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自知道僑文化博物館即將試運營的訊息後

仲愷人就充滿了期待

目前,僑文化博物館正在試營業階段

相信很快就能面向大眾開放啦!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惠州作為著名的僑鄉,當年成立了兩大華僑農場,潼僑鎮前身惠陽潼湖華僑農場就是其中之一。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批華僑落戶於此,相繼有8000多僑民在這裡開啟了他們新的人生。

在過去這段時間裡,僑民們身上攜帶的外來文化與惠州本土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僑文化。基於此,潼橋鎮從2013年起,就將當地紅色文化、僑文化、農場文化挖掘融合,開始修建惠州僑文化博物館,目前該館已進入試運營階段,近期將正式對外開放。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博物館透過徵集物件展現僑文化

展廳:三展區十主題展現僑史

在潼僑鎮的潼僑公園,一組白色的人物雕像格外引人矚目:5座男女人像依次排列,排頭的男子頷首微笑,戴著越南特色的帽子,拖著行李箱;後面跟著的幾個人物有的戴著斗笠,有的頭頂包裹,充滿東南亞風情……雕像下面的文字記載顯示:1966年籌建潼僑華僑農場,歸僑漂洋過海來到潼僑鎮安居。“這是歸僑僑眷的生活印跡,我們要將歸僑歷史固化下來,留給後人。”潼僑鎮僑聯相關負責人說。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雕像再現當年歸僑在農場勞作的情形

沿著潼僑公園往裡走,即可看到一塊特色的石碑,石碑上刻著“僑”字,石碑身後是一座嶄新的博物館,外牆上打著明顯的標誌“惠州僑文化博物館”,目前該館正進入試運營階段。站在門口,耳畔迴響著宣傳片裡潼僑歷史的介紹,窗外依稀可見當年歸僑們開闢的茶園。恍惚之間,記者彷彿看見了他們當年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建設家鄉的情景。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浮雕上呈現歸僑豐富多彩的生活

這是惠州唯一一座展示僑鄉文化的博物館,館內分為僑鄉、僑心、僑情三大展區,內設華僑溯源、僑鄉惠州、情繫鄉梓、愛僑護僑、僑鄉興旺(內設城鎮新顏、安居樂業、僑鄉風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時代加速發展)等10個展示板塊。透過實物還原、圖片文字記載和多媒體影像展示等方式,再現當年歷史:一代代歸僑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在荒丘起伏、雜草叢生、房屋破舊、百廢待興的農場,潑灑汗水、開荒拓土、發展生產、建設家鄉……

據瞭解,潼僑公園結合僑文化設計而建,漫步其中,隨處可見僑文化符號,以便讓大家瞭解潼僑鎮和華僑農場的歷史。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潼僑公園浮雕再現農場生產場景

目標:建成一流僑文化交流基地

“惠州作為著名的僑鄉,僑文化非常豐富,修建僑文化博物館,對於惠州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意義。”惠州市僑聯三級調研員周偉清如是說。

惠州僑文化博物館建設共投入2200多萬元,潼僑鎮從2013年開始收集具有僑文化特色的物件,包括歸僑從東南亞帶回來的物品,以及華僑農場時期的物品、圖片等,印尼的安格隆、緬甸的銅砂鍋和越南的鈦煲、紙幣等都在其列,目標是建成省內乃至全國一流歸難僑史展示和僑文化交流基地。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當年僑民生活用品

惠州學院政法學院歷史系教授、中國現代史學會會員徐旭陽表示,當前惠州的僑文化雖豐富,但缺乏系統,僑文化博物館要擔起使命,做好惠州僑文化的傳播載體。

“僑文化博物館首先要做好定位與宣傳兩件事。就惠州而言,定位服務大灣區城市群為最佳。同時要藉助惠州其他旅遊資源的力量。惠州正根據不同的遊客群體和區域風格,推出一日遊、兩日遊、三日遊等不同的旅遊模式,僑文化博物館可融入其中,並以此向遊客推薦。”徐旭陽說。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當年僑民生活用品

單就僑文化博物館長遠發展來說,他表示,若僅是單一的模式,對遊客的吸引力是有限的。他建議,惠州首先應不斷補充、豐富僑文化博物館中展示的內容;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上市民感興趣的其他專案,變單一的參觀景點為參觀 遊玩等多功能綜合體,這樣才能激發出僑文化博物館的活力。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僑文化博物館

歸僑故事

8000多名歸僑在此安居樂業

據記載,潼僑鎮前身是建於1966年的國營潼湖華僑農場,曾先後安置了來自越南、印尼、緬甸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名歸難僑。2003年12月體制機制改革,設立潼僑鎮,現歸仲愷高新區管轄。

時間的指標撥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華人在國外受到排擠,大批僑民被迫舉家回國,其後被分別安置到全國各地的華僑農場。潼湖華僑農場自1966年11月迎來第一位歸僑,此後的一年內,總共接待並安置印尼和緬甸等國歸僑400戶共1357人。隨後逐年逐批接僑,至今接收了來自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名歸國華僑。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潼僑公園雕塑再現歸僑場景

昔日邊建房邊開荒生產

建立初期,潼湖華僑農場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只有荒山、灘頭、窪地,荒山土地貧瘠,灘頭晴天裂、雨天淹,窪地一片沼澤,爛泥齊腰深。每年5月至9月,潼湖被淹浸在洪水之中,方圓十幾裡白茫茫一片,有“一日大雨水汪汪,三日無雨田龜裂”之說。

“記得剛來農場的時候,每天出門,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一家四口擠在小小的破舊泥瓦房裡。”家住僑安花園的黃瑞豐、李梅英夫婦回憶道,農場當時的環境和生活條件都相當簡陋,安置歸僑的瓦屋散落在幾個小山丘上,四周一片荒蕪和蒼涼。下雨的時候,雨水順著屋瓦的間隙,滴在房間的草蓆床上……

據介紹,潼湖華僑農場早期水利設施較少,通訊裝置缺乏,防災害能力差,於是邊建房、邊開荒、邊生產,抗洪、抗澇、抗旱成了工作重點。部分住房建好後,緊接著就開展了圍堤、挖渠、開荒、造田、興修水利等工作,同時接待、安置歸難僑。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上世紀60年代的潼湖農場(資料圖)

文化交融造就異域特色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省、市的各類優惠政策下,潼湖華僑農場斥資大力興建廠房,積極引進外資企業進駐,經濟總量不斷壯大,職工生活普遍得到改善。潼湖華僑農場的交通運輸、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各項事業和社會治理都獲得長足發展。2003年12月,惠州市潼湖經濟管理區撤銷,潼僑鎮設立。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潼僑已不同於往日,文化上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中以飲食文化最為突出。在潼僑市場,隨時都找得到具有東南亞風味的美食。

潼湖華僑農場的歸難僑大多來自東南亞地區,他們將東南亞美食文化帶回了國。黃瑞豐、李梅英夫婦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是印尼歸僑,現在在潼僑市場租了個檔口,每日做千層糕、九層糕、糯米餈等印尼風味糕點售賣。“每日做的量有限,基本上半天就賣完了,要趕早來買,晚了就沒得了。”市民李先生說。

揭秘!仲愷僑文化博物館即將開館,看看有啥值得期待的?

潼僑市場附近,還藏著一種腸粉。不同於廣式腸粉,這是屬於潼僑獨特的味道——越南腸粉。越南腸粉涼涼的,米皮裡裹著一些木耳粒、洋蔥粒、豬肉粒。上面還有些炸紅蔥頭點綴,增添了一股迷人的蔥香。搭配上老闆自制的“特調越南甜醋汁”,酸酸甜甜“專治”各種食慾不振。

潼僑綠茶打響惠州品牌

提起潼僑,不少人立馬會想到“潼僑綠茶”。潼僑綠茶於1967年開始種植,茶葉生產跟水產養殖、水稻種植一起,成為農場的三大支柱產業。在上世紀80年代茶場達到最高峰,茶園面積達2000畝。

據介紹,潼僑綠茶是由水仙、黃旦、梅佔、茗花、雲南大葉等十多種優質茶種精心配製而成,茶香濃郁、甘甜可口、回味悠長。2007年5月份,“潼橋”牌綠茶系列入選中國名優產品行列,是惠州茶葉類唯一入選品牌;2013年,“潼僑綠茶”當選為“市民最喜愛的惠州十大農產品”。

看完介紹的你

是不是更加迫不及待啦?

等到僑文化博物館正式開放後

大家可記得去感受下歸僑文化

體驗東南亞風情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