冰川的水是淡水,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之後,北大西洋暖流的密度就降低了,而密度一旦降低,北大西洋暖流就不再下沉了,於是,墨西哥灣暖流向東向北延伸的動力會嚴重不足,最後,北大西洋暖流就會突然中止流動。 北大西洋暖流一旦消失,北半球就會進入冰河期。為什麼全球氣候變暖有可能會導致地球進入冰河期呢?就是因為北極附近的冰川融化之後,北大西洋暖流有斷流的危險。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1。7萬年以來的溫度變化

末次冰期快要結束時,全球溫度肯定是上升的,上升的一定階段,北極附近和格陵蘭島上的大量冰川會持續融化,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從而導致北大西洋暖流斷流,這是一次非常劇烈的氣候變化,以致於大量的生物都來不及適應這種劇烈的變化,於是,就會發生物種滅絕的危險。

第三:糖尿病形成的遠因

新仙女事件使得全球氣溫出現了劇烈的下降過程,當全球氣候進入冰河期以後,綠色植物會大量減少,綠色植物減少之後,動物的數量也會減少,依靠採集、狩獵為生的人類,被迫轉向了農業。與此同時,對人類的身體也產生了影響。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因為過於肥胖,吃糖吃多了。可是,肥胖、高糖食物只是糖尿病形成的近因,而非遠因。如果人類因為食物吃得太多了,而會出現高血糖的現象,那人類也太脆弱了。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繁殖力都是驚人的,只要有足夠的資源,任何一個物種都可以佔滿整個太陽系,包括細菌、真菌這樣的微生物。如果火星適合生命居住,火星的表面早就被人類佔滿了,只可惜,適應生命居住的地方太少了,因此,我們其實是生活在一個資源匱乏的世界裡,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生物全部擁擠在地球這顆星球上,分享著地球的資源,彼此之間互相爭奪資源,大自然不會浪費任何一種資源,我們人類拉出的大便,都有微生物將其當做食物來享用。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獅子其實也經常處於飢餓狀態

因為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資源匱乏的世界裡,所以,連食物鏈最頂端的獅子、老虎都經常餓肚子。人類在原始社會也是如此,在經常餓肚子的環境裡,動物為了生存,進化出了節省能量的機制,喝口水、吃一點點糖,就能長胖,有助於血糖升高,才會更加適宜環境,併產生更多的後代,因此,我們都是容易發胖、容易血糖升高的人類的後代,而那些怎麼吃都不發胖的人,很容易被自然選擇所淘汰。然而,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後,一切都改變了,我們有了剩餘食物,進入到現代社會,我們則是生活在一個食物非常充足的環境裡,於是,容易發胖、容易血糖升高的人,才會顯示出來劣勢。人類飼養的牲畜,其實也是如此,野生動物在自然界,不存在發胖的問題,而一旦被人類圈養了起來,就容易發胖,積累脂肪,動物就是天生喜歡積累脂肪以備不時之需。

人類容易血糖升高的基因,在1。2萬年前,還被“強化”了一次。我們在寒風中,矗立一段時間,會感到瑟瑟發抖,在發抖的過程中,脂肪會產生熱量,這有助於抵抗嚴寒。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想要撒尿,遇到寒風,想要撒尿的感覺,很多人都經歷過。為什麼人在感到寒冷以後,要排尿呢?這有助於減少體內的水分。血液中的水分減少之後,糖的濃度就會提高,含糖量越高的溶液,越不容易結冰,糖是人體的天然防凍劑,因此,提高糖濃度、排出水分的這套機制,在冰河時期,是有生存優勢的,越容易生存下來的人類,就越容易產生更多的後代,於是,糖尿病就在人類社會當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南極的企鵝,有大量的脂肪,是防凍的

糖是一種碳水化物,存在於各種植物當中,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能夠將甘蔗、甜菜中的其他的植物纖維或者雜質去除,煉製出純淨的糖,這種糖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白糖。人類一般是透過食物獲得糖的,含糖食物經過消化系統,會被轉化為單糖,然後再進入血液,形成血糖,血糖其實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血液負責將這些葡萄糖運送到身體的各個細胞中,為細胞提供能量。胰島素等激素則是起到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能夠促使細胞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當胰島素供應不足時,就會形成糖尿病。如果胰島素供應充足,人體又不斷攝入含糖食物,那麼,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被轉換成脂肪,以備不時之需,這就是大量攝入甜食,容易引起肥胖的原因。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人工製造的純淨的糖

控制血糖水平的胰島素的量,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胰島素受體不容易耗盡,天天吃糖都不會得糖尿病,有的人胰島素受體容易被耗盡,就容易得糖尿病。

但是,擁有少量胰島素,容易得糖尿病的人,在冰河時期是有生存優勢的,人類身上有一種脂肪,稱之為棕色脂肪,這類脂肪主要位於頸部和肩部,頸部和肩部有大型血管透過,這些部位很容易散熱,為了保溫,就必須要要補充熱量,棕色脂肪恰恰能夠產生大量的熱量,棕色脂肪能夠將血糖轉換為熱量,糖尿病患者在冰河時期,血糖水平不會迅速提高從而產生疾病,因為棕色脂肪已經消耗了大量的血糖了。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從事狩獵活動的印第安人,在採集狩獵的狀態下,人們基本不會被糖尿病困擾

地球上,有些動物是會冬眠的,在進入冬眠之前,會儲存大量的棕色脂肪,科學家還發現,林蛙在進入冬眠之前,還會將血液中的血糖水平迅速提高,並減少水分,從而使得自己的血液不會因嚴寒而降低至冰點,當體內的液體變成冰晶以後,會刺穿細胞,產生不可逆的破壞作用,因此,動物體內的血液被凍結了,很容易死亡。林蛙提高血糖水平,排出水分的機制,是一種自我防護機制,這種機制和人類糖尿病的工作原理非常類似,人類得了糖尿病以後,血糖水平會提高,還會經常撒尿。因此,糖尿病這種疾病,很有可能是在1萬多年前的冰河時期形成的,但是,沒想到的是,地球的氣候迅速變暖,後來的人類還處於食物充足的環境中,這樣一來,擁有少量胰島素,並且容易血糖升高的人,反而會被糖尿病所困擾。糖尿病很有可能就是進化遺留下來的產物,但是呢,這種疾病,又不太容易被自然選擇所淘汰,於是,就在人群中紮了根。為什麼糖尿病不容易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呢?因為在漫長的古代社會,人類還是不容易吃飽飯的,很多人都是在成年以後,出現糖尿病的,幾乎很少有青少年得糖尿病,作為一種不會立即引起死亡的並在成年階段高發的慢性病,是很難被自然選擇所淘汰的,就算一個人在成年以後罹患糖尿病,那麼,他在罹患這種疾病之前,已經生兒育女了。這就是說,糖尿病曾經幫助人類度過了冰河期,但是,地球在走出冰河期以後,這種病又沒有被自然選擇所淘汰。

當然,在這裡必須指出的是,關於糖尿病形成的原因,現在仍然處於探索之中,前文所述的農業形成的原因,也在探索之中,目前並無定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