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是為了“贏在起跑線上”?怕是白費功夫咯

太長不看版

2歲前不用特意早教,不用買專門的早教用具,日常生活互動就是最好的早教。

極端貧乏單調的環境才會阻礙嬰兒的發育,普通家庭正常照料者不會造成問題。

嬰兒如有發育問題,往往是緣於疾病,不是因為缺乏早教。

發育遲緩的嬰兒必須早干預,發育正常的嬰兒順其自然就好。

雙語嬰兒需要在日常互動裡培養,你跟嬰兒說的話裡必須至少1/3是外語才行。聽錄音、看影片的用處不大。

早教是為了“贏在起跑線上”?怕是白費功夫咯

圖|pixabay

孩子才出生,很多大人就開始急著早教了。

其實我並不反對早教——如果早教的目的在於:

①讓孩子考上某個明星幼兒園;

②讓孩子早早學會多門語言;

③安撫家長的焦慮之心;

④反正家長閒著也是閒著;

⑤已經請了專人進行早教,感覺多教點更回本;

⑥嬰兒沉迷於早教玩具無法自拔,不需要人陪,節省了大人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玩具請多多推薦給我)

……

那麼,完全可以進行早教。

但如果早教的目的是“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上,就要考慮早教帶來的

效果是否能持續到成年,對一生又會有多少影響?花在早教上的時間精力金錢,是否可以花在更好的地方?

“好”有上限

早教之於嬰兒,有點像營養之於健康、金錢之於幸福感。

當一個人營養非常不足的時候,絕對健康很差。然而,營養充足均衡到一定程度,再往上加,也不能提升多少健康。早教也是如此。

如果家長虐待嬰兒,極端忽視嬰兒的話,絕對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如果要給予正面影響的話,達到“普通水準”就足夠了。

壞無止境,好有上限。

早教是為了“贏在起跑線上”?怕是白費功夫咯

為什麼呢?因為

嬰兒生來就是能適應各種環境的

。嬰兒能學會各種母語,愛上各地口味,習慣各色習俗,依戀各類(正常性格範圍內的)家長……

不但如此,

嬰兒天生就知道,什麼階段要去尋求哪些“輸入”,練習哪些“輸出”

:在學習語言的敏感期,ta自然會更注意你口中發出的聲音,而不是去模仿雨滴風吹鳥鳴。在發育到可以抓滾爬走的時候,ta也自然會努力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

0~2歲這個階段的大腦發育,是所謂“

經驗-預期型腦發育

”(experience-expectantbraingrowth)。嬰兒們看人臉,看其他物體,聽說話聲,聽其他聲音,被大人喂吃喂喝,自己吃吃喝喝,洗澡,穿衣服,觸控東西,探索環境……

在這些過程裡,他們的視覺、聽覺、運動、社交、情緒、語言等等能力,都會飛速發展。

至於家長們重視的識字、算數、音樂、美術……這些都是

2歲以後的事情

。拉小提琴也好,書寫文字也好,所有特殊技能的學習,都不必急著在生命裡的頭幾年進行。

大腦可以終身學習,不斷提高,進行所謂的

“經驗-依賴型腦發育”

(experience-de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