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他們近視不帶眼鏡,居然帶那個,容我在笑會!

古代他們近視不帶眼鏡,居然帶那個,容我在笑會!

答:首先要說,中國古代不但有近視眼,而且數量未必少。直接的證據,就是一件矯正視力的日常用具:眼鏡。

雖然很多西方人認為,眼鏡最早誕生於13世紀的威尼斯,但中國的典籍史料告訴我們:最晚在宋朝時,中國人就用上了眼鏡。在南宋典籍《洞天清錄》裡,眼睛的效用到了“以此掩目則明”的地步。不過那時的眼睛,還是一個橢圓形的透鏡,以名貴的玉石紫晶製成,一般人家真心用不起。

不過,這簡略的記載也說明,古代讀書人患上近視眼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雖說古代識字率低,但那個沒有電燈等照明設施的年代裡,人們夜晚讀書,就是個嚴重傷眼的事情。而在宋朝以前,隋唐的《治目方》《療目方》等專業眼科醫術裡,也記載了各種“眼傷”的症狀,與近視眼的表現,也是十分吻合。可以說,自古以來,近視眼雖然不普及,卻也困擾了不少古人。

古代他們近視不帶眼鏡,居然帶那個,容我在笑會!

所以,到了明清年間,歐洲眼鏡的傳入,自然在當時中國引起轟動。這種當時被叫做“西洋鏡”的眼睛,雖說模樣粗苯不堪,卻以其良好的功效,自明中期起就火遍士大夫階層。好些明清年間的文化名流,都是它的忠實使用者。比如寫下傳唱不衰《桃花扇》的劇作家孔尚任,當時就曾熱情謳歌眼鏡的功效:制鏡大如錢,秋水含雙穹,蔽目目轉明,能查毫末秒。

這樣強大的“西洋鏡”,那時價格自然也不菲,不過中國的本土眼鏡製造業,也在那時異軍突起。起先還是仿製“西洋鏡”,然後明末清初工匠孫雲球,創造性開發了水晶鏡片磨製的新眼鏡,輕鬆壓倒了“西洋鏡”的威風。之後諸如“存目鏡”“放光鏡”等各種眼鏡,源源不斷出現。著作《鏡史》更成了古代中國眼鏡工藝的寶典。不久後的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本人用的眼鏡,就有茶色鏡,近視鏡等三十五種。全是百分百的國貨。

古代他們近視不帶眼鏡,居然帶那個,容我在笑會!

所以,如果說“古代中國沒有近視眼”,那考慮過這些中國眼鏡工匠們的感受沒?造個眼鏡,都可以如此後來居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就是中國人的傳承。

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