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專家戴逸:《康熙王朝》這類電視劇,嚴重違背歷史事實

1。清朝盛世限制對外交往與對外貿易,是為了保護疆土呢還是滿人對漢人的統治的需要?

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講,中國當時還是自給自足的經濟。當時整個國家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貿易,是個自然經濟的國家。自然經濟的國家就是不發展對外貿易,它自己完全可以供給了,一切都靠國內來解決,這是深層次的經濟上的原因。如果像歐洲一些沿海國家就不一樣,它自己不能自足,它只能生產糧食,沒有別的東西,必須要到別的國家去買。中國什麼都有,是個大國。這是深層次的,自給自足。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滿族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它對漢族防範擔心,就是怕漢族跟外國接觸以後,滋生起反清的思想、增強了反清的力量。所以它在中外通商關係裡,如果發生中國人跟外國人交往就要治罪,治罪最重的是中國人,不是外國人,對中國人就是殺頭,對外國人是圈禁,把他關在澳門,關幾個月放走,是這麼個辦法。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中國的地理位置處在東亞的一隅,跟世界聯絡較困難,不瞭解世界發展的大勢,它也不去了解,因為國內的事情多得不得了。當時一些傳教士也傳來不少知識,也知道有俄羅斯,也和俄羅斯打過交道,而且作過戰,和俄國進行過談判。但是過後《尼布楚條約》究竟怎麼定的?自己也鬧不清楚了。

到了道光的時候,俄羅斯又來東北侵略的時候,又重新把這塊地方割去了。條約究竟是怎麼定的?當時的界碑,邊境的碑立在什麼地方也找不到了,俄國是什麼樣的國家也搞不清楚了。所以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中國這個局面。一個是它的地理位置,一個是它的經濟結構,一個是它政治上的一種擔心,恐怕有多方面的因素吧,造成了這種閉關政策。

特別是當年鄭成功在海上的時候,清朝要防範海上力量的入侵,所以當年鄭氏集團存在著,清朝有個命令,片板不準下海,不要說船了。怕你藉機與鄭成功相通。所以當時通海是個很大的罪名,要滿門抄斬。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這個局面。它變本加厲,比明朝還厲害,比宋朝、唐朝厲害得多。

2。三藩反清,打出了一個很大的局面,長江以南一度都是他們的,他們的基礎究竟在什麼地方?

三藩的勢力,是在打南明時形成了他們的基礎力量。當然一方面他們是漢族,開始時他們是通滿族的。吳三桂投降了滿族,但畢竟他們是漢族。漢族和滿族的利益有衝突,滿漢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第二,三藩力量的形成主要是打南明時形成的。其實,打南明主要是靠三藩,主要是靠漢族的力量,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還有一個孔有德。

清史專家戴逸:《康熙王朝》這類電視劇,嚴重違背歷史事實

他們在作戰18年的過程中,攻滅了南明,形成了很強大的勢力。

他們在南方被封王,有土地、有軍隊、有任官權,就是任命官吏的權力。能徵收糧食、糧餉。當時有個名稱叫“西選”,平西王吳三桂選上的官,各地方都要用,達到這個程度了,吏部都不能夠批駁。吏部就是人事部,管理天下的官吏的,吏部不能夠干涉,他自己裁決,有軍權。

這也和中國的地方經濟還沒有完全統一起來、統一的程度還不徹底這一點有關係。所以以後在民國期間北洋軍閥也是這種情況,割據勢力,就是他在一個地方有了一定的權力之後,就成為一支對抗中央的力量,使天下兵連禍結不得安定。

3。官吏非常腐敗,打擊力度這麼大,但是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愈演愈烈,為何?

這個可能與權力制衡有關,法治不健全,是人治,當時的人治是靠康熙、乾隆個人。康熙一個人他能有多大能耐,能夠了解多少情況?許多下層社會的情況他不知道。儘管中央的機構是非常靈活的,雍正設立軍機處,這個機構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制度上一個創造。軍機處非常靈活,處理事情非常有效率,但是他究竟是一個人,他大多獨斷處理。

清朝的制度就是這樣,權力獨斷,一個人說了算。你看中國古代的歷史,也是專制體制,有母后、皇后出來專政的,有宦官出來專政的,有宰相出來專政的,有外戚出來專政的,這有許多的例子。清朝這些都沒有,這些封建體制的弊端都沒有,所以它的政治效率、它的封建專制比較完善,它避免這樣種種缺陷,但是它本身還有個根本的缺陷,它的民眾參與這一點不行,它的問題在這地方,所以它的權力制衡不行。

另外恐怕和當時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有關係。以前比較窮,整個社會上沒什麼錢,交換比較少。乾隆時候交換迅速地增加,我剛才講過白銀,全世界的白銀都往中國來,所以稱中國為白銀地窖,就是收藏白銀的地方。當年南美要開採多少白銀呢,白銀是很重要的東西了。開採的白銀很多都運到中國來,因為中國對外貿易順差,100多年來貿易順差。

外國人沒有東西可以賣給中國人,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它來的什麼紡織品,中國不稀罕,中國有絲綢和土布,絲綢漂亮、土布結實,外國紡織品賣不動,銷不了。他們能用什麼換中國的東西呢?白銀,拿銀子來換。這就促進了中國的交易,通貨量增加了。再加上剛才講的銅礦,雲南銅礦那麼大。這樣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所以在這樣的商品經濟下,缺乏法制、缺乏規則的情況下,最容易發生腐敗。

乾隆時期懲治力度相當強,我看是很強的,哪年都有幾個大官僚被砍腦袋,不是一個兩個,幾乎每年都砍。

清史專家戴逸:《康熙王朝》這類電視劇,嚴重違背歷史事實

很大的打擊力度,但是屢禁不止。這也說明封建體制的根本痼疾,要有監督制衡的機制,有法制的保障,使腐敗行為很難發生。你不從根本上治理,光治標是不行的,當然治標對腐敗也是有威懾力量的。

4。如何評價影視螢幕中所表現的康雍乾盛世?

歷史和藝術是不一樣的,歷史講求的是真實性,不能有絲毫的虛構。藝術,電視劇,它允許虛構,而且必須有虛構。但是藝術的虛構也是有條件的,它是在不嚴重違反當時歷史情況之下的虛構,不能夠嚴重違反歷史真實。

我感覺到現在的電視劇,當然有些電視劇也是希望能夠表現當時的歷史狀況,像《雍正王朝》啊、《康熙王朝》啊,它有這種主觀的意圖。因此它寫的東西,大的輪廓基本上是按照歷史寫的,但是其中很多內容是虛構的,有許多虛構超出了範圍。

比如《康熙王朝》,表現收復臺灣的時候,寫鄭經和康熙作戰,那是錯誤的,因為鄭經當時已經去世了。當時和康熙對抗的是他兒子鄭克塽,鄭克塽當時年紀還很小,主要的主持是劉國軒,影片裡也有這個人,主要是他。

在電視劇中最後鄭經戰敗自殺了,這違背了歷史真實,因為鄭經沒有對抗康熙,他更沒有自殺,老早就病死了,這一類東西嚴重地違背了歷史事實。

還有一種是對歷史事實缺乏瞭解,知識不夠。比如說孝莊太后到東陵去,她自己說我去看看我的老祖宗,這就不對了。東陵葬的是她的兒子順治,她的老祖宗都葬在東北,包括她丈夫也葬在瀋陽,而東陵葬的第一個皇帝是順治,是她的兒子,怎麼是她的祖宗呢?

這是缺乏歷史知識,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這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說康熙在車裡拿本書看,我一看書的封皮上是《愚齋存稿》,是清末盛宣懷寫的書,康熙怎麼拿著盛宣懷寫的書來看呢?這類笑話,屬於硬傷。

所以它反映的東西從大的輪廓有一些是按照歷史來的,但有許多具體的地方違背歷史事實也很嚴重,這種例子還很多,像噶爾丹娶康熙的女兒,是不可能的,匪夷所思。還有康熙想把女兒許配給李光地,滿漢不通婚,這是不可能的。屬於這一類的很多了。

現在的歷史電視劇能夠增加人們一點歷史知識,可惜它並沒有遵守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相一致的原則,有許多虛構太離譜,講的不是真正的歷史知識。還有更多是“戲說”之類,那就等而下之,連一點歷史真實的影子也沒有。這使得我們歷史學家有責任來糾正一下這種不正確的知識,大力地普及歷史知識。

清史專家戴逸:《康熙王朝》這類電視劇,嚴重違背歷史事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