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世界上的盆地很多,並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那麼它是怎麼形成的呢?對此我們似乎有一個簡單的解釋,即在遙遠的過去,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這片區域,而四川盆地就是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形成的隕石坑。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四川盆地是一個超級大的隕石坑嗎?

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之後,除了形成一個隕石坑之外,還會留下很多其它的痕跡,其中最明顯就是撞擊區域礦物的衝擊效應標誌,比如說礦物高溫高壓下產生的形變、熱分解以及熔融,或者固態下的相轉變,如石英轉變為柯石英、石墨轉變為金剛石等等。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四川盆地的面積高達26萬平方公里,假如它真是由小行星撞擊形成,那麼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少說也有50公里,很顯然,如果真有一顆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這片區域,那麼這裡必定會留下大量的痕跡,絕不是僅僅形成一個隕石坑這麼簡單。

然而科學家並沒有在這裡發現任何類似的證據,這就意味著,上述假設並不成立,四川盆地並不是一個超級大的隕石坑。

那四川盆地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腳下的大地被稱為地殼,它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厚實,事實上,地球的半徑大約為6371公里,而地殼的平均厚度卻只有16公里左右(陸地區域要厚一點,平均值約為33公里)。也就是說,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按比例來講,地殼甚至連“蛋殼”都算不上。

在地殼之下之下是高溫且黏稠的地幔物質,在地下地熱活動的作用下,這些物質就會推動地殼隆起或凹陷。除此之外,由於地球上層的岩石圈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為若干個板塊,因此地幔物質在水平流動時,還會帶動著板塊“漂移”。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當板塊之間發生碰撞時,地殼會在水平方向受到巨大的擠壓力,這會造成大量的岩石急劇變形,從而在地表產生很多“褶皺”,其隆起的部分就形成了山脈,這被稱為“造山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不同區域的岩石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它們的抗擠壓能力也有高有低,因此在“造山運動”發生時,有些區域更容易隆起,有些區域則不會出現多大的變化,甚至還有一些區域幾乎不會受到“造山運動”的影響。

這種幾乎不受“造山運動”影響的構造單元被稱為“克拉通”(Craton),事實上,四川盆地所在的區域就是“克拉通”。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因此對於四川盆地的形成,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過去的“造山運動”中,四川盆地就像一塊“鋼板”一樣巍然不動,而其周圍的區域則不斷地隆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像盆子一樣的構造。

(注:嚴格地講,四川盆地其實也有一定的隆起,只是相對周圍區域而言,“造山運動”對它的影響極低)

四川盆地的“前世今生”

隨著地球內部的變化,地殼也會出現緩慢的升降運動,日積月累之下,地球表面就會出現大範圍的隆起和凹陷。地殼這種運動形式被稱為“造陸運動”,由於“克拉通”會受到“造陸運動”的影響,因此四川盆地也曾經歷過滄海桑田。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當陸地下降(或海面上升)時,海水就可能會大量地侵入陸地,這種現象被稱為“海侵”,地質學證據表明,在過去的日子裡,四川盆地曾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海侵”,一次發生在大約5億年前,結束於大約3。5億年前,另一次則發生於大約2。7億年前,結束於大約1。9億年前。

最後一次“海侵”結束之後,幾乎整個四川盆地都裝滿了水,這被稱為“巴蜀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的水逐漸減少,而在後來的“喜馬拉雅運動”中,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相碰,青藏高原強勢隆起,四川盆地再次相對凹陷,並出現了整體上“西高東低”的情況。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子,但四川盆地確實很像,它是怎麼形成的?

在此之後,長江水系切穿巫山,形成了著名的“長江三峽”,而四川盆地也由內流盆地轉變為外流盆地,並逐漸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注:內流盆地是指自身水體沒有與外界水體相連的盆地,外流盆地則與之相反)。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