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最交困之際,道光放棄讓能力更強的皇子接班,因此斷送江山

1840年,中英雙方爆發了鴉片戰爭。面對英國人的堅船利炮,清廷毫無還手之力。道光皇帝見形勢如此嚴峻,整天感到憂心忡忡。未來的十年裡,雖然道光皇帝更加兢兢業業勤勉執政,但由於清朝頹勢已成,內憂外患嚴重,所以清朝還是一日復一日的衰敗,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王朝最交困之際,道光放棄讓能力更強的皇子接班,因此斷送江山

從清朝入主中原到道光皇帝執政已經過去了二百年,歷史上,幾乎鮮有王朝可以挺過兩百年,所以道光時期清廷的實力不如當年也實屬正常,加上道光皇帝本就實力普通,所以只能守住清廷不被滅掉,至於改變清廷嚴峻局勢的願望,道光皇帝只能透過選擇出一個天賦異稟的接班人來實現。

王朝最交困之際,道光放棄讓能力更強的皇子接班,因此斷送江山

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最後選擇的繼承人是咸豐皇帝。其實,從許多方面來說,咸豐皇帝並不是最好的人選,那為何道光皇帝偏偏選了他呢?首先,可供道光皇帝選擇的繼承人並不多,總共九人。其中,二皇子和三皇子早年夭折,皇長子還被道光皇帝打死了。皇長子死後,道光皇帝一下陷入了沒有子嗣的尷尬境地。還好,不久後道光皇帝的兩名妃子便誕下了兩名小皇子,道光皇帝也因此鬆了口氣,從這以後,其他小皇子陸續降生。

王朝最交困之際,道光放棄讓能力更強的皇子接班,因此斷送江山

不過,等到立皇儲的時候,真正符合條件的只有三個,分別是四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其他皇子都因年齡太小被排除了。雖說五皇子達到了年齡要求,但由於他生性頑劣,道光皇帝被並看好他,並把他過繼給了自己的弟弟。所以最後的皇位之爭就在四皇子和六皇子之間。四皇子就是咸豐帝奕詝,六皇子則是恭親王奕訢。根據奕詝和奕訢的所作所為,很多人都覺得奕訢能力更高,那為什麼道光皇帝最後還是選了奕詝呢?

王朝最交困之際,道光放棄讓能力更強的皇子接班,因此斷送江山

其實,奕詝雖相比奕訢更中庸,但總體來做個皇帝還是可以的。奕詝生母早逝,一直在奕訢的生母靜貴妃處生活,因此一同長大的奕詝和奕訢關係很好。道光皇帝作為二人的父親,自然很瞭解他們各自的品性,奕詝知道謙讓,遇事考慮周全,奕訢能力出眾,二人都適合繼承大統。不過,道光皇帝考慮到奕詝年長,且沒有生母,而奕訢還有母親尚在,所以哪怕奕詝即位,奕訢也不會處境困難,再加上弟弟輔佐兄長的成功例子較多,反之則寥寥無幾,道光皇帝最終決定哥哥奕詝稱為繼承人,奕訢為恭親王。其實這種選擇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唯獨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時期則不合適,因為傳位給了咸豐,後來才會有個禍國殃民的慈禧出現,這個時期必須要有個手段強硬且能力出眾的統治者出現,才有力挽狂瀾的機會,歷史既已成現實,哪怕是錯誤也只能接受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