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明明不喜歡巧言令色的人,為何卻器重能言善辯的子貢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的意思是虛情假意的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用花言巧語去騙人,當然這樣的人肯定目的不純,否則為什麼要用花言巧語還要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為什麼不能直抒胸臆,把自己的目的說清楚?因為他們如果這樣做肯定要遭遇可恥的失敗。

孔子明明不喜歡巧言令色的人,為何卻器重能言善辯的子貢

孔子所反對的是這種言不由衷的態度,這樣的人在歷史上很多,比如“口蜜腹劍”這個成語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唐朝的李林甫就是個巧言令色的人,對身邊的人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和別人說話也是十分的和氣。

但是肚子裡卻是想著如何坑害別人,所以,有人說李林甫是“口有蜜,而腹有劍”。李林甫曾經對李適之說,華山有很多黃金,如果開採出來,可以充實國庫,國家就更加富裕了。

於是李適之就把這個話告訴了唐玄宗,唐玄宗立即召見李林甫,告訴他華山有黃金可以開採。李林甫立即換了一幅臉孔對唐玄宗說,華山有黃金我早就知道了,但是華山是皇家風水寶地,不能開採,一旦開採就會破壞大唐江山的風水,所以我也從來沒有向陛下報告過。

這一下搞得李適之很難堪,從此之後唐玄宗就開始疏遠李適之了,而李林甫卻更加得寵了。這就是一個巧言令色的人,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物件,說出同一件事的時候用的是不同嘴臉,這已經把巧言令色發揮到極致了,靠著這樣的兩面派手法,李林甫竟然當了19年宰相。

孔子明明不喜歡巧言令色的人,為何卻器重能言善辯的子貢

孔子反對的就是這樣的巧言令色,心口不一,製造矛盾,挑撥離間,陷害別人,所以孔子對這樣的做法就三個字的評價“鮮矣仁。”這樣的人哪裡還有仁呢?只不過是一個跳樑小醜罷了。

再看子貢,這是個口才很好的人,但是人家的口才不是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子貢號稱孔門十哲,孔子說子貢是瑚璉之器,也就是說子貢的才幹很突出,可以擔當大任。

子貢不但口才好還很善於經商,曾經在曹國和魯國之間經商,累積了財富千金,成為孔門弟子中的首富。他經商靠的是好口才,還有好的經營原則,講誠信,童叟無欺,所以子貢成為了儒商的鼻祖,他的經商原則被後世稱為“端木遺風”,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於經商,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

子貢的好口才還在外交上發揮作用,他曾經當過魯國和衛國的宰相,依靠自己的滔滔辯才化解了很多尖銳的矛盾,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衝突。

子貢對老師孔子也很支援,用自己經商賺的錢支援老師的教學事業,子貢得知老師去世的訊息後,帶著南方的楷樹到孔子的墓前種下,並且在孔子的墓前搭了一個草廬為孔子守孝三年,三年期滿後又守三年。

孔子明明不喜歡巧言令色的人,為何卻器重能言善辯的子貢

這些事情都說明子貢是一個仁人君子,他的好口才是利於天下蒼生的,他的口才和巧言令色是判若雲泥的兩種事物,所以孔子批評的是言不由衷的巧言令色,器重的是子貢這樣言為心聲的雄辯之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