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人工智慧,為什麼加深了中美矛盾?

文/陳根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中美的矛盾正在逐步加深。

從軍事與安全的矛盾來看,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兩名學者認為,在軍事領域存在最大的誤判風險

。事實上,出於對技術安全性的考慮,各國對人工智慧的軍事化應用普遍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國際社會也呼籲限制人工智慧的軍事化應用,防止人工智慧武器的擴散與不負責任的使用。

人工智慧的軍事化應用也不會侷限於某類單一的武器或作戰平臺,而是會廣泛應用於各個軍事領域,擁有技術優勢的一方將在戰略判斷、策略選擇與執行效率等多個方面獲得絕對優勢,技術劣勢方卻難以用數量疊層或策略戰術等其他手段進行中和或彌補。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關係面臨著嚴重的安全困境,每一方採取的行動都會使另一方感到不安全,並推動它們採取對策手段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越來越多地整合至武器系統中,這種安全困境可能會更加明顯,導致雙方使創新國有化並限制其透明度,以尋求超越對方的優勢。

陳根:人工智慧,為什麼加深了中美矛盾?

從科技發展矛盾來看,當下人工智慧發展浪潮興起的重要背景之一是跨國企業所推動的面向全球的產業分工與科技交流達到了較高的程度。

以中美企業之間的產業分工合作為例,華為公佈的2018年核心供應商名單(共92家)中,儘管部分企業因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而暫停向華為供貨,但仍有 33 家美國供應商入選,其佔比依舊佔據第一位。而在蘋果公佈的2018年前200大供應商名單中,中國企業佔比為47。6%(中國大陸公司為41家),並且還在持續增加。

然而,由於美國致力於確保全球人工智慧的領先地位,以至於採取了一系列打壓他國的措施。

就此而言,這一戰略安排極易誘發“科技冷戰”,豎起新的科技“柏林牆”,即各國在人工智慧及其相關技術領域儘可能採取保護行為,技術、投資以及人才流動等推動技術發展的國際合作甚至可能面臨被全面限制的風險。

從地緣政治衝突的加劇來看,作為大國競爭的重要技術之一,人工智慧不可避免地與地緣經濟競爭和政治問題相聯絡。

美國方面普遍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可能成為加劇中美之間意識形態競爭的工具,

特別是當一方或雙方利用此類技術來干涉另一方的國內政治事務時,就像一些人認定的俄羅斯在2016年對美國大選所做的干預那樣。

此外,國情不同導致各國人工智慧發展模式有著較大差異,各國發展階段不同,對人工智慧發展的需求也不同。在人臉識別的資料採集、使用和處理上,中國、美國、歐盟等各方存在較大分歧。

歐盟最為強調對個人數字隱私的保護,美國也高度關注人臉識別對個人隱私權的影響,而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對人臉識別技術的監管則較為寬鬆。然而,不同的發展模式和利益訴求往往導致國家之間衍生一系列分歧,由此科技行業變得更為分裂、競爭度更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