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請吃飯: 去毛蒸爛, 小心脖子! 百官以為美味, 端出一看直咧嘴

在唐德宗、唐玄宗時期兩度為相的鄭餘慶就是這樣一位官員。他年輕時勤奮好學,善做文章,在大曆年間考中進士。他也是出身名門,父親曾擔任太子舍人,按說家境也是不錯,但他卻自我約束很嚴,以高標準的道德操守要求自己,史書記載他“砥名礪行,不失儒者之道;清儉率素,終始不渝。”他看到世風日下,一心想要振興儒教,凡是有後輩謁見他,他一定會對其諄諄教導。對於朝廷中的奸猾小人,他也敢於碰硬。當時中書主書滑渙與內官典樞密劉光琦互相勾結,狼狽為奸,貪汙受賄數額巨大,連當時的宰相杜佑、鄭絪都對他們姑息遷就,但鄭餘慶卻在議事時當眾斥責滑渙,得到皇帝的稱讚。

宰相請吃飯: 去毛蒸爛, 小心脖子! 百官以為美味, 端出一看直咧嘴

鄭餘慶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儉,史書記載:“(鄭)餘慶四朝居將相之任,出入垂五十年,祿賜所得,分給親黨,其家頗類寒素。”其清儉為世人所稱頌。他到底儉樸到什麼程度呢?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他忽然要宴請親近的官員。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這位宰相分明是位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今天怎麼卻請起客來了?雖然有疑惑,但大家還是早早地就趕來了,看看這位宰相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等啊等,大家一直等到紅日高照,鄭餘慶才出來見客,轉身吩咐僕人道:“去告訴廚房,要蒸爛去毛,別把脖子折斷了。” 大家一聽,都認為一定是清蒸鵝鴨一類,雖然大家山珍海味都吃慣了,不過在這位清廉的宰相府裡能吃上這些也就不錯了。

宰相請吃飯: 去毛蒸爛, 小心脖子! 百官以為美味, 端出一看直咧嘴

不一會,在眾人的翹首期盼當中,飯菜就端上來了,這時官員們才發現,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飯,此外還有一枚蒸熟的葫蘆,並配以鮮美的醬醋。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蒸爛去毛,別把脖子折斷”說的是葫蘆啊!但鄭餘慶卻吃的津津有味,官員們也沒有辦法,也只得勉強下嚥。此後,後人便用“爛蒸葫蘆”來比喻生活儉樸。

鄭餘慶請吃飯是假,給官員們上課才是真啊。“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顛撲不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