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的船隊都快跑到非洲好望角了, 為啥大明沒有開啟大航海時代

鄭和的船隊都快跑到非洲好望角了, 為啥大明沒有開啟大航海時代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公元1405年,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開啟了第一次下西洋的的壯舉,光船隻就240多艘,攜帶了大量的陶瓷絲綢,這240多艘船裡有63艘航海寶船,最大的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明史·兵志》記載:“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一百多年以後,葡萄牙的麥哲倫和西班牙的哥倫布才開著那幾條破船率領幾百人開啟了環球之旅。

在如此好的情況下,為啥大明沒有開啟大航海時代,反而歐洲人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呢?首先目的就不同,麥哲倫哥倫布環球航行就是為了尋找金銀,尋找新大陸,開闢遠洋貿易。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可能有兩個,第一是宣揚大明的武力和國威,大明成祖朱棣在打敗蒙古後,自認為天下第一,並不滿足於周邊屬國的臣服,欲使四方蠻夷皆臣服於大明,《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鄭和船隊後面完全沒有民間船隊跟隨,與各國的貿易完全是官方貿易。第二就是到海外尋找建文帝,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最後攻下國都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火燒皇宮,但卻不知所蹤,朱允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這讓坐在那個龍椅上的朱棣簡直如坐針氈,本來他這皇位就來路不正,朱允炆乃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孫,如果不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怎麼會讓貼身太監鄭和連續七次下西洋呢,《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明朝滅亡太早,雖然太祖朱元璋開啟了海禁政策,但是到了大明中後期時明政府對所謂海禁基本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民間同東南亞日本甚至歐洲等國的海外貿易極其發達,其實很多日本倭寇來中國都是要貿易的欠款的。明中後期大明的“內閣制”已基本見雛形,內閣可以對皇帝的命令封還不執行,皇帝也可以對內閣的建議留中不執行,南方資本主義萌芽已經蓬勃發展。就算大明開啟不了大航海時代,如果不是滅亡的太早,也會緊跟大航海時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