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掃碼領遊戲“面板”,奶奶被騙14萬,銀行和支付平臺成被告

掃碼免費領取“面板”結果一步一步中了圈套最終被騙14萬元

孫女掃碼領遊戲“面板”,奶奶被騙14萬,銀行和支付平臺成被告

楊某認為轉賬使用的支付平臺及繫結銀行卡的開卡銀行都存在過錯,於是將兩者告上法庭。

近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受理一起涉支付平臺及銀行個人資訊保護糾紛案。本案涉及銀行與支付平臺共享個人資訊過程中合法合規問題,所涉個人資訊保護法律問題具有普遍意義。同時,個人資訊被侵害是否可以直接導致財產損害亦具有法理探討價值。

原告楊某訴稱,2021年7月7日,原告孫女朱某(未成年人)使用原告手機刷短影片軟體,軟體中一名男子向朱某傳送訊息,稱只需掃碼就可獲得遊戲面板,於是朱某使用原告手機軟體掃描該男子提供的二維碼。掃碼後,朱某被告知,軟體內所有資金被限制使用,需要使用另一款支付軟體掃碼付款,才能解除限制並恢復正常,屆時已支付款項會原路返回。隨後,朱某使用原告的支付軟體開通一鍵繫結銀行卡功能,將原告在某銀行辦理的銀行卡進行繫結。2021年7月7日至2021年7月9日,朱某透過該支付軟體從銀行卡轉出14萬餘元到該男子指定賬號上。後原告發現被騙,向公安機關報案。

原告認為,銀行卡資訊屬於敏感個人資訊,被告某銀行作為髮卡行,應承擔更加嚴格的個人資訊保密義務。現該銀行未透過有效形式向其告知向他人公開涉案銀行卡資訊的安全風險,以及對個人權益的影響,在未取得其單獨同意情形下,便向另一被告公開個人銀行卡資訊,導致案外人能夠透過支付軟體轉出銀行卡中資金,最終使其蒙受財產損失,故訴至法院,要求兩被告共同承擔損害賠償148874元及利息損失1306元。

本案將擇期開庭審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