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改善人居環境

農村改廁是一項看起來小、實則面廣量大的民生工程。近年來,我市以鄉村振興為統領,將農村改廁工作放在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第一仗的高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規範化、系統化開展,持續完善長效管護機制,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

石家莊市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改善人居環境

截至目前,我市全年改造提升戶廁21。22萬座,佔年度任務(14。43萬座)的147%;新建、提升村莊公廁3633座,超額完成年度改廁任務。如今,在全市廣大農村,隨著一個個農村衛生廁所的誕生,一座座廁所糞汙處理設施的建成,一條條生態迴圈系統應運而生,一幅幅山清水秀的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尊重群眾意願

大家主動參與改廁

“小廁所,大難題”,改廁這個事兒看起來不大,但做起來困難重重。不過,正定縣和靈壽縣探索出了“直補到戶”和“戶廁自改給補貼”經驗,尊重群眾意願,調動群眾主動參與,全市群眾自主改廁3。46萬座。

潔白的瓷磚、沖水式馬桶、乾淨整潔的環境,這是靈壽縣南營鄉楊家臺村村民高志明家的廁所。“原來的旱廁又髒又亂。”高志明一邊打掃廁所一邊說,“如今改廁‘改’出了新生活,乾淨又衛生,心情都跟原來不一樣了。”

據介紹,為推進改廁工作,楊家臺村連續召開“兩委”會議、黨員會、村民代表會,最終形成了國家出錢,村民出力的“自建模式”。於是,“兩委”決定進行試點,由村“兩委”幹部帶著黨員帶頭先改。隨後,該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江東花和84歲老黨員高志明自己動手,帶頭改造了自家廁所;村集體組織村民自建自拆廁所54座,實現了退街進院入戶,提高了群眾滿意度,探索出一條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動群眾改廁的新路,解決了“政府花錢買怨氣”問題。

農村改廁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靈壽縣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介紹,該縣在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戶由“被動改廁”向“主動改廁”轉變的同時,尊重群眾意願,做到不申請,不改廁。而且,鼓勵村民自建,透過以點帶面,推動全縣改廁工作逐步由施工隊承建向農戶自建轉變。截至目前,靈壽縣已超額完成年度改廁任務。

與靈壽縣略有不同,正定縣靈活配置使用資金,農戶自行施工或委託施工隊施工,驗收合格後獎補直接到戶,充分調動了農民改廁積極性。現在,正定縣全域完成了農村廁所改造。累計改造提升7。7萬座,應改盡改。

開啟“保溫”模式

廁所冬季正常使用

漂亮的瓷磚、實用的沖水池,光線明亮、通風良好,寬敞的室內空間,讓整個廁所顯得十分清新。平山縣營裡鄉脈道嶺村村民李新亮家廁所裡,馬桶、管道和取暖等裝置也進行了全面更新。“這樣一來,冬天上廁所再也不會冷了。”李新亮笑著說。

基礎差、底子薄、任務重,面對困難,平山縣展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全縣成立了648支黨員施工隊,先後動員11531人參與改廁工作,明確了改廁工作標準和要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做到不漏一村、不丟一戶、不落一廁,紮實推動農村“廁所革命”,打造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

但隨著天氣轉涼,全縣新建廁所的冬季防凍問題日益顯現,如果不採取防凍措施,新建的水沖廁所在低溫條件下可能不能正常使用。如何破解冬季山區群眾如廁難,提升群眾對生活和居住環境的滿意度,列入了平山縣委、縣政府的議事日程。

經過下鄉調研、諮詢第三方公司人員和現場試驗,最終形成了3種解決辦法:“伴熱帶+保溫層”方式,即採用對廁具水箱纏繞伴熱帶,並外裹保溫層方式;“碳晶板”方式,即在廁屋安裝碳晶板取暖裝置,避免廁具被凍;“小鐵爐+型煤”方式,即在廁屋內放置小鐵爐,避免廁具被凍。

至於防凍方式如何選擇,平山縣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全力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平山縣營裡鄉大部分採用了‘伴熱帶+保溫層’的方式,小覺鎮一些村則打算用‘小鐵爐+型煤’的方式解決防凍問題。”平山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如今,面臨冬季,平山山區群眾的如廁將更加方便。

“廁所改造真給我們辦了個好事,不用自己花一分錢,就用上了乾淨衛生的新廁所,這是對我們老百姓真真實實的關懷啊。”平山縣營裡鄉東坪村村民紀付魚深有感觸地說。

進行“廁所革命”

打通最後一公里

農村改廁,改好是前提,管護是關鍵。在紮實推進農村改廁的基礎上,我市緊緊圍繞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建設,探索農村廁所維修、糞汙抽運、資源化利用三大服務體系執行新模式,推進改廁後期管理維護的規範化、制度化、長效化。

“今年村裡環境又有大提升,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每家每戶的廁所改成水沖廁所,還都連上了智慧管護平臺,打個電話馬上就有專人來處理。農村和城裡一個樣,我們更加捨不得離開自家小院了。”新樂市南雙晶村沈須玲說。

沈須玲所說的廁所智慧管護平臺,是新樂市創新農村廁所管護方式的一項新舉措。

今年以來,新樂市為保障農村廁所“建好、用好、管好”,引入河北旭力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設立了農村改廁管護服務站,健全和完善了農村廁所後期服務管護機制。

在河北旭力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廁所管護服務指揮中心,接線員韓亞靜守在電腦前,邊接單邊派單。數字大屏上,一輛輛吸汙車的行駛路線清晰可見。

“100多輛大小吸汙車穿梭在全市12個鄉鎮為居民提供吸汙服務。”韓亞靜說,廁所糞汙、畜禽糞汙和秸稈、瓜秧等農業廢棄物都可以在這裡無害化處理,產生的沼氣能發電,分離後的固體和液體可以製成有機肥。據瞭解,該公司可以年生產沼氣2000萬立方米,可發電4200萬千瓦時,生產有機肥70萬噸。

無獨有偶,為了打通“廁所革命”最後一公里,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最適合當地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模式。

晉州市韓莊巨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建了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利用廁所糞汙和畜禽糞汙原料,透過微生物生化處理,生產無害的有機水肥和糞肥,根據農作物生長需要適時配比,並透過管道輸送到地頭。

廁所雖小,卻關乎民生。為了讓廣大農民綠色生活的願景成為現實,晉州市把水肥一體化建設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切入點,探索農村糞汙處理利用新模式。投資1380萬元建立“1+6+11”改廁後期長效管護模式,購置抽糞車103輛,形成覆蓋全市的市場化運營“維修、清掏、無害化、資源化”一條龍管護長效機制。經過無害化處理,發酵液體在達到農田灌溉標準後直接用於農田灌溉,發酵固體二次加工,製成有機肥產品出售,產生經濟效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記者:杜倩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