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人工智慧正處在一個轉折點。

文丨華商韜略 張靜波

美國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預測:到2045年,人工智慧將逼近甚至超越人類智慧。

無論這個預測是否準確,今天,隨著AI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類已經站在人機共生的歷史性拐點上。

未來十年,將是中國AI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人機共生時代來臨】

“今天,隨著技術浪潮不斷奔湧向前,我們來到了人機共生的時代。”

在百度Create 2021大會上,李彥宏再次向我們展望了人工智慧的未來。只不過,這一次他不在實體會場,而身處一個虛擬世界裡。

這就是

國內首個元宇宙——希壤。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本次大會,可能也是全球第一次在元宇宙舉辦的AI開發者大會,它向我們昭示了一個新的時代。

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三次工業革命分別用蒸汽、電力和資訊重塑了世界,並改變著人與機器的關係。

如今,以人工智慧(AI)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將我們帶進人機共生的時代。

半個多世紀前,美國計算機科學家、AI先驅約瑟夫·利克萊德曾在《人機共生》一文中憧憬道: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人腦與計算機能夠非常緊密地耦合在一起,從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並處理資料。”

不止利克萊德,無數計算機先驅都曾對人機共生充滿了期待。他們的夢想,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經由新一代創造者的努力,逐漸變為現實。

而新一代創造者,他們手中改變世界的工具,正是人工智慧。

儘管時至今日,有不少組織和個人仍在質疑、觀望,但人工智慧切切實實在加速改變我們的世界。

今天,幾乎所有的個人終端,包括手機、智慧穿戴裝置,都帶著晶片,家電、社群、城市也因此智慧起來。

從超市到收費站……越來越多無人值守的場景,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無人駕駛,也開始全球路測。

今年10月,一群盲童學校的孩子,在北京亦莊體驗過百度Apollo無人車後,激動地期待未來可以和普通人一樣出行。

在農村,無人機幫農民播種、施肥、打藥。在城市,工業機器人將車間變成黑燈工廠。在實驗室,AI演算法助力科學家研發新藥。

這是一個嶄新的人機共生時代,它的到來,標誌著

人工智慧已處在一個從狹義AI到通用AI的轉折點上。

這個轉折點的到來,離不開過去十年,

資料、演算法和算力的大爆炸。

AI的背後是演算法,演算法需要大資料來訓練。2007年,人們以一幅喇叭口圖感嘆,人類資訊相比1986年的大爆炸。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但僅僅十年後,

全球總資料量在2007年基礎上,又增長了2000多倍,達到44ZB。

資料大爆炸的同時,演算法也開始進化。

2012年,加拿大教授傑弗裡·辛頓帶領兩名學生,以深度學習演算法,贏得ImageNet大規模影象識別挑戰賽,引發新一輪人工智慧革命。

資料量和演算法的大爆炸,倒逼算力需求升級。

從2012年深度學習革命,到谷歌AlphaGo,

人類對AI算力的需求增長近30萬倍。

為了滿足這一龐大的算力需求,一方面,傳統晶片製造工藝不斷升級,另一方面,更擅長AI計算的晶片大量湧現,從GPU、TPU到NPU。

由此帶來的是,算力成本的指數級下降。

從1960年至今,1GFLOPS(每秒10億次運算)的成本,

從187億美元降至3美分,平均每5年下降一個數量級。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從資料、演算法到算力的大爆炸,最終引發新一輪人工智慧革命,並將人類帶進了人機共生時代。

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與PC、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相比,今天,中國在AI時代有了更多優勢。

首先,14億人口的統一大市場,讓中國擁有其他市場難以匹敵的海量資料。其次,中國有繁榮的移動生態、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全世界最完善的產業鏈之一。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積極鼓勵人工智慧發展。

早在2017年,人工智慧就上升為國家戰略。按照規劃,中國將在2030年躋身全球領先的AI強國。

也因此,

李彥宏認為,中國是AI成長的深厚土壤。

正是這一深厚的土壤,使得AI這棵大樹在中國得以根深葉茂,不斷成長為蒼天大樹。

放眼全球,

中國在AI領域,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實力僅次於美國。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釋出的全球AI競爭力矩陣,中美兩國領銜世界,歐盟則位居其後。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哈佛大學商學院等更多研究機構,也持同樣的觀點。

這背後,一方面是中國在AI專利和學術論文上,對美國的追趕甚至超越。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顯示,

過去十年,中國AI專利申請量近39萬件,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

百度連續多年排名國內第一,僅2020年就申請了9364件。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另一方面,更是近年來,中國在AI底層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

在PC、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晶片長期受制於人。但在AI時代,中國公司有望打破這一格局。

事實上,中國公司在AI晶片領域,可謂百花齊放。不但有百度、阿里、華為這樣的頭部玩家,也有寒武紀這樣的獨角獸。

在他們的努力下,大量自研的AI晶片正投入使用。以百度崑崙晶片為例,截至2020年底,已部署2萬多片。

最新的崑崙2代晶片,也在不久前正式量產。

深度學習平臺是AI時代的作業系統,以前,國內開發者長期依賴谷歌TensorFlow和臉書PyTorch。

2016年,百度開源深度學習框架,並逐步打造出

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一舉打破國外壟斷。

截至目前,飛槳平臺已凝聚

406萬開發者,

服務

15.7萬家企事業單位,

建立

47.6萬個模型,

覆蓋數十個行業。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事實上,中國不但有飛槳,如今還有了華為的MindSpore。

大模型是人工智慧從狹義AI走向通用AI,服務更多長尾需求,實現全場景覆蓋的關鍵。

從GPT-1到GPT-3,人類不斷重新整理著大模型的引數量,從最早1。17億個,到如今1750億個。

在這場大模型的全球競賽中,中國人完全不落下風。

無論華為盤古大模型、浪潮源1。0,還是百度文心,都在創造歷史。不久前,百度聯合鵬城實驗室釋出的

鵬城-百度·文心大模型,更是全球首個知識增強型千億大模型。

與傳統大模型單純追求引數量不同,文心大模型新增知識增強這一全新的技術路徑,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學習效率。

中國不但在AI底層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還擁有強大的算力和人才優勢。

根據IDC對2020年全球各國算力的評估,

中國以66分排在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百度文心大模型的背後,就離不開國產自主的首個E級AI算力平臺——鵬城雲腦Ⅱ。

人才曾是中國的短板。儘管華人在AI領域頗具影響力,但他們很多留在了美國。

為了培養自己的AI人才,最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AI教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0多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慧本科專業。

作為國內AI領軍企業,

百度計劃在未來五年內,為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

不僅如此,為了降低AI的開發門檻,百度、阿里、華為等頭部企業,還大力推動零程式碼開發。

比如,

百度大腦對外開放AI能力近1400項,為創造者們準備好了“AI工具箱”,

飛槳推出了零門檻開發平臺,哪怕對演算法一無所知的初學者,也能輕鬆實現智慧化。

甘肅一位大學生,就透過飛槳平臺,做了一款沙漠治理機器人的原型機。他希望,藉助AI的力量來改變家鄉沙塵暴肆虐的現狀。

還有一名博士生,藉助飛槳平臺的視覺和文字能力,保護了許多地方的瀕危語言。

從政策、市場,到技術、基礎設施、人才……中國在發展AI產業這件事上,可以說,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而這個東風,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如今正在到來。

正如李彥宏在百度Create 2021大會上所說:

“看全球,我們堅信,技術應用門檻不斷降低,創造者們也將迎來屬於人工智慧的黃金10年。”

人機共生時代,AI重塑世界

人類歷史,由創造者書寫,而歷史也在加倍回報創造者。

過去二十年,全球經濟增量主要由中美兩國貢獻,

而推動兩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以軟體為載體的數字技術。

在美國,以FAAMG領銜的數字化企業,取代沃爾瑪、通用電氣,成為市值最高也最耀眼的明星企業。

中國雖然沒有強大的軟體基因,但透過積極擁抱網際網路等新技術,也湧現出百度、阿里、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

反觀之下,偏執於硬體的日本和缺乏統一大市場的歐洲,在這場競爭中放慢了腳步。

數字技術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絕非誕生幾家網際網路巨頭那樣簡單,事實上,

它從底層邏輯上重構了一切產業,甚至是整個世界。

如今,隨著AI技術的爆發,這種重構正躍升至更高一個層級,

即智慧化階段,它將引領人類進入人機共生時代。

二十年前,幾乎沒有人相信,汽車可以自動駕駛。但現在,無人車已經在全球很多城市開始路測。

在北京亦莊,搭載百度Apollo技術的無人車,配上AIR智慧道路系統,可透過車路協同實現城市交通的智慧化。

未來,全國數十萬城市路口,如果都裝上這樣的系統,出行有望變得暢通無阻。

AI沒有邊界。

除了智慧交通,更多的產業也在被AI技術重塑。在那裡,創造者們用科技創新不斷拓展著人類能力的邊界。

種地很辛苦,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一年的收成就沒了。

過去,普通農戶對此只能乾瞪眼。

90後女工程師郭文茜不甘心,她透過AI識別衛星遙感資料,快速獲得精準的農耕資訊,用一個平臺指導2000萬畝農作物的農業生產。

在很多鋼鐵廠,如何配料在過去全憑經驗。

劉晶教授不甘心,她兩個月跑了100多家工廠,用程式碼把老師傅要30年才能練成的配料經驗,跑成了3秒就能給出最優配比的模型。

電力巡檢,過去是一件苦差事。一線班組不是在巡檢,就是在去巡檢的路上。

電網人楊英儀不甘心,他用半年時間,跑了30000行程式碼,教19個城市的機器人,掌握裝置狀態,實現了變電站裝置的365天無人實時巡檢。

三個創造者,在不同行業踐行著自己的夢想,而

他們手中依靠的工具,是百度飛槳。

在今天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大批這樣的創造者,他們正用AI技術重塑整個行業,也在一點點改變著中國的面貌。

“未來10年,AI將成為改變世界的有力工具,千行百業被重構,人們的生存空間將大大拓展,技術的價值將被充分開發。”李彥宏說。

拐點已至,中國迎來AI黃金十年

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

到2030年,人工智慧預計為全球經濟帶來15。7萬億美元的增長,

中國獨佔其中的7萬億美元,或成為最大的贏家。

回顧人類的歷史,技術一直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量。而這個程序,還在不斷加速。

美國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預測:到2045年,人工智慧將逼近甚至超越人類智慧。

無論這個預測是否準確,

今天,隨著AI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類已經站在人機共生的歷史性拐點上。

未來十年,正如李彥宏所言,將是中國AI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