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探索生命和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新星球就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兩個計劃和任務。可是以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未來很長的時間內,我們都沒有能力走出太陽系去探索系外的星球。

受科技的限制,科學家只能將目光放在太陽系內,而太陽系除了地球是天然的生存星球之外,沒有第二顆天然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想要在未來移民外星球,我們只能對選定的星球進行改造才行,而有希望改造成功的行星就是科學家選擇的火星。

火星和地球一樣也是處在宜居帶內的行星,雖然金星也是宜居帶的行星,但是它的環境可是非常惡劣。科學家最初也將金星當成目標改造的行星,可是後來探測發現,金星表面的環境太惡劣了,很難進行探測和和改造。於是科學家將目光放在了火星上。

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火星的環境雖然也不怎麼好,但是相對於金星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更重要的是探測器可以登陸火星進行長久的探測。通過幾十年對火星的探測和研究,科學家已經對火星有了豐富的瞭解,而下一步計劃則是載人登陸火星。而未來的火星也可能成為人類重要的旅行星球,火星旅行將不再是夢。

那麼未來人類會以何種方式去火星旅行呢?科學家稱:可能需要躲著去,這是怎麼回事?可能有些人會對“躲著去”這個詞有一些誤解,其實這是人類未來太空航行最主要的航行方式。

相信朋友們都知道,太空的環境和地球是完全不同的,地球生命是在萬有引力的影響力下發展起來的,人類一旦離開了地球,引力消失導致的後果就會層出不窮。沒有重力將血液推向腿部,宇航員的頭部就會充滿液體,導致頭重腳輕,感覺像是一直在感冒,並伴有肌肉和骨骼的磨損。

宇航員在太空中執行短期的任務,回到地球之後都需要休養很長時間才能夠再次進入太空。而我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上了一次太空之後就再也沒有進入太空,原因就是太空的環境對身體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短期的太空停留都能夠對人體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而從地球到火星,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

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半年時間的太空航行,到底會對宇航員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積極探索研究的重點。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能夠研究出確保宇航員安全的技術和方法之後,我們才能夠真正載人前往火星登陸,否則即使航天技術條件達到了,也是無法進行火星旅遊的。

可能有些人看一些科幻電影,影片中宇宙飛船內的人們都能夠自由活動,能夠在太空中進行漫長的旅遊。之所以會如此,那是因為科幻電影中的宇宙飛船已經非常先進了,不僅有超乎我們想象的動力系統,光速飛行,超光速飛行都可以實現。更重要的是飛船有模擬重力系統,人們呆在飛船內跟在地球上一樣,不會受到微重力的影響,可以在飛船自由活動。

可是科幻電影中這樣強大的太空技術,對於人類來說還太遙遠了。我們的宇宙飛船內沒有模擬重力系統,處於一種微重力環境,這種環境對人體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此,未來人類進行火星旅行,肯定是無法做到像科幻電影中那樣,可以在飛船內自由活動,絲毫不受重力的影響。

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那麼人類未來的太空旅行,飛船內的人員要如何處置呢?科學家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躲著前往。相信大家都有過頭暈,噁心感冒的情況出現,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臥床休息,身體躺下來之後,頭暈,噁心會大幅好轉,這其實是人體內的血壓,血流達到了一個平衡,大腦受到的衝擊變小了,自然就會感覺舒服很多。

宇航員從地球前往太空,也基本是要躺著才行,原因就是要抵消血壓對大腦的衝擊。可如果前往火星一路都需要躺著前進,長達半年左右的在微重力環境下的臥床休息,到底會對宇航員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還是需要進行各種實驗才行。

在在德國科隆,12名志願者將在一項模擬太空微重力環境的研究實驗中躺著度過60天,以研究宇航員遭受骨骼和肌肉退化的情況。他們不但將創造航空航天研究的歷史,還將獲得1。65萬歐元的報酬。

一個110平方米的房間,有用於研究氧氣減少和環境壓力降低的影響;有用來模擬心理壓力和心理康復的房間,因為生活在狹小並且社交活動有限的空間中會導致心理壓力;還有研究空間輻射影響的實驗室。研究所實驗室的外觀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白色樂高積木建築,內部環境則類似於空間站,它是一個3500平方米、沒有窗戶的空間。

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稱:在太空中生活數千以上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而火星旅行可是一個至少6個月的時間,如果算上來回的行程,那就是至少一年的時間。如此長的時間必然會對宇航員的身心帶來未知的影響,我們必須要提前知道這些影響,然後針對這些影響進行研究,找到更先進的方法來抵消這些影響。

這項名為“人工重力臥床研究”的實驗分兩批次進行,首批參與者開始時間為2019年3月25日,第二批在9月初開始12月結束。嚴格來說,實驗總共持續89天,15天熟悉期,60天臥床,兩週時間用來休息和康復,此外在2020年和2021年還有4次必須進行的後續探視。

實驗中,志願者至少一側肩膀必須始終與床墊保持接觸。同時,為了模擬國際空間站的環境,房間中的二氧化碳略有增加。每天從物理治療師給他們拉伸和按摩開始,然後有醫生採取他們的血壓和尿液樣本,對他們進行血液分析以及認知、聽力和視力測試,還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以測量其肌肉的生長和衰弱,接受X射線檢查骨密度。培訓課程和心血管功能測量要與嚴格按照卡路里計算的食譜調整交替進行,以免志願者在研究過程中體重增加或減輕。

在太空中,最普通的活動也會變得複雜。志願者不能靠著或坐著吃東西或排便。當他們想洗澡時,可以躺在經過特殊安裝的房間裡進行。每天他們還會經歷一次離心體驗,在一個圓形房間裡繞圈旋轉30分鐘,就像坐旋轉木馬一樣。

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志願者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戰勝無聊,躺在床上的日子,他們只能看看書或者電視電影,偶爾與家人朋友影片聊天。因此研究方有時會請宇航員來拜訪他們,給他們講述自己的太空經歷。

那麼當60天的實驗結束之後,這些實驗人員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者難以恢復正常行走,在以6度下斜角度躺了60天之後,他們失去了平衡和協調能力,頭暈眼花,必須花時間重新適應正常生活。

由此可見,人類現在的太空科技,想要完成火星旅行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並不是說飛船無法順利登陸火星。事實上,人類現在的太空科技,探測器已經能夠以非常高的成功率安全登陸火星,那麼載人登陸火星應該問題也不大。

在火星旅行中,真正要克服的還是太空微重力環境對身體造成的各種影響,如果這個解決不了,我們是無法進行火星旅行的。而現在的地球微重力實驗室中得出的結果也顯示,人類現在還不具備火星旅行的條件。而且地球的這種微重力環境還沒有考慮太空中更重要的一個因素:輻射。

如果將太空輻射也考慮進去,那半年以上的火星旅行對宇航員的身心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更大。當然,這隻要我們發現了這些問題,後面就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火星旅行就能夠實現了,而參與火星旅行的人們也不會躲著到達之後,身體受到什麼嚴重的影響。

科學家稱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躺著去火星旅行,這是怎麼回事?

當然,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髮展,人類的太空旅行不會永遠用這種躺著前進的方式進行,等到人類未來掌握了模擬重力技術之後,我們就不需要長時間躺著前進了,只有在進行漫長的星際旅行才需要。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宇宙飛船的速度也會不斷提升。現在到達火星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有可能在未來只需要幾天的時間甚至幾個小時的時間。

人類未來的發展在太空,太陽系無法束縛人類的腳步,我們必將走出太陽系走進星際,探索整個銀河系甚至是整個宇宙,人類的腳步也將遍佈銀河系的各個角落,宇宙的各個角落。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