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從結果來看,隋朝的易儲事件影響嚴重:不僅導致創造了無數標杆性輝煌的隋朝二世而亡,也讓隨後的唐高祖李淵投鼠忌器、不敢輕易更換太子(卻引發了慘烈的玄武門事變)。

今天咱們不討論隋文帝楊堅的問題,而是從原太子楊勇的視角探討一個沉重而現實的話題:為什麼循規蹈矩的老實人,經常淪為輸家?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隋文帝楊堅一生中共有5個兒子,全部是獨孤皇后所生,即所有兒子都是嫡子。對此他頗為自得:“朕五子同母,鐵打的真兄弟,絕不會產生歷代那樣的爭儲問題。”

但後來的結果恰好打臉:隋朝奪儲之戰無比慘烈,五個兒子死的死、廢的廢,楊堅本人也死得不明不白,繼承者楊廣更是一手葬送了盛世。

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在許多史家看來,楊勇被廢無疑是隋朝發展軌跡的轉折點。

根據史書記載來看,作為長子,楊勇勤奮好學、精通辭賦,最為難得的是性格寬厚、善良。在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後,他就被立為皇太子。接下來,他被父親賦予儲君應有的許可權:“軍國政事及尚書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參決之。”

期間,對於楊堅的一些過激政策,性格寬仁的楊勇經常提出不同意見,屢屢獲得認可。楊堅對此甚是滿意,還曾經向朝臣表達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然而,19年後,也就是公元600年,楊堅卻身著戎裝、大列儀仗,在朝堂上公開宣佈將楊勇及其子女全部廢為庶人,並將其監禁在內史省。四年後,楊廣即位,迫不及待地將這位親兄長賜死。

為了搞清楚楊勇被廢的原因,我們先列出他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最初,楊勇命人在自己的一套蜀鎧上加刻花紋,引起了楊堅的不滿。後者擔心自己的繼承人從此生活奢靡,為此刻意進行訓斥,並且將自己的佩刀送給兒子加以警示。

楊勇真正失去父親的寵愛,源於在一年的冬至日接受群臣的恭賀。當時,“百官朝勇,勇張樂受賀”,即朝廷官員成群結隊地前去東宮向太子恭賀,後者則隆重地身穿禮服、奏起宮廷音樂接待百官。楊堅為此出離憤怒,從此與楊勇產生了隔閡。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同時,由於後宮問題,楊勇也失去了母親獨孤皇后的信任。

楊勇後宮姬妾較多,其中雲昭訓尤受寵愛,太子妃元氏反而受冷落。後來,元妃因心臟病而死,但獨孤皇后認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在她看來,元妃極有可能是因宮闈爭寵被謀害致死。因此,她不僅痛斥楊勇,甚至還派人專門進行盯梢、找茬。

眼見風向不對,早就覬覦東宮之位的晉王楊勇發動了“公關”。他一方面費盡心思博取母親的好感,另一方面拉攏了深受楊堅夫婦信任的宰相楊素,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抹黑楊勇。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本就對楊勇不滿的楊堅逐漸下定決心易儲,雖然不斷有大臣明確勸諫,但也改變不了這一格局。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但以上脈絡會讓人產生這樣的疑惑:俗語道“皇帝愛長子”,嫡長子楊勇在佔據先發優勢的情況下,為啥輕易被弟弟取代?楊堅夫妻身為父母,為什麼相信一個兒子、卻懷疑另一個?更何況楊勇是一位忠厚善良的孩子?

最核心的原因,如果用一句古話來解釋,那就是“正直難親,諂諛易合”;

如果套用如今我們熟悉的網路用語,可以理解為“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在能力方面,楊勇、楊廣都很優秀,不僅同樣才華橫溢,而且從政經驗豐富,對治國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然而,性格決定命運,這方面兩人截然相反。在對比楊勇、楊廣的性格時,史書中著重用了兩組詞:

前者是“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即性格直爽,毫不矯揉造作,表裡如一;

後者則是“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內懷險躁,外示凝簡”,說得簡單點,就是內外不一,善於包裝,內心狠辣,但表現得卻很人畜無害。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根據第一反應,相信大多數人都願意身邊的人像楊勇;但在實際中,往往是楊廣這樣的人更受歡迎。在現代職場如此,古代皇室的父子、母子之間,同樣逃不過這一規律。在不同性格的指引下,楊勇、楊廣迎來的結果完全相反。

我們結合上文加以分析,就知道楊勇為啥會得罪父母。

為什麼楊勇接受群臣祝賀,會引來父親的雷霆之怒?難道楊堅不希望自己的接班人儘早適應未來的重任嗎?

在封建時代,“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而掌握名、器的有且只有一個人——皇帝,即使他的兒子、未來的接班人,在這方面也不可僭越,這也是古代皇帝與太子時常關係微妙的原因。

而楊勇以君臣禮儀會見群臣,自然是大大觸犯了楊堅的忌諱;皇權的高度排他性,讓其對兒子高度戒備。畢竟沒人願意自己成為過失時,都希望永葆現在時。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而楊廣則是另一幅面目。貴為晉王,但他“敬接朝士,禮極卑屈”,接人待物甚至稱得上謙卑,絲毫沒有藩王、皇族的架子,這樣的人不僅廣受朝野歡迎,自己的父親也極為放心: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如此沒有野心的孩子,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要給予他更多。

再看私生活方面。

楊堅、獨孤皇后是古代的另類:兩人均出自北周關隴世家,門當戶對;常年攜手應對險惡的政治危機,感情越發深厚,因此他們約定固守一夫一妻制。即使楊堅稱帝后,也只是在形式上增加了幾個後宮,但幾乎沒有臨幸過(曾被他臨幸的尉遲氏,被獨孤皇后果斷處死)。

因此,倆人都看不慣妻妾成群的人,獨孤皇后尤更為嚴重,她極度厭惡男子花心,朝廷官員妻妾成群,會被她針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同樣會被收拾。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但我們應當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看待古人,在那時候,權貴三妻四妾才是正常的。楊勇明知母親的喜好,卻選擇了隨大流,恰好觸碰了母親的紅線。而獨孤皇后反感的,楊堅同樣不會有好臉色,於是楊勇再丟一分。

而楊廣就太聰明瞭,每當父母到來,他都會提前把漂亮的姬妾藏起來,身邊留一些又老又醜的女子打雜;同時,他還故意把琴絃弄斷,甚至還特意保留灰塵。看到這副場景後,楊堅夫妻以為楊廣不好聲色,對他的好感再度提升,認為其足以承擔家國大任。

但楊廣在這方面是什麼本性,相信不需筆者多言。

此外,由於性格耿直、不善於掩飾,楊勇還經常掉進人為設定的陷阱。

當知道父親對自己不滿後,楊勇曾嘗試投其所好,在東宮建造了一些簡陋住房供自己使用。聽說此事後,楊堅派宰相楊素前去打探。然而,楊素早已站隊楊廣。

聽說楊素前來,楊勇探清時間,特意收拾妥當、恭恭敬敬地迎候;但楊素到達東宮後卻故意在外面待著不進去。這無疑是對太子赤裸裸的挑釁,耿直的楊勇咽不下這口氣,不滿之情形於言表。

這正中楊素的圈套。他偷換概念,上報楊勇心懷怨望,“恐有他變,願深防察”。即:楊勇心懷不軌,有可能謀反,要加強提防。後果可想而知。

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廢除忠厚的楊勇、立楊廣老實人吃虧的俗套悲劇!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楊勇接班,隋朝絕不至於二世而亡。結合史書中的隻言片語,我們可以對楊勇的從政風格略知一二。他曾經反對往邊塞遷徙百姓,主張讓百姓安居樂業、在故土繁衍,楊堅聽取了這一意見、停止了激進舉措。

開皇年間,隋朝對民間整體較為仁厚,百姓獲得了難得的安寧生活,短短20多年間,人口就實現了翻番。人心穩,政權就安定,隋朝的開皇之治創造了封建歷史的無數個新紀錄。

但隨後的楊廣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一系列浩大工程雖利在千秋,但對當時的人們而言卻是不可承受之重,百姓顛沛流離、餓死溝壑,揭竿而起成了唯一的選擇。

作為在北周殘酷政治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卓越政治家,楊堅歷經種種磨難,對人性有著深刻的認識;然而當他的地位改變後,在看待子女方面,卻不自覺地被假象矇蔽了雙眼、被自己的喜好所左右。臨死前,在看清楊廣的真實面貌後,他曾悲憤地大呼:“獨孤誤我!”可惜已覆水難收。

由此可見,偏見、偏信,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大敵。能夠正確看待與自己不同之處,才能對人、對事形成更為真實的認知。

另一方面,與複雜的人心相處,我們每個人都不可太過於“真實”。圖片需要適當PS才更漂亮,人也一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