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他是當之無愧的流量巨星。有著無數的迷弟迷妹,粉絲遍佈全球,可以說,只要是有華人在的地方,就有人向他焚香禱告虔誠祈禱。有一句話來形容這種崇拜盛況:縣縣蓋文廟,村村有武廟!全國大概有30幾萬座祭祀他的廟宇,而在海外,也有將近3萬多座!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他是許多人的精神支柱,“儒佛道三教並尊,士農工商四民同拜”,什麼生意人、剃頭匠、開飯店的,凡是人們能想到的行業,都把他尊為祖師爺,皇帝們看重他,一共給他加了二十幾個字的封號(說句實話皇帝們給自己老祖宗上封號可能都沒這麼上心吧!)就算是在戲臺上唱戲,他的角色一出來,連光緒皇上和慈禧太后都得起身離座幾步,為啥?尊敬!中國人對他的崇拜已經滲透到了骨子裡,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和崇拜。

他是誰呢?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五柳長髯,掌中青龍刀,胯下赤兔馬的武聖關羽!

那麼,關羽是怎麼從偏霸一隅的小國將軍變成全民尊奉的武聖的呢?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剛剛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關羽被盟友孫權背後捅刀,在臨沮被孫權部隊俘虜殺害。

這個時候的關羽還不是之後譽滿神州的武聖關二爺,關羽的死只是宣告了蜀漢方面的一員大將隕落而已。蜀漢集團對於關羽及其後代也表現出了複雜的情緒。

一方面:關羽作為劉備集團骨幹中的骨幹,勞苦功高,當然要好好的對待。首先就是大佬諸葛亮非常喜愛二爺的次子關興,關興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侍中、中監軍(可惜英年早逝),而關興的兒子關統也娶了公主為妻,關氏一門仍然保持榮耀。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另一方面:劉禪在給關羽等重要大臣定諡號時,給二爺的諡號是“壯繆侯”。對這個諡號一般是這樣解讀: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也就是說, 關羽將軍總體上還是很有能力的,可惜就是沒能做到有始有終,最後落得個身首分離的下場,

這個諡號談不上有多壞,不過比起張飛等人的美諡當然又不如了。

而在晉、南北朝的很長一段時間,關羽作為衝陣戰將的萬人敵,受到了武將們的熱烈崇拜,最明顯的便是陳朝名將蕭摩柯,早年的蕭摩柯跟隨吳明徹北伐,北齊陣營威武雄壯,而且對面還有個擅長射箭的胡人,是個百發百中的神箭手,站前吳明徹對蕭摩柯打氣:“你要是殺了這個神箭手,敵軍就慌了,你素日裡就有關、張之名,能殺了這個顏良麼?”蕭摩柯騎馬衝進北齊陣營中,在這個胡人還沒把弓拉開便被蕭摩柯用銑鋧砸死。

可見在這一時期,關羽和張飛的形象更多的與項羽相似,將領們更加看中的是他們萬人敵的勇猛和超強的個人武力。而在百姓的眼中,這時候的關二爺卻經常是以“厲鬼”的形象出現。

原因就在於關羽是戰敗被殺,而在關羽殞命的荊楚一帶,一直到唐代一向都崇拜鬼神,好巫風,所以那些個生前武功高強但是又沒得好死的人,在死了以後便會化為厲鬼到處害人,所以百姓們便為他立廟祭祀,當然目的也就是好好地供奉這尊惡神,免得又出來害人。

二爺形象的第一次轉變是在隋朝時期。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智者大師到荊州來傳道,並且以玉泉山為根據地建立了寺廟宣傳佛教理念,發展信徒。

在玉泉山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供奉關羽的祠堂,結果未提前瞭解本地情況的智者大師私自建寺,感覺受到侵犯的關羽神靈憤怒導致此地乾旱無雨,智者大師眼見信徒沒多少反而引了眾怒趕忙率領弟子們唸經超度,並且尊關羽為伽藍護法神,二爺的小暴脾氣才平息。

這個小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在唐朝,大和尚神秀(就是身似菩提樹那位)也跑到玉泉山來佈道,這位大師的做事比智者大師還要惡劣,他把關羽斥責為邪神,並且帶領著信眾們搗毀了百姓們為關羽建造的祠堂,結果看見關羽“提刀躍馬”呼嘯而來,眼見著自己這顆禿腦袋就要被砍下來。神秀嚇了個半死,趕忙把關羽尊奉為本寺伽藍並誠懇謝罪,二爺這才罷休。

這兩個小故事說明了什麼?急於擴散影響力的佛教正大規模的吸納中國本地的一些歷史人物,關羽神威赫赫,武勇萬人可敵,給關羽加上佛教的神職既能夠增加佛教的影響力,而另一方面來說,連這樣的凶神都為我所用,百姓們不就對佛的力量更加信服了麼!

不管怎麼說,我們的二爺總算是擺脫了兇、邪的定義成為了佛教的一員,二爺的崇拜現象開始向全國慢慢的擴散了。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到了唐代,關羽的影響力有了極大的提高,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顏真卿奏請武廟配祀增加關羽等共64人,啥意思?在祭祀姜子牙(他是最早的武聖)的同時也把關羽等一些古代的武將也加入享用冷豬肉,雖然是混在六十多個人之中入選,還是第三等。但好歹正式進入了儒家祭祀的名單,這也為二爺在儒家正了名,說明他的行為事蹟已經得到了讀書人們的認可。

不過好景不長,到了宋朝初年,已經功成名就的趙匡胤遊覽武廟,看見關羽的牌位頗為不爽,我這個成功者為啥要祭祀你們這些失敗者?於是趙匡胤以“兵敗身死,不克善終”(也就是說你打輸了仗,最後還沒撈到個善終,沒資格享受祭祀)把關羽和張飛等未能功能名就的武將們給逐出了武廟。

得,好不容易受了幾十年香菸,結果馬上又被趕了出去,我們的二爺難道就這樣默默無聞下去,直至最終成為歷史書上輕描淡寫的一筆麼?

當然不是,儘管關羽被逐出了武廟,對他的崇拜反而與日俱增,這是為啥?這得益於北宋經濟文化和市民文化的興起,通俗的文學,包括說書、戲曲等已經極大部分的代替了書本成為了價值觀輸出的主要手段。

那這一時期說書的唱戲的主要說什麼呢?三國!怎麼說的?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蘇東坡《志林》中記載:“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瞧瞧,早在宋朝就已經有了尊劉抑曹的趨勢,在人民群眾的內心中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觀點:劉備是好人,曹操是壞人。拜說書人所賜,二爺確定了名分的正義性。這個正義性有多重要?沒有名分,就算你武功蓋世也無非就是個反覆無常的呂布,就算你三分天下有其二,漢賊曹阿瞞還不是被罵了幾千年!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於是乎到了宋徽宗時期,武廟名單做了大調整,關二爺再次入選。宋徽宗是一個極度迷通道教的皇帝,他自稱為天上的神仙下凡,號“道君皇帝”。而道士們為了和佛教爭奪影響力,民間一些個香火極盛,名聲較好、百姓們接受認可的神靈們也被吸納進了道教的神仙體系中,關二爺這麼一塊大肥肉當然不能錯過。道士們宣稱藉助了二爺的幫忙才保證了帝國鹽業的平安生產(關羽家鄉產鹽),於是二爺又搖身一變,開始成為了道教的護法神。

道君皇帝一輩子封了不少的神仙,既然關羽如此上道懂事,還知道護衛寡人的江山,那就也封他一個吧!我們的二爺又成為了“崇寧真君”和“義勇武安王”(在水滸傳中提到關勝都是義勇武安王之後)。不過這並不過這個王並沒有啥可吹噓的,同為對手的甘寧在宋高宗時期也被封為王:“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更不用說在南宋一直備受敬仰尊敬的岳飛了。

再到了明朝,朱元璋老爺子不信邪,除了孔子的爵位保留之外,其他所有的前朝武將,除了在世時期加封的名爵,其他後世給予的任何稱號全部廢除。好不容易有個王爵的二爺又被一擼到底,還被請出了武廟(因為朱元璋老爺子連武廟也廢除了),不過這次倒還好,因為不止他一個,所有武廟成員,包括武聖姜子牙的王爵封號都被廢除!國家也不再對他們祭祀。

不過堂堂大明當然不可能只祭祀孔子。在洪武九年,朱元璋開始建立起歷代帝王廟,祭祀歷史上傑出的帝王,而關羽的老同事丞相諸葛亮入選配享名單,關二爺再次落選。

但得益於元、明戲曲和話本小說的推行,以及佛、道兩教的大力支援,關羽在民眾中有著極高的地位。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直到《三國演義》的出現,毫不誇張的說,二爺形象從量變到質變,脫離不開三國演義對他精彩絕倫的描述,凡讀三國演義,無不為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忠、華容放曹操的義和斬顏良誅文丑的勇所打動,在這本大部分虛構的小說裡,關羽展現出了人性最為燦爛的光輝。

統治階層們喜愛關羽一腔熱血,無所保留的忠誠。這種忠誠是曹操用赤兔馬,用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和高官厚祿所無法打動的,一旦有了訊息,千辛萬苦,生死相隨,這樣的福貴不屈,威武不淫的忠誠怎麼不讓人動容感佩!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百姓們喜愛關羽的義,劉關張三人起於微賤,不離不棄。桃園結義很好的闡述了這種“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義,之後的幾十年戎馬生涯三人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等到關張二弟被殺,劉備水漿不進,淚溼衣襟,斑斑成血!初次讀三國的人哪個不會被這段真摯的兄弟情所感動?“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在百姓們的心中,哪個要學,哪個要誡則可見一般。

但關羽並不僅僅拘泥於兄弟小義,他有恩必報,當年曹操禮遇善待自己的恩情始終銘記於心,即使要冒著被殺的風險也要在華容義釋曹操。

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一個完美的人物,他忠誠,仗義,高傲。只要看上一眼,便讓人無法忘記。

他是中國古典小說中人物的頂峰,之後的小說傳奇中,《說唐》秦瓊蒼白無力,毫無性格。《說岳》中把還我河山,氣壯山河的嶽武穆寫成了迂腐愚忠的普通將軍,畏畏縮縮,還要給金國洗地,其餘的神怪小說更是公式化、標準化毫無特點。

而等到了萬曆年間,關羽從關侯一躍成為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加封他的皇帝是著名的偷懶皇帝萬曆帝。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如果關羽是作為道教的神祗進行加封,起碼也應該是他的爺爺,沉迷於煉丹修仙的嘉靖帝,而萬曆老兄唯一的興趣愛好是錢,為什麼會突然給關羽加上這麼一個耀眼的稱號呢?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具體原因很難解釋,不過從《關帝歷代顯聖志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二爺幾乎一大半的顯聖經歷是在萬曆朝,在萬曆當政期間二爺特別的忙,他首先是跑到了四川幫助朝廷鎮壓土司叛亂,又跑到了朝鮮去幫助明軍抗擊倭寇,還教訓了一番荷蘭人。於是乎上到朝廷大臣,下到市井百姓對二爺的神威表示拜服,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萬曆帝尊二爺為帝。

你們以為對二爺的崇拜就到此為止了?還遠遠不止!可能我們也沒有想到,最崇拜二爺的竟然是滿族人。

早在努爾哈赤時期,滿族上層領導者就把三國演義當做軍事啟蒙教材,其中的襲營啦、地道啦、水淹啦都極大的豐富了滿族高層的軍事素養,拜三國演義所賜,相比起弱不禁風擅長計謀的諸葛亮,赤兔馬,偃月刀,萬夫莫當的關二爺成了滿族人的偶像和戰爭守護神,他們甚至還向大明求取二爺的神像好生供奉,並且從心底裡對二爺萬分的憧憬,稱呼關羽為“關爺爺”。

當時後金成立,對於同樣充滿野心的蒙古族是又拉又打。一方面對於蒙古族的反抗毫不留情的鎮壓,而另一方面又透過輸出文化和意識觀念改變蒙古人的想法認知。忠義無雙的關羽就成為了一個極好的例子,滿族統治者一方面宣稱自己是劉備,同時一方面又在蒙古境內大肆建立關羽廟,鼓吹關羽的忠義行為,希望能夠透過宣傳二爺讓蒙古人成為自己的“關羽”。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於是乎從順治帝開始,清代的皇帝對二爺的稱號從8個字逐步的加到了26個字,即“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乾隆爺更是戲多,二爺的諡號是“壯繆”,是一箇中性諡號,談不上有多壞,但是也沒有多好,乾隆帝強行將其改為“神勇”,而後又覺得不過癮,然後改成“忠義”,宣稱二爺是諸武之聖。於是在清代官方的大力扶持下,二爺正式的踏上了神壇。

當年橫死鬼,今朝武聖人:關羽的通天之路

官方鼓勵,百姓們對於關羽自然更是崇拜到無以復加,關羽已經成為了忠義的符號,成為了神聖的象徵。當人們受到欺壓時,想到的是關羽的勇武剛硬,傲氣不屈。當這個社會唯利是圖時,人們想到的是關羽的掛印封金,千里尋兄。當背叛、自私成為主要潮流時,人們想到的是關羽的“義薄雲天”。正是因為關羽身上有這些寶貴的性格,他的成神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順應民意。

也許有人會抬槓說:這並不是歷史上的真實的關羽呀!這只是一個你們幻想出來的完美人物而已!但我們要說的是,關羽已經是一種符號,一種精神,一種符合我們中國文化核心價值取向的精神,我們嚮往欽佩忠義,就像黑暗中尋找著亮光,也正是這種頑強不屈,義薄雲天的可貴精神,也讓我們中華民族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 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