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湖南新發現喬木型大葉和灌木型中葉野生茶樹群落

罕見!湖南新發現喬木型大葉和灌木型中葉野生茶樹群落

紅皮紅杆紅枝紅葉紅芽的灌木型中葉野生紅茶樹優異單株。通訊員供圖

11月16日,記者從省林科院獲悉,繼2004年“澧縣發現兩大古樹群落”後,日前又在常德澧縣甘溪灘鎮萬順橋“太青野茶林”文物保護區的混交森林中,新發現喬木型大葉和灌木型中葉共68株野生茶樹群落。至此,我省野茶文化發源地已形成大、中、小葉野生茶樹並存共生的 “特殊種質資源庫”。

在省林科院珍貴樹種與園林花卉研究所出具的鑑定書上寫著:喬木性大葉野生茶樹優株測定總年輪數為168,灌木性中葉野生茶樹優株測定總年輪數為221。此類喬木型大葉野生茶樹、灌木型中葉野生茶樹和2004年鑑定過的小葉野生茶樹並存共生現象及其所形成的群落,在我省及我國南方地區罕見,具有重大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價值,應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進行保護與利用。

兩大野生茶樹群落由澧縣周小雲太青野茶專業合作社、城頭山萬順橋野茶與文化研究會、澧縣湘澧茶堂小葉野茶研究所發現並報告。2012年前後,該所農藝師承擔省科技廳和省社科聯科研專案,相繼取得相關研究成果。2018年以來,澧縣周小雲太青野茶專業合作社以城頭山萬順橋野茶與文化研究會為專案研究單位,重點對中日聯合考古成果——《澧縣城頭山》中未定名植物葉、植物籽(果)實施跨學科研究,並取“太青野茶林”中野生茶樹葉和籽(果)送檢省林科院認定:“……該鮮葉樣品和野茶籽(果)樣品與中日合作澧陽平原環境考古成果《澧縣城頭山》中未認定植物其葉片形態、野茶籽(果)形態一致。可以佐證澧縣城頭山萬順橋先民利用野茶和起源野茶文化的歷史。”

地處武陵山餘脈北緯30度左右的澧縣甘溪灘鎮太青山脈南支系的大、小桐山,自古以來漫山遍野佈滿野生茶樹。大、中、小葉野生茶樹群的發現與發掘,將為我省研發紅茶專用新品種、茶學與植物學考古以及新物種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種質資源支撐。(記者 徐運源 胡兆紅 通訊員 吳際友 周小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