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從節壽橋往西是錦溪古鎮的南塘街與三圖街。北岸為南塘街,南岸則為三圖街。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南塘街與三圖街上也有不少上了年份的老宅,仿似還有人居住。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裡和橋,俗稱南塘橋,始建於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重建於清乾隆十二年,為錦溪諸古橋中最古老,跨度最高大之石拱橋。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裡和橋又為明代“錦溪八景”之一的“古井風亭”所在地。據說以前在錦溪南塘橋旁邊、觀音廟前,有六口古井,一株喬柏和一座風亭。夏天的時候綠樹成蔭,湖水清澈,涼風習習,人在橋上走,船從橋下過,一派讓人心曠神怡的水鄉風景,這也是錦溪八景之一“古井風亭”的由來。明書畫詩三棲大家文徵明有詩稱讚:改邑何妨舊井存,苔花翦翦玉欄春。軲轆聲聲千年澤,不是郵亭閱古人。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南塘街的長廊,地上青磚人字拼接鋪設,古意盎然。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南塘街上游人很少,大多是來看裡河橋的。靜靜然,安謐閒適。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對岸三圖街上以普通民居為主,似乎變化不大。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三圖街東端有一座臨水老屋,古色古香,屋頂中間平兩端高高翹起,似元寶狀,當初建它的主人或是想寓意“招財進寶”。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回到下塘街上,一路向北,去看看古鎮北部的幾座古橋。對面的古橋,是之前經過的位於上塘街上的中和橋。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古時錦溪中和橋附近最為繁華!這裡河面寬闊,不少漁船在這裡捕魚、賣魚,很多居民生火做飯也在這裡。有詩云“橋畔桃柳紛披,兩岸綠浪掩映,中流網影參差”,這便是錦溪八景之一的“錦溪漁唱”之景了。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沿著下塘街一路向北,過長壽路,就到了下塘街的北段。這裡主要是古鎮居民區,罕有店鋪商家,遊客一般很少走到這裡。對岸臨河的埠頭上建有亭欄,小巧精緻。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紅木橋,原名虹木橋,因橋身木製故名。座落於市河北尾、東西通架。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里人王耀樞、陸誕英、王維英、王際華、陸宏嗣、陸昌嗣、柴韞又、王介盈等捐資重建,單孔梁橋。1972年因破損改建為水泥橋,2001年恢復為石樑木欄橋。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和所有的水鄉一樣,河水從古鎮中央穿過,於是沿著河水的左右兩側便成了主幹道。從主幹道向兩邊,是一條條縱深出去的小巷。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河岸邊的老樹枝繁葉茂,在河面上映下了濃濃的綠蔭。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古鎮中住的大部分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水鄉人,他們依然不緊不慢地過著自己的生活。那些充滿著生活滋味的鹹菜缸、洗澡盆、蘿蔔乾、洗衣磚,晾衣繩,匯聚成了江南小鎮的味道。

金波玉浪——錦溪古鎮

沿下塘街繼續北行,這裡又有一條東西向河流與市河交匯。河口有座花崗岩單孔全環形古拱橋,名為天水橋,俗稱北觀音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