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有一年,廣東給雍正皇帝進貢了一套象牙做的涼蓆,雍正帝當時認為這只是偶爾一次進獻,便沒放在心上。沒想到後來進貢象牙席子的人越來越多,雍正帝就下了一道聖旨,不許再往宮裡送象牙席子,及時剎住了奢靡之風。

由於氣候上的原因,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夏季酷熱難耐,我們現代人可以開啟空調和電扇抵禦酷暑。但是在古代,基本的電力都沒有,普通人吃上一塊冰棒來解暑降溫都是一種奢望,那麼古人是如何度過酷熱的夏天的呢?竹衣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竹製品都很常見,比如竹蓆、竹籃、竹椅等,但是您見過納涼用的竹衣嗎?

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最早在唐朝,我國南方地區就出現了竹疏布,即用竹子作原料織成的布。元代出現了最早的竹衣,元散曲作家喬吉有一部作品叫《竹衫兒》,裡面就形象地描述了竹汗衫的製作過程。竹衣發展到清朝,在南方已經十分流行,而且還曾作為貢品進獻給皇帝。

竹衣是用細竹管穿結而成,能夠起到透氣和清涼作用,還能夠隔絕汗水透出,防止穿在最外層的珍貴絲織綢緞袍服因浸汗而褪色和變形。

但是竹衣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和考究,製作成本很高。七輪扇

扇子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扇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古代,扇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中國古代扇子的種類非常之多,多達幾十種,其中最受文人歡迎的是摺扇,最受老百姓歡迎的是蒲扇。

在古代酷熱的夏天,一把蒲扇一盞青燈就能度過一個漫長的夜晚。為了納涼,古人甚至發明了一種“七輪扇”。

這種扇子巨大無比,以機輪運轉。《西京雜記》記載:“ 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七輪扇,連七輪,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長安城內一個叫丁緩的人,發明了七輪扇,每個輪片一丈長,一個人運作,滿屋裡都是涼風,甚至冷得讓人直打寒顫,比現在的空調還管用。

苦了一個人,清涼了一屋子人。如果這個七輪扇能夠利用屋外的風力運作就好了。竹夫人

《紅樓夢》中,有一謎語:“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 。”打一物品。

謎底就是“竹夫人” 。

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竹夫人是古人發明的一種取涼用品,用竹子製成,長度在一米左右,中間鏤空,四周有竹編網眼。在炎熱的夏夜,抱著竹夫人睡,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有一段關於竹夫人的趣聞。某日,蘇東坡問一個和尚:“你有妻子嗎?”和尚笑著說:“有啊,有兩個。”蘇東坡大吃一驚:“你一個和尚,怎麼能夠有妻子呢,還一下有兩個?”和尚笑眯眯地解釋道:“我夏天擁抱‘竹夫人’,冬日懷揣‘湯婆子’。”蘇東坡聽後恍然大悟,然後兩人開懷大笑。冰鑑

最早的冰箱其實出現在周朝,《周禮·天官·凌人》記載:“祭祀供冰鑑。”這個“冰鑑”就是最原始的冰箱,它是古人用來存放冰塊的,還可以把西瓜、綠豆粥等解暑食物放在其中,很長時間都放不壞。

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吳越春秋》也有記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

最早的冰鑑是用青銅製作的,後來多用木頭製作,但是所用木料相對考究,多用上好的紅木、花梨木和柏木等較為細膩的木料製成。

炎炎夏日,口渴難耐,從冰鑑裡面取出一塊冰鎮過的西瓜食用,既解渴又解暑,確是一種享受。不過,冰鑑發揮作用的關鍵是要有冰塊,如果沒有冰塊,就是一個普通的木頭盒子。現代的冰箱也差不多,關鍵是要有電,如果停了電,用不了多長時間,冰箱裡的食物就會變質腐爛。冰飲

吃在古代,人們還可以透過冰飲冷食解暑降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杜甫在一首詩裡就提到過:“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南宋詩人楊萬里,對一種夏天的美味小食情有獨鍾、讚不絕口,還吃上了癮:“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這麼美味銷魂的食物到底是什麼呢?

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答案是“冰酪”。這是一種由果汁、牛奶、藥菊、冰塊等調製而成的冰凍小食,吃到嘴裡又甜又酸口感又好,嚥到肚裡一陣涼爽襲遍全身,那叫一個舒服!

到了清朝,人們又發明了一種風行南北的冷飲,並一直流傳至今,它就是“冰鎮酸梅湯”。這種由烏梅、山楂、冰糖和水製成的冷飲生津止渴、除煩安神,是炎炎夏日不可多得的冷飲。自雨亭

所謂“自雨亭”,就是一種乘涼的亭子,透過人工管道等方式將山泉水引到亭子的上方,然後山泉水順著亭簷流下來,在亭子的周圍形成一道水牆或屏風,宛如下雨一般。

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自雨亭最早出現在唐朝園林中。舊唐史書裡面有記載:“天寶中,御史大夫王鉷太平坊宅有自雨亭,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

這種自雨亭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首先得把宅院建在靠近山泉的地方,離得遠了肯定不行。在這裡邊避暑乘涼,既能聽雨、賞雨,又能遮蔽掉外界的喧囂,獲得一種內心的安寧。承德避暑山莊

最高階的避暑方式,莫過於建一座冬暖夏涼的行宮。承德避暑山莊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影響,冬季溫度高於其他同緯度地區,夏季雨量集中因而持續涼爽,基本上沒有炎熱期。

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古代有哪些抗暑神器

正因為如此,清朝的皇帝看上了這個地方,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修建和完善承德避暑山莊。康熙皇帝修建了三十六景,乾隆皇帝修建了三十六景,合稱七十二景。

建成以後,這兩位皇帝就喜歡上了這裡,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這裡度過。尤其是夏天,京城那個地方像火爐一樣熱,根本沒法待,所以他們兩人的夏天基本上都是在承德避暑山莊度過的。清朝中後期的嘉慶和咸豐兩位皇帝,甚至病逝於此。心靜自然涼

上面提到了那麼多抵禦酷暑的方式,是否意味著古人在夏天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事實上,在古代每年夏天都會熱死很多人,在乾隆八年那個號稱“史上最熱“的夏天,全國範圍內保守估計熱死了十幾萬人。

因為我們上面提到的每一種解暑方式,都是古代王公貴族、富貴人家才能享受到的,對於他們來說,酷暑真的算不上什麼。但是平民百姓或許只能靠一把最普通的蒲扇、一碗最平常的井水來度過夏天。

在難熬的酷暑,普通人家最好的選擇就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裡,尋一個陰涼處,坐在躺椅上,一邊搖著蒲扇,一邊閉目養神,所謂“心靜自然涼”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