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平臺治理(上)

編輯導讀:最近網際網路圈子不太平,屢屢傳出某平臺的負面訊息,接著被整頓。平臺都希望永遠保持積極的網路效應,當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即消極的網路效應時,平臺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進行平臺治理?本文將從理論方面入手,與你分享。

如何進行平臺治理(上)

最近阿里和wyf的事情很火,這些現象的本質是平臺治理出了大問題,這裡不蹭熱點,主要聊聊平臺治理,此處的平臺更傾向於雙邊市場平臺典型如淘寶、滴滴。

內容概要

(建議先關注再閱讀):

1、

why:

為什麼會出現平臺治理

2、

what:

什麼是平臺治理

3、

how:

如何進行平臺治理

01 為什麼會出現平臺治理

平臺都希望永遠保持積極的網路效應,當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即消極的網路效應時,平臺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滴滴順風車為例,因乘車安全風險不可控,安全事故發生後輿論瞬間爆炸,監管要求業務直接下線。

歷歷在目的還有百度魏則西事件,P2P全行業暴雷,餓了麼外賣小哥猝死,貨拉拉跳車事件……

平臺的矛盾點在於當業務進行迅速擴張時,就可能會犧牲服務質量或安全性,而這就如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良好的平臺治理是在保障業務安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不影響業務的高速發展。

貨運平臺的異常場景和風險點尤其多,平臺制定什麼樣的規則、如何監督執行、教育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02 什麼是平臺治理

平臺治理的主體一般是政府或企業。政府更趨向於社會總體利益而不是某一小撮,而平臺更加傾向於平臺自身利益。

政府的治理模式為:

以法律為基石,各行各業立規範

輔以道德倫理約束,教育宣傳引導

再結合市場機制讓看不見的手自主調控

這是一個系統化的運轉模式,整體大於區域性,追求社會整體最優解而非個體最優解。

對平臺而言,業務早期和業務中晚期治理的訴求會有差異:

在初期實質的平臺治理並不會發生,僅僅建立框架

當業務量有了初始規模,會伴隨個別消極的網路效應,平臺會針對性地進行打擊

當業務量級有了一定規模,平臺治理就會真正走上舞臺,會建立完整的平臺規範,同時組織架構裡會出現專門一個部門為平臺治理負責

具體到貨運平臺,其治理核心為保證供給與需求的長期平衡,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平臺需提供大量優質服務的運力來滿足並刺激需求。

所以貨運平臺的治理落腳點就在於透過教育、引導、規則讓運力都變“好”,同時保證平臺的公平性及利益分配合理性(保證大部分人收入合理)。

03 如何進行平臺治理

哈佛法學家勞倫斯·萊希格提出了國家治理的4個主要工具為:法律、規範、體系結構與市場。這一思路同樣可用於平臺治理。

法律:

指明確的法規制度,做到處理違法行為時有法可依&依法治理&強制執行,同時法律有一定的滯後性,要做到與時俱進地最佳化。

規範:

指平臺倡導的行為規範,不強制執行&不明確懲罰,更多透過教育&引導&宣傳來倡導好的行為。

體系結構:

指平臺透過激勵/許可權分級來提倡好行為,如芝麻信用/大城市積分落戶制度等。

市場:

指透過市場機制進行自我調節,如知乎的點贊機制/微博和公眾號的關注機制/抖音的演算法機制/供需平衡裡價格調整/抖音的演算法邏輯/電商平臺使用者給商家評分。

那麼具體到貨運平臺如何做平臺治理呢?

首先要明確,平臺治理符合當前業務的戰略背景,大前提就是確定平臺運力是充足的。

如果是供給不足缺運力,那麼這時候去做平臺治理搞不好把平臺治理沒了。如果確定供給側的運力是飽和過剩的,這時就應該引導供給側內卷,淘汰落後供給。

判斷需要多少運力,哪些運力是過剩的,淘汰哪種運力。順勢而為,平臺面對的治理問題就變得可解。

治理思路按業務流可參考:

運力准入,一定的准入門檻和資質稽核,篩選掉明顯不“好”的運力

運力報價/搶單/分配,保證系統公平性及好運力有稍多的特權

運力運送,安全第一服務第二,過程中監控/預警/異常跟蹤,保證風險可控

運力收入,原則上應該好運力收入更多

具體治理工具可參考:

法律:對運力的好行為和壞行為定義清晰,並明確獎懲規則

規範:運力教育常態化,產品側引導&學習課堂&考試培訓

體系結構:對運力是否好進行打分,優待好運力,在訂單分配上優先考慮好運力

市場:讓使用者給運力和訂單進行評價,並讓運力感知到評分會影響收入

本文是平臺治理上篇,主要是做平臺治理基礎知識的普及。平臺治理的方法論不難,難在對平臺當前重大問題的場景解決方案,比如常見的跳單問題、倒貨賣貨問題、服務體驗差問題、加價問題,下篇會針對這些具體的場景聊解決方案。

#專欄作家#

小河運營筆記,微信公眾號:小河運營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物流平臺運營專家。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