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壓全唐”之譽,被王闓運稱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也評價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個景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並以穿越時空的永恆主題、橫跨千年的美麗意象,樹立了它在詩歌史上的卓越地位。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五個字構成了一幅至純至美的畫卷,將五種景緻進行了內在的有機組合。既有明月隨著奔騰潮水噴薄而出的宏偉氣勢, 也有月照春江、波光閃爍、江流宛轉、花草遍生、“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的神話般美妙境界,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明朗、空靈與澄淨。

詩中的江,時而江潮連海,時而波光灩灩;詩中的月既有表現時間的推移的“月生、月懸、月斜、月落“,又有表現了感情的變換的明月、孤月、藏月、落月。全詩以夜為背景,描繪出春月照映下的春江花月圖,營造出一個純淨、澄澈、迷離、恍惚而又空闊的絕美氛圍。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透過美好的夜景,詩人不禁對宇宙、對人生產生了哲理性追問: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詩人對月亮亙古不變,人卻代代更替的追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然而人生雖然短暫,但是代代相傳,永無止境。 詩人以生命的延續回答了一個感傷的命題,所以全詩並不頹廢,更不絕望,而是充滿了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月亮陰晴圓缺之間,也寄託了詩人的無限情思。“誰家今夜偏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在這樣一個月圓之夜,每一位漂泊離鄉的遊子,都有一座“明月樓”在默默等待。月光照在“明月樓”的梳妝檯上,繚亂了閨婦的愁緒,她望著頭頂明月,期盼鴻雁、魚龍替她傳遞那份思念。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那位在外的遊子,又何嘗不想念他的閨中人呢?“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斜月西沉,遊子只能將思愁壓在心底。靜靜的月空下,思婦和遊子互相遙望互相思念。

《春江花月夜》以情、景交融的幽美意境,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引導讀者探尋美的真諦。 它既沒有宮體詩的情色,也擺脫了遊子思婦詩單純的感傷哀怨,因此也在千百年的傳唱中成為經典。《春江花月夜》的動態美

《春江花月夜》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句句都有動詞,動詞和動詞之間又彼此呼應。全詩第一句的動詞“生”和最後一句的動詞“落”,也形成一種首尾呼應的關係,使得全詩處處體現出流動性。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迴環往復,前後勾連,強化了詩歌的音韻美。詩的每一句上句的末尾與下句在內容上也彼此呼應、首尾關照,所以徐增在《說唐詩》中評價《春江花月夜》:“如連環鎖子骨,節節相生,綿綿不斷。詩真豔詩,才真豔才也”。

如果我們也以電影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就會發現作者在全詩中時常變換視點,移步換景,使得詩歌中的人、景、物等都具有流動性。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先是寫一片白雲飄走,剛剛發芽的青色的楓樹,接著鏡頭推出扁舟子,然後從扁舟子開始把鏡頭調到明月樓,從明月樓推出女性心情的複雜。一片白雲,如同電影中的動態鏡頭轉場一樣,自然、巧妙而靈動。詩人視點的移動恰如電影中推拉搖移的運動鏡頭,調動讀者跟隨詩人沉浸在一幅幅變動的畫面中。明月的頌歌

“月”是《春江花月夜》的靈魂,全詩幾乎句句寫月,但又不顯煩冗。

在中國文化裡,月亮負載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含義。比起西方藝術的熱烈,中國藝術精神追求的是綽約迷離、明淨朦朧的“月”的精神,歷代中國文人為月亮寫下了無數動人的詩篇。“月”是古老東方重要的文化母題。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春江花與夜》開篇描繪了一幅“海上生明月”的壯麗圖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的景象,使佇立江邊的作者受到極大震撼,視野陡然開闊,思緒從眼前直飛九天之外。

《春江花月夜》中的月是動態的,它行經不同場景,也落在不同人眼中。扁舟上的遊子、樓上的離人,無不在月的清輝中失意恍惚。這時的明月,寄託著他們對親人和故鄉的思緒,失意的人常借月感慨,月是他們相思的見證者,也是陪伴他們的忠實朋友。

《春江花月夜》以“月生”開篇,以“月落”收尾。“江潭”是明月的起點,也是歸宿,月由升起到漸漸落下,由光耀復歸平靜,留給讀者許多遐想。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這首詩不僅寫月的“生”,也寫月的“滅”;寫人離別之苦,也寫團聚之盼。人生本是歡樂少,苦難多,“別離”是痛苦的,但天下又有幾人能乘著月光歸家,能脫離相思之苦呢?作者以“落月搖情滿江樹”表達了其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團聚的美好願景,蘊含了人情關懷的溫馨,使得《春江花月夜》有了更博大、溫暖的境界。

月有圓缺,寄託著人們對美滿圓融的嚮往、對死亡的憂懼,也啟示世人思考宇宙與人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作者在此脫離了個體的狹小,將目光轉向了整個人類。人與月展開了情的交流,讓《春江花月夜》看似哀傷,但卻不全是頹廢,而是充滿著灑脫放達的人生態度,有著初盛唐明快清新的氣息。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唐朝統一後的一百年中,沒有產生特別偉大的詩人和詩歌。但是這一時期已經開始逐漸糾正齊梁以來柔弱輕豔的宮體詩餘風,並醞釀和形成各種新的詩歌形式,是盛唐詩歌輝煌前的準備時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就是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出現的偉大作品。這是一首對美的認識的讚歌,是對宇宙永恆性的領悟的哲思。

詩人們在面對社會的變化無常,在與自然宇宙的對比中,領悟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從心靈深處領悟到天地乾坤的永恆和不朽,繼承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對時間流逝的慨嘆,橫向聯絡了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嗟吁,並引導了後來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豪情。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張若虛將月的陰晴圓缺與江之不捨晝夜、花之常開常謝、春之週而復始這些永恆和不朽的便是聯絡在一起,將宇宙意識貫穿於文學,用哲學精神去進行人生探索,象徵著張若虛及其初唐詩人們宇宙意識的勃發,無疑足以站在時代的峰巔。這正是的文學價值之所在。《春江花與夜》的哲理

置身於純淨澄澈的宇宙天地,張若虛對月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與明月最初的相遇發生在什麼時候?究竟是誰發現了江月的美?又到底是什麼時候明月照到了那個人?

古人時常對明月發出人生易逝的感慨,而張若虛從人與月的最初相遇時候探問,表現出詩人遼闊的宇宙意識和強烈的人文關懷,使得全詩的基調合應了初盛唐時代“哀而不傷”的基調。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春江花月夜》以“月”為 中心意象,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集合了江水、沙灘、天空、白雲、扁舟、高樓、原野、楓樹、花林、飛霜、鏡臺、魚龍、思婦、遊子、砧石、鴻雁等眾多意象,組成完整、有序的詩歌意象群。

江水和明月是全詩的中心意象,遠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江”與“月”,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由遠及近的江水、沙灘;由高到低的天空、原野;由低到高的楓樹、花林、白雲,這些實景與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鴻雁、魚龍、思婦、遊子等詩人想象的虛景相組合,由實到虛、由物及人,既符合人的思維規律,也符合人的視覺規律,構成一種優美、和諧、扣人心絃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的內容是什麼?《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女是怎麼來的?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標誌性作品,詩中對自然美的讚歎,對人生宇宙奧秘的追尋,對愛情的渴求,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生命價值的肯定,給人以春的氣息,春的希望,春的活力。

張若虛之前的宮體愛情詩大都呈陰柔之美,而從齊梁綺靡詩風裡走出來,的張若虛,在愛情詩中融進人生哲理和宇宙意識,從而使這首詩作既具纏綿溫柔之美又有深遠浩茫之氣, 這正是她“以孤篇壓全唐”的原因之所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