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有一個成語叫聲東擊西,人們耳熟能詳。另有一個典故說的也是聲東擊西的意思,同樣也是成語,相信人人能說會用,它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與韓信有關,與漢中有關。

明修棧道的故事就發生在漢中市區以北十多公里的古褒斜道,今名石門棧道。

石門棧道迎賓鑼鼓敲起來

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這是不能不去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如今,不少名山大川都興起一股修棧道之風,在懸崖峭壁之上下功夫,特別是修建玻璃棧道,以此吸引遊客。但你可知道,棧道的“祖宗”在漢中,首屈一指的是古褒斜道、陳倉道……

漢中位於秦嶺以南、大巴山以北,群山環饒,是塊不大的平地,古時交通極為不便。春秋戰國時期,先人們在此修築起幾條棧道。漢中往北分別有4條,從東到西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這些綿延在群山之中的棧道,條條都有二三百公里,沒有一二十天不可能走到棧道的盡頭。

其中,褒斜道最為有名。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第一美女褒姒的故鄉就在褒斜道的南口,亦即靠近漢中市區的地方,二是褒斜道相對好走些,故走的人較多。後來劉邦去世400多年後魏軍伐蜀,鍾會率大軍走的就是褒斜道,也就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斜谷”。

當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同時把秦朝都城咸陽所在的關中地區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把守。項羽的真實目的,是把劉邦“關”在漢中,讓他去偏遠的蜀地混,想向東北發展敵兵重重。劉邦表面上服從領導安排,帶兵開往南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走過的棧道放了一把火。燒燬棧道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防禦,另一方面是為了迷惑項羽,使其鬆懈對自己的戒備:劉邦認慫了,不會再回關中攪局。

但俗話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劉邦心比天高,並非池中物,哪會偏安蜀中一隅?到了南鄭,他秣馬厲兵,僅停留4個月,就準備殺回關中。於是,剛被拜為大將的韓信派出少部分士兵去修復被燒燬的褒斜道,暗中卻和劉邦統率大軍,悄悄往西進入陳倉道,神不知鬼不覺地翻越秦嶺,突降大散關,打敗雍王章邯,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劉邦全部佔領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為以後建立漢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過。這是韓信的智慧,千百年來軍事迷們一直對此津津樂道。

東漢時,褒斜道南口附近因鑿出一個大石洞,長近20米,寬4米多,洞內可以行車,故此洞被稱為石門,據此成為世界上第一條“公路隧道”。

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天下第一”的石門

如今的石門棧道成了4A景區。不過,這已經不是古棧道。50年前,當地為了修建石門水電站,在褒河上築起大壩,古棧道全部被淹。如今的石門棧道,是在原棧道位置抬高70米而修築的,用於發展旅遊事業。

11月下旬,記者行走在石門棧道上,看著遠方的崇山峻嶺,耳畔彷彿一片金戈鐵馬之聲。

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此時,因水電站在維修,庫中之水盡放。遊人走在石門棧道上,已經看不到清清褒河河水。棧道旁每隔二三十米,就插著一面“漢”旗,彷彿這裡仍然是漢家的天下。

既然棧道的“祖宗”在漢中,修建旅遊用途的石門棧道時在普及棧道知識方面下了功夫,沿途複製了7種棧道形式,如依坡搭架式、平梁立柱式、石積式、斜撐式和多層平梁加棚蓋式。遊人行走其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並且展開想象的翅膀,回憶當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火熱場面。

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山瀾漫筆|漢中行(二)走褒斜古道,感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圖片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喻山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