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出版發行,深挖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之力作!

聚焦健康中國 秘方(第一健康報道 融媒體中心)

宮廷醫學作為研究宮廷內醫事制度和醫療技術的醫學,積聚了歷代眾多中醫藥精英的集體智慧,始終代表著中國傳統醫學發展的方向和各朝代當時的最高醫療水平,蘊含著極大的研究價值。

近日,深挖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之力作《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正式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委、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京春教授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著名清代宮廷醫藥檔案研究專家陳可冀教授主審。

探本溯源 深挖76部原始醫籍和40餘位宮廷御醫經驗

陳可冀院士在序言中指出,中國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發展程序中,中醫藥學術的發明創造與技術進步備受國際醫藥學術界所關注還在於現存珍貴的中醫藥古籍多達一萬餘種,從業傳統醫療技術防治疾病的醫療人員遍佈世界五大洲,為全球人民服務,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民眾的歡迎與愛戴。在中國綿長的數千年曆史與醫療實踐程序中,宮廷醫藥學也有輝煌的成就。中醫藥學典籍及內廷醫療經驗記載,可窺見一斑。此次新書的出版發行,對我國傳統醫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一件大有益之舉。

《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出版發行,深挖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之力作!

據介紹,該書以歷史朝代為經緯,共梳理76部現存原始醫籍,選取40餘位宮廷御醫,探本溯源,深度挖掘其“宮廷淵源”、“內容精要”、“名方名藥”、“臨床運用”、“後世影響”等內容,整理彙編成醫經類、診法類、方書類、本草類、臨證各科類、醫案醫論醫話類、綜合醫書類、針灸推拿類、食療養生類九大部分。採用學術源流與現代文獻研究相聯合的方法,結合作者多年臨證經驗,對臨床常見疾病特別是心繫病證進行深入探究,不僅融匯了古代宮廷醫療學術思想,且吸納了現代醫學臨床診療成果,加以分析,同時附有較多美容、養生等秘方秘法。

該書不僅內涵豐富,封面設計也獨具匠心。整體封面以具有“宋畫第一”美稱的北宋范寬作品《溪山行旅圖》做底,畫卷上還有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御書之寶”的印鑑,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封面中間鑲嵌的是時有“畫聖”之稱的北齊世祖時的宮廷御用畫家楊子華作品《北齊校書圖》,圖卷反應的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和文士高幹和等11人負責刊定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的情景,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融古薈今 宮廷醫學傳承研究之路任重道遠

作為陳可冀院士全國學術傳承人和知名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家,張京春教授數十年來還在潛心於研究歷代宮廷醫療經驗與著述用於指導臨床。

近年來,張京春又對我國曆史上關於宮廷醫療經驗的相關典籍及文獻著述進行整理研究,終於編撰成百萬餘字的《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一書。

張京春表示,宮廷醫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先秦時期,扁鵲診齊桓侯,開“治未病”之先河。漢代神醫華佗制“麻沸散”,創“五禽戲”,撰最早內科學專著《中藏經》。魏晉南北朝,太醫令王叔和撰寫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隋唐時期,藥王孫思邈曾受邀於隋唐兩代帝王宮廷巡診,所著《千金方》集唐以前醫學之大成,其中開篇的《大醫精誠》為闡述醫德醫風之典範。宋代,官修方書《太平聖惠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聖濟總錄》載諸多名方名藥,其中蘇合香丸、安息香丸等集芳香溫通之大成。遼金元時期,御醫忽思慧著世界上最早的飲食衛生與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明時期,周定王朱橚(sù)主持彙編的《普濟方》,是我國曆代以來最大的一部方書;太醫院判李時珍撰成享譽世界的博物學鉅著《本草綱目》。有清以來,由太醫院右院判吳謙等奉乾隆皇帝之命主持編撰的《醫宗金鑑》,是一部最完善又最簡要的綜合性醫書。上述珍貴宮廷醫學文獻,一直被後世奉為經典。

“宮廷醫學的傳承挖掘探究之路任重道遠,宮廷醫學的鉅著不能廣為人知,對於著名御醫龔廷賢、戴思恭、盛寅、董宿、徐春甫、許國禎等的傳記及論著也知之甚少,宮廷醫學留給後世的診療經驗、秘方秘藥、養生方法等寶貴的醫學遺產瀕臨失傳。身居六朝古都所在地的北京市中醫局及北京中醫藥學會肩負起振興中國宮廷醫學的重大歷史使命,支援我們成立了首個宮廷醫學研究領域的專業學術團體——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

作為創會主任委員,我有責任承擔起全面開展宮廷醫學研究的責任。”張京春說,本書基於宮廷醫學亟待研究的緊迫性,以宮廷醫學現存文獻作為切入點,旨在挖掘出更多、更好、更實用的宮廷醫學成果,為傳承、發展、弘揚宮廷醫學這一中醫藥瑰寶中之集大成者,做一些紮紮實實的工作。(據新華網)

(責編 薄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