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暖流科技」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透過AI技術閉環打造智慧供...

36氪獲悉,近期北京暖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暖流科技”)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創新工場領投,飛凡創投和盛景嘉成聯合投資。暖流科技創始人劉蘭斌博士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生態鏈的完善和市場加速拓展等。

暖流科技成立於2015年9月,是國內一家核心技術全自研的智慧供熱運營服務商。暖流科技自主研發了適應供熱系統全場景的智慧感測器、控制器等工業物聯網硬體和工業網際網路架構,並基於3D快速建模技術、線上模擬技術、AI演算法的數字孿生體系,建立起了以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智慧能源“AIoT+SaaS”平臺,可為供熱企業提供“源、網、站、端”全系統解決方案。

36氪首發 |「暖流科技」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透過AI技術閉環打造智慧供...

暖流科技智慧供熱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雙碳戰略的實施,供熱市場和供熱企業的精細化運營需求也在增加,粗放式的供熱管理狀態既不利於資源的高效利用,也無法給企業帶來實際利益,更不利於2060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北方供熱面積152億平發米,年能源消耗摺合標煤2。13億噸,碳排放量達5。5億噸,隨著城市新建建築增加以及供暖線南移,供熱面積還將進一步增長。相關資料還顯示,利用AIoT等技術,實現供熱精細化運營,在不影響使用者用熱品質的情況下,可降低15%~20%的供熱能耗和碳排放。

劉蘭斌表示,我國供熱企業運營模式長期不變,但隨著物聯網和AI技術的發展,工業資料的採集和利用已經十分成熟,應用成本也在降低,其完全可以賦能供熱行業。

劉蘭斌認為,要實現供熱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首先要解決資料問題,即透過智慧化的硬體裝置來完成資料的採集及傳輸。為此,暖流科技開發了智慧無線溫壓感測器、FinLink智慧集控器、溫溼度檢測儀等裝置。

供熱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目前市面上多數的感測器採用有線傳輸方式,當既有系統需要資訊化改造時會極其不便,比如需要考慮控制櫃中的點位數量是否冗餘,佈線安裝施工複雜,除錯需要專業電氣人員。

劉蘭斌對36氪說:“目前市場上適用於供熱管線的智慧溫壓感測器比較少,在考慮資料精度、成本、穩定性等因素後,我們認為必須要產出自己的智慧感測器產品。”

從暖流科技的企業資料來看,其智慧無線感測器擁有較高的整合度,相較於傳統感測器,能夠實現溫度、壓力引數的同時測量、同時傳輸,同時無需佈線,能夠做到即插即用。目前暖流科技的智慧無線感測器均在深圳進行生產。

由於供熱系統是利用管網輸送熱量來為終端提供服務的,因此管網的空間資訊同樣也是供熱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劉蘭斌表示,為了減少了傳統二維熱網的資料偏差,暖流科技研發了快速3D建模技術,以三維模型模擬模擬供熱系統。

36氪首發 |「暖流科技」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透過AI技術閉環打造智慧供...

暖流科技模擬系統

該系統一方面可及時發現管網中存在的漏點或故障,另一方面,也可透過模擬資料訓練演算法,並最終透過SaaS平臺向客戶提供運營管理價值。

在最上層的SaaS平臺產品上,暖流科技利用AI演算法,可以實現供熱系統的“負荷自預測”、“熱量自調節”、“故障自診斷”和“排程自最佳化”。劉蘭斌解釋說:“供熱系統需要依據天氣和當地建築保溫狀況、系統形式等適時調控,而暖流科技的SaaS平臺可精準預測使用者端的供熱需求,同時根據供熱企業的熱源型別、管網狀態、建築結構做出經濟效益最大化及供熱效率最大化的AI調控決策。”

與一般供熱企業SaaS平臺不同的是,暖流科技並沒有僅僅給出調控建議,而是與供熱企業的控制系統直接聯通,透過感測器資料、模擬模擬系統及SaaS平臺直接將調控決策下達至控制端,從而實現智慧運營閉環。

這種技術路線會面臨一定的客戶系統改造的交付壓力,但好處在於其可以避免決策執行時人為因素影響,同時實現了資料運營價值的最大化,保證瞭解決方案的完整性,能夠更直觀地為供熱企業帶來價值。

目前,暖流科技 以“AIoT+SaaS平臺”整套解決方案落地為主要業務模式。2020年底,暖流科技以合同能源管理效果付費模式服務了鄭州某個供熱專案,當年採暖季為使用者節能28%,減少碳排放45015噸,節能效益1175萬元,暖流科技獲得效益分享金超千萬元。

此外,今年冬奧會暖流科技還成功中標了今年冬奧會智慧供熱安全保障專案,負責了張家口冬奧核心賽區及崇禮主城區供熱執行的安全、應急保障工作,用技術為正在進行中的冬奧會保駕護航。

目前暖流科技共有員工50餘人,業務覆蓋了15個省份及直轄市,運營面積超過1。5億平方米。劉蘭斌表示今年暖流科技的營收規模預計將超億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