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通讀《三國演義》,我們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看似邏輯不通的地方。例如三英戰呂布之時,張飛明明未落下風,關羽卻突然出陣助戰;關羽明明未能戰勝黃忠,卻有莫名的優越感;趙雲武藝不輸關羽,卻五六十合,堪堪戰平在關羽手下三合而心怯的文丑,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問題,也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而這個問題,與蜀將魏延有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拋開正史不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自始至終都不放心魏延,不但在魏延剛剛前來投降的時候,下令將其處斬,還在臨終之前,設下了除魏延之計,最終將魏延置於了死地。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小說第五十三回中諸葛亮道:“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已經交待了原因。

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眾所周知,演義中的諸葛亮不但智計百出,還神機妙算,有料事如神的本事,他能夠算出魏延之反,好像非常值得信服。而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的謀反行為,彷彿也印證了這一觀點。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在演義中,魏延是被諸葛亮一步一步逼反的,為什麼要這麼說呢?熟讀演義,我們都知道,魏延像關羽一樣,是一個非常傲的人,而且能力卓越,可諸葛亮一心求穩,不但不用魏延妙計,還一次又一次的讓魏延詐敗。

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例如,在七擒孟獲的時候,魏延對上祝融夫人,被迫數度詐敗,遇上藤甲兵,更是連敗十五陣,這對魏延而言,非常憋屈。所以,在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想讓魏延去迎戰張郃,打算鼓動魏延主動請戰,魏延卻一直無動於衷。再者說,魏延在投奔劉備之前,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從另一角度來看,說他是反覆小人,倒不如說他是忠於漢室的義士。他不想效力曹魏,只想追隨劉備,按理說不該被問罪,反而應該重賞才對。

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從最初便想斬殺魏延,直到最後也沒有放過此人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魏延太有想法,他想要壓服魏延

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熟讀演義,我們就會發現,在小說中,文武雙全的人簡直鳳毛麟角,大多數謀臣與武將分工明確,尤其是在劉備陣營,武將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聽從諸葛亮安排,奉命行事就好。可是從魏延之前的表現來看,他恰恰是一個非常有想法,而且不肯輕易服從他人的人。這個時候,諸葛亮自然不能聽之任之,於是與劉備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對魏延進行了打壓。這對諸葛亮而言,簡直輕車熟路,畢竟智算華容道一事,他便用類似的方法,壓服過關羽。

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而他之後,致力於逼反魏延,併除掉魏延,估計也與此有關。畢竟,魏延一直很傲,他很怕自己百年之後,會鬧出亂子,無人能制服魏延,於是想要置魏延於死地。但是魏延是一員大將,想要處置,也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於是他只能將其逼反。不過,他有把握,只要自己在,魏延就翻不了天,而且倚重魏延的驍勇,再加上他不想揹負迫害忠良的罵名,於是魏延之死,被安排在了他自己死後。

二、為報私怨

魏延兩度叛主,都是為了追隨劉備,諸葛亮為什麼還不信任他?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諸葛亮必殺魏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魏延不小心撲滅了他借命的天燈。畢竟當時他馬上就要成功了,結果魏延突然闖入,使他功虧一簣,雖然他對姜維說,自己認命,但是若說他心中不怨恨,那是不可能的。這種情況下,就算他原本想饒魏延一命,也會打消想法了,更何況當時的魏延,已經萌生了反心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正史中,魏延不曾謀反或叛亂,諸葛亮估計也沒想要他的性命,但在演義中,諸葛亮想要置他於死地,卻是切切實實的,而他也的確被逼反,並丟了性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