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諸葛亮自從見了馬謖便很喜歡他,接觸後更覺得離不開他,可劉備不覺得。其實馬謖也是有真材實料的,自小研讀兵法,且對兵法理解的極為透徹。若他沒點本事能討得諸葛亮歡心?並且諸葛亮並不擅長帶兵打仗,軍事理論也沒馬謖好,《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塑造的太完美,實際上並非如此。

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三國志》有記載說馬謖喜歡拍馬屁,諸葛亮才喜歡他。但諸葛亮不傻,怎會因拍馬屁就喜歡他呢?人和人交往不僅得投緣,還存在“互利”,說白了就是你需有真材實料,且你的存在對對方有用。馬謖和諸葛亮剛好互補,諸葛亮甚至將馬謖看作親兒子,對他極好。

馬謖臨死前對諸葛亮說,此生認識諸葛亮死而無憾!諸葛亮受劉備託孤後是有極大的壓力的,憑他的才能擔此任還是有些吃力的,所以他需馬謖幫自己獲取門面,在軍中樹立威信。他常和馬謖交談到半夜,有了馬謖諸葛亮在軍事理論方面得到了許多靈感,因此首次北伐時,他堅決讓馬謖當先鋒。

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馬謖若領命後小心做事,可能就會立下大功,成為蜀國大將,地位和諸葛亮差不多。但馬謖輕敵了最終以失敗告終,諸葛亮極其失望。為樹立自己的威信,諸葛亮將馬謖斬殺了,還親自為其弔孝痛哭,善待其子女。其實諸葛亮這樣做是因他很看重馬謖,他並不想斬馬謖,但不斬便是逆臣,自己在軍中威望就會下降,因劉備臨終有留遺言,諸葛亮未遵從。

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劉備遺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且最終劉備所說全部應驗,這說明諸葛亮不如劉備有眼光嗎?劉備覺得不把馬謖除掉,蜀國日後定會危險,諸葛亮不聽,最後蜀國差點消亡。劉備可是一君主,他考慮問題的角度及方式不同於諸葛亮,他希望政權一直穩定,他很擔心馬良兄弟對自己的兵權有想法,馬良本就有不小的權力,若馬謖被重用,劉備地位可就不安全了。

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因此劉備讓馬謖做了文職,處理瑣碎之事,而馬謖喜歡研究軍事,對瑣碎工作沒啥興趣,更是頭疼百姓的糾紛事件,所以劉備便覺得他單單只是有名號,其實並不怎麼樣。劉備每次一說打仗的事,馬謖便止不住口的說個不停,劉備便覺得他本職工作做得不行,廢話倒不少,就更討厭他。

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劉備覺得馬謖理論知識不行,而他想要的是如同諸葛亮般可幫自己分憂解難的大戰略家,且在朝政瑣碎之事的處理上諸葛亮比馬謖強多了,而且很有耐心。劉備統治期間,馬謖從未參與戰鬥,這使得他空有理論,缺乏實戰經驗,因此接觸了真正的戰役後便亂了手腳。

劉備臨死前說:他若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全部應驗!

實際上馬謖無用和劉備也有一定的關係,劉備不信任馬謖,寧可用沒讀過書但上過無數次戰場的武將,也不願給熟知兵法的馬謖一絲的信任。劉備的不信任造就了馬謖的“不堪用”,可惜了一人才啊。諸葛亮非得用他,卻讓急於表現自己的馬謖進了圈套,一次失敗造成一個有才之人的隕落,著實令人可惜可嘆啊!對此,你們怎麼看呢?(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