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其實在真實的清朝歷史上不光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上至皇帝和王公貝勒,下至縣令小吏其實皆可穿“龍袍”。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不是五爪的都叫龍袍,所謂龍袍得看穿在誰的身上

清朝超一品爵位分為宗室爵位和外姓功臣爵位,宗室爵位中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這八大爵位都屬於超一品爵位。外姓功臣爵位中公、侯、伯這三大爵位都屬於超一品的爵位,而公、侯、伯這三大爵位又分為一二三級,實際上就等於有九級爵位都屬於超一品爵位。

而開頭為什麼說清朝只要在“體制內”人人都可以穿“龍袍”,就是每個品級對穿著“龍袍”的規定不同,超一品爵位以上的算是清朝服飾中待遇僅次於皇帝的人。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其實吧,為什麼說只要是清朝政府體制內的人都可以穿“龍袍”呢?因為清朝的服飾分為吉服和朝服,吉服是祭祀或者出席典禮時皇帝和朝廷上下各級官吏所穿的衣服,而吉服上面龍的圖形是人人都可以穿的。

只是圖形略有區別,通常大家都理解為皇帝穿的龍袍上面龍是五爪,這叫龍,而朝臣們穿的龍袍上面四爪叫蟒,其實這個概念是個誤區。

因為只有穿在皇帝、皇后、皇太后等人身上的才叫龍袍,而朝臣們穿的“龍袍”也有五爪和四爪的,難道朝臣穿的五爪也叫“龍袍”嗎?當然不是了,王公貴族和朝臣們穿的“龍袍”不管是四爪還是五爪都叫蟒袍。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看上圖畫像中人物是乾隆年間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親王策伯克多爾濟,他是土爾扈特部渥巴錫汗的侄子,他當初跟隨渥巴錫汗擺脫了俄羅斯人控制,率土爾扈特部軍民東歸清朝,維護了國家統一,是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他東歸之後被乾隆冊封為蒙古親王。

從策伯克多爾濟的畫像中可以看出他的親王身份身著的衣服圖案中那條蟒可是真正的五爪,按照通常的理解那五爪不應該叫龍嘛,大家都認為四爪為蟒,五爪為龍。

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清朝親王和郡王這個爵位的人朝服和吉服上配的圖案還都是五爪金龍,而且圖案數量還都是和皇帝身上的一樣,都是九條。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上圖畫像中人物是康熙初期的四輔政大臣之一的鰲拜,也是康熙初期的權臣,鰲拜是清朝開國功臣,他的爵位是外姓功臣中的最高爵位一等公爵位。看圖中鰲拜的衣服上面的圖案就是四爪蟒。

可見四爪和五爪都可以稱為蟒,而且蟒和龍幾乎是一樣,如果以四爪和五爪區分龍和蟒那就是誤會了,親王和郡王身上也是五爪,所以說所謂龍袍只是看穿在誰的身上了,穿在皇帝身上叫龍袍,穿在王公貴族和朝臣身上那就叫蟒袍。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除了身份區別蟒袍和龍袍之外,那就是服飾顏色區別了,皇帝的龍袍是明黃色,太子的則是金黃色,當然,清朝自康熙廢太子胤礽之後,之後的幾任皇帝採取的都是秘密立儲制度,太子的服飾在康熙之後就算是絕版了。其餘的王爺貝勒等皇室貴族和朝臣們不管是四爪蟒袍還是五爪蟒袍都是藍色或石青色。

只是根據爵位高低和官級高低,每人身上圖案中蟒的數量和爪數不一樣,據《大清會典》記載:

親王和郡王這兩級爵位服飾通繡五爪九蟒;

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外加郡君額駙、宗室爵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一等侍衛這些級別的人都是四爪九蟒;

文武官員四品至六品、宗室爵位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到藍翎侍衛這些級別的人都是四爪八蟒;

文武官員七品至九品以及未入流的小吏這些級別的人都是四爪五蟒。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所以按照《大清會典》所記載,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低階官吏,都有可以穿“龍袍”,只不過在他們身上就叫蟒袍,這也稱之為官吏皆可服蟒。

不過《大清會典》中所說的官吏皆可服蟒,指的只是吉服,也就是參加祭祀這類的典禮活動時才穿的,並不是日常工作中穿的朝服。

朝服就是現代影視劇中所演的,官員胸前一個四方補子,官員等級不同,朝服上補子不同,文官的補子上圖案都是飛禽,武官的補子上圖案都是走獸。

而爵位高低身上的補子也不同,且看下面兩張圖: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上圖為晚清時期肅親王善耆次子不入八分輔國公憲德,可以看出憲德身上朝服的補子類似於朝臣的補子,是方形補子,但是憲德畢竟是宗室國公爵位,他雖然是方形補子,但與普通朝臣方形補子中的圖案不一樣,朝臣方形補子中圖案是對應的文禽武獸圖案,而像憲德這種宗室國公爵位方形補子中的圖案是四爪蟒形圖案。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上圖為清末帝溥儀生父攝政王載灃,對比他和憲德的朝服就能看出,載灃身上的補子是圓形補子,而且袖臂上還有蟒形紋圖,憲德的朝服是方形補子,且袖臂上沒有繡蟒形紋圖。

這也就是區別,在清朝親王和郡王這兩個級別爵位的朝服都是前後圓形補子加蟒紋以及袖臂上兩條蟒紋;貝勒和貝子這兩個級別爵位只有前後圓形補子上兩條蟒紋,比親王和郡王少了袖臂上的兩條蟒紋;貝子以下爵位只有前後方形補子上兩條蟒紋。

但不管是親王還是輔國公換上吉服的話,那身上都是九條蟒紋,差別只在於蟒的爪數不同而已。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所以說清朝的服飾很有講究,不是大家通常所認為的五爪為龍四爪為蟒,是龍袍是蟒袍主要還得看穿在誰的身上。所謂超一品爵位穿“龍袍”的人只有親王和郡王這兩個爵位的人才可以,而且那還是大家對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誤解。

在清朝爵位代表著身份地位,但並不代表著權力

既然親王和郡王這個級別爵位的人都穿上五爪蟒袍了,那他們的權力是不是非常大呢?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了,親王和郡王其實在清朝地位很高,很超然,但實際權力可能還不如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清朝自攝政王多爾袞操控年幼時期的順治,在順治之後歷代清朝皇帝對血緣關係比較近的王爺們都很防備。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雖然清朝的王爺們都需要到朝廷當差,除了極少數極得皇帝信任的王爺會被委以重任之外,其餘的王爺大多數都是負責閒差,比如擔任宗人府宗令或者管理禮部這些沒有太大實權的機構。

拿雍正和乾隆爺倆來舉例子,雍正非常信任他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對其委以重任,讓胤祥兼管軍機處、吏部、戶部、禁衛軍等各項重要握有實權的機構部門,可以說胤祥在雍正時期的權力僅次於雍正。

但是雍正的十二弟履親王胤祹卻因為在康熙晚年諸子爭位時保持中立,沒有像胤祥那樣支援雍正,讓雍正不能保證胤祹和自己是不是一條心,所以胤祹在雍正朝只是負責管理禮部事務,負責王公貴族的婚喪嫁娶這些瑣事雜務。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而且這雍正對他還不放心,經常藉故找他麻煩,在雍正時期胤裪的爵位一度因為一些小錯被貶至奉恩鎮國公,一直到雍正晚年才又被晉封回履郡王,雍正去世之後,乾隆繼位才晉封他為履親王。就看胤祹和胤祥前後挨著的兩兄弟,在皇帝面前待遇都不一樣,就能知道王爺們的權力大不大,全靠皇帝信任不信任。

還有就是雍正臨終時曾讓十六弟莊親王胤祿和十七弟果親王胤禮接受臨終顧命輔佐青年乾隆,結果後來胤禮先去世了,乾隆擔心胤祿作為輔政王叔權勢過盛對自己的皇位產生威脅。

於是乾隆對胤祿進行政治打擊,很快就撤銷了他總理事務王大臣的職務,解除了胤祿的一切權力,後來乾隆只讓胤祿負責管理皇室樂隊這種閒差,胤祿雖然擁有莊親王的鐵帽子王爵位,但是在乾隆時期是毫無實權。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尤其是與皇帝血緣關係越近的王爺們越容易受到皇帝猜忌和不信任,也因此他們雖然有著王爺的爵位,但實際權力真的是不大。

而且清朝還有鐵帽子王爵位,也就是不需要遵守清朝爵位世襲遞降的規則,而擁有世襲罔替待遇的親王家族。清朝的鐵帽子王大多都是八旗的旗主,他們在清初時期由於立有戰功還有軍權,所以權力都非常大。

但是自順治入關之後,順治就開始著力削除這些旗主鐵帽子王的權力,因此在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三代帝王的削權之後,這些旗主鐵帽子王雖然世世代代都承襲鐵帽子王爵位和旗主地位,可是實際權力非常有限,幾乎就等於富貴閒散王爺一般。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不過別看這些王爺們權力還不如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大,但他們在現實中的地位卻很高很超然,手握實權的大學士見到王爺們也得下跪行禮。

就像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演的橋段一樣,已經是軍機大臣兼大學士的和珅看到正紅旗旗主鐵帽子王爺金大煙袋照樣也得下跪。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雖然這是電視劇橋段,但是卻很符合清朝當時的規矩,和珅本身就屬正紅旗旗籍,他的官再大,在正紅旗旗主金大煙袋面前永遠也只是奴才,即便金大煙袋不是和珅本旗的旗主,以他世襲鐵帽子王爺的爵位,和珅看到金大煙袋也得下跪行禮。

因此王爺們未必有很大權力,但是爵位在這擺著,身份地位就是高人一等,僅次於皇帝的身份地位,再大的官見到了也得下跪行禮。所以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爵位高低與官職權力沒有關係。

為何在清朝超一品爵位的人可以穿“龍袍”這些人權力很大嗎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超一品爵位的人穿的不叫龍袍,而龍袍也不是大家概念中所認為的四爪為蟒五爪為龍,龍袍關鍵是看穿在誰的身上,穿在皇帝身上明黃色的就是龍袍,穿在王爺身上藍色或石青色的那就叫蟒袍。

而且清朝的爵位只代表著身份地位,與所出任的官職權力沒有太大關係,王爺們不一定有多大權力,但是身份地位絕對是僅次於皇帝,權力再大的官員看到王爺們也得下跪行禮。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