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當諸葛亮被提到時,無數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彷彿他是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有兩個故事將他的智慧演繹到了極致。一是“空城計”,一人嚇壞了司馬懿幾十萬兵力;二是“草船借箭”,假裝偷襲曹營,用稻草人引誘曹軍射箭,解決了孫劉聯軍武器不足的問題。

《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要見於《三國演義》,但在《三國志》中並未提及。這也說明了這個故事是否發生在諸葛亮身上是值得懷疑的。然後我們將《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進行比較,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孰是孰非。經過“理性”的考驗,它自然會水落石出。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我們所熟悉的諸葛亮形象,除了戲劇和說書外,主要是透過三國演義創造出來的。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可聽覺化的東西的傳播速度、傳播力度遠遠優於視覺化的東西。畢竟,在古代,很多人都是文盲,即使是能看書的人也不會太多。因此,除了專業人士,很少有人關注三國志。

三國演義就不一樣了。別忘了,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三國志通俗演義》。由於它的通俗,它有著非常廣泛的傳播渠道,再加上傳統的大眾媒體如戲劇、說書等的推廣,它自然是家喻戶曉了。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讓我們來看看三國演義的記載,《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詳細描述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孫劉結盟抵抗外敵侵略。面對敵我懸殊,諸葛亮心平氣和,彷彿成竹在胸。他就上壇施法,借東風。在諸葛亮的法術下,東風借來了。這時,一切準備就緒,不欠東風了。但有一件事還缺:箭。

於是,他趁著霧,率領二十艘軍艦一路來到曹軍寨,大喊大鼓,挑釁曹軍,並佯裝進攻。疑心的曹操不敢輕舉妄動,怕有埋伏,就用弓和弩萬箭齊發來一探虛實。結果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借到十萬支箭。曹操上當後氣得七竅生煙。諸葛亮巧妙的謀劃,不僅使心胸狹隘、妒忌德才的周瑜陰謀落空,也使曹軍的精神受到挫折,這可以說是一場完勝。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可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具有許多虛構成分的歷史小說。與《三國志》相比,記載更為詳細。這很奇怪,按道理來說,越靠前的資料距離歷史越近,記得就越清晰。為什麼一千年後的《三國演義》記得更詳細呢?事實上,中國大部分歷史都具有這一特點。晚出的資料記載的歷史更為詳細。

事實上,這很容易理解。顧頡剛先生專門研究這一現象。他稱之為“層累地造成的古史”。也就是說,原始的歷史記錄很簡單,但更可靠。越到後來,你加一筆,我加一筆,就像女人的化妝,越化越美,但也就逐漸失去她的本來面目了。

在《三國演義》中,由於諸葛亮是一位典型的忠臣和清官,故作者有意將諸葛亮神化。根據易中天的解釋,諸葛亮代表著普通人的“清官夢”,所以受到人們追捧,人們將它投射出來,把很多美好的形象都移花接木在他的身上。因此,他成為智慧和忠誠的代表,“大臣們敢於將自己的力量和忠誠用於貞節”。他就成為智慧的化身,成為半人半鬼的形象。魯迅深沉地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乎妖”。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讓我們再看一下三國志,看看是怎麼記載的。據史料記載,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曹操伐吳國,和孫權相持兩個多月還沒有分出勝負。有一天,為了觀察曹軍的動向,“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面對危機,孫權並不著急,而且急中生智,使船的力量平衡不致沉沒,體現了將軍的風度。曹操得知後,看了看孫權遠去的背影,嘆了口氣:“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草船借箭的是孫權,不是諸葛亮。“草舟借箭”的故事是把孫權的故事轉嫁給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然後,事實就一目瞭然了。歷史上有兩種諸葛亮。一個是歷史人物諸葛亮,另一個是藝術形象諸葛亮。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諸葛亮呢?事實上,兩者都是真的。前諸葛亮是事實的真,後諸葛亮是價值的真。也就是說,《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更接近歷史上真正存在的諸葛亮形象。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不僅是人們價值觀投射的產物,而且也反過來塑造了人們的價值觀。如果你問哪個諸葛亮對人有更大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後者。因為後者具有更廣泛的傳播途徑,是眾所周知的,是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雖然他是虛構的,但他只是在歷史事實層面上的虛構,在價值層面上的真實。人們把一切美好的價值都寄託、投射在他的身上。由於自身的侷限性,人們渴望無限,便讓諸葛亮變得無限。

其實,無限的不是諸葛亮,而是人們對無限的渴望,但無限太抽象,存在卻不出現,它超越了現實世界。而人們需要偶像崇拜,偶像必須是人格化化的,所以透過諸葛亮這一具體形象來顯示出人們對“無限”的渴望。這就是諸葛亮之所以看起來半人半鬼的原因,因為他存在於世俗世界中,具有超越性。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虛擬化的,為什麼百姓卻甘之如飴

二重性的人既不能完全在世界之外,也不能完全在世界之內。它只能表現為一個神秘的,模糊的,半人半鬼的形象。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他早年隱居一段時間,這是他的超越;但後來他入世了,參與了人間爭端,這是他的世俗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