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見證滄桑鉅變 鏡頭記錄奮進宿遷丨“案裡”說,百年沭陽真是“遷...

一個老檔案,輕聲低吟,訴說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一份新影像,跨越時空,記錄著一個蓬勃向上的發展歷程;

……

盛世勝景繪華章,無限江山入畫卷。近日,記者走進沭陽檔案館、博物館、沭陽城區等處,從一份份珍貴的歷史資料裡,觸控這片熱土,在悠悠歷史長河裡鐫刻下的珍貴的記憶、時代的變遷、輝煌的鉅變

檔案見證滄桑鉅變 鏡頭記錄奮進宿遷丨“案裡”說,百年沭陽真是“遷...

不同時期的沭陽上海路 周東翔 攝

檔案見證滄桑鉅變 鏡頭記錄奮進宿遷丨“案裡”說,百年沭陽真是“遷...

吳印鹹作品《曉市》

黑白的圖片、高高的城牆、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採訪中,經過多方尋找、聯絡,幾張珍貴的歷史資料圖片映入眼簾,而圖片上的建築,正是上個世紀20年代的沭陽老城面貌。

“這張圖片是民國時期沭陽疏浚環城河的照片,從照片上來看,有一個高高的城牆和一扇門。另外一張照片,據說是沭陽老城南門迎薰門的舊照。”沭陽縣博物館工作人員田帥介紹,這兩張照片是一位收藏家提供的,城牆下的門疑似是小南門。

對此,沭陽縣文化名人楊鶴高介紹,昔日的沭陽老城只有一條主街道,道路兩旁有許多小街窄巷。那些街道,有的因人而名,有的因事而名,也有的因物冠名,給沭陽城披上了神奇而有趣的色彩。比如騾馬街、郝巷、澡堂巷等。小南門位於沭陽城區文峰巷附近,文峰巷則位於原人民劇場西處,文峰巷北首的河口上有文峰橋,文峰巷西邊是紫陽觀巷,又稱紫陽街。

據《民國沭陽縣誌》記載,沭陽城正東門曰承暉,正西門曰宣義,正南門曰迎薰,沿東數十步小南門曰聚奎。形式如船,故無北門。其中迎薰門,據《沭陽縣誌》記載:(光緒)二十九年,因為迎薰門樓將要倒塌,危及行人,經商議,決定將其拆除。

“這是一張特別珍貴的照片,名為《曉市》,是我國著名攝影大師吳印鹹拍攝的,拍攝時間為1923年。還有一張是沭城文峰木橋,拍攝於1926年,也是吳印鹹拍攝的。”沭陽縣檔案館盧璐介紹,這兩張照片非常有價值,凝滯了時光,見證了歲月。

說起《曉市》,那是吳印鹹從上海一所美術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一邊在學校教書,一邊利用業餘時間拍攝的。畫面中的城門是承暉門,煙霧瀰漫的古老城門下,人們為生計奔波而忙碌,充滿濃濃的煙火氣息。

檔案見證滄桑鉅變 鏡頭記錄奮進宿遷丨“案裡”說,百年沭陽真是“遷...

沭陽善待橋的變遷 周東翔 攝

時光的車輪不停地旋轉,可帶不走的是深藏於內心深處的記憶。那些或清晰或漸遠的記憶,深深淺淺地被膠片定格。

“這些照片是我拍攝的,大多都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沭陽城的景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沭陽攝影愛好者周東翔說,這些照片幾乎都在同一緯度拍攝,透過照片,大家就一目瞭然地看到沭陽發生的巨大變化。

對於沭陽人來說,對人民路、上海路和南京路的記憶特別深刻。“你看這裡是沭河橋,橋東首就是今天的批發市場。畫面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你可以看到那個時候的人們出行大多騎腳踏車或者步行,道路兩邊的房屋也是瓦房居多。”周東翔說,還有這張照片裡,很多人在扒河,這個場景位於現在的沭陽縣大酒店西側,這座橋是善待橋。上海路的三幅照片分別拍攝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和現在,城市面貌發生的變化令人讚歎。

說起過去,很多沭陽人都會想起曾經矗立在人民路、南京路上的幾座雕塑。“也記不清是哪一年了,大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作為代表參加了當時的雕塑研討會。”楊鶴高說,至今他還記得,當時參會的都是對沭陽縣城市文化有所研究的人。最終,會議決定設計四座雕塑:“沈括像”“石榴仙子”“奔馬騰飛”“托起明天的太陽”。

“時任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的姜西,他是沭陽人,十分關心家鄉變化。”楊鶴高說,透過姜西聯絡到了4位雕塑專家,每位設計一座雕塑,其中,“石榴仙子”的作者就是國家一級雕塑師吳顯林。後來“石榴仙子”被搬遷到沭陽縣南湖公園。

“沈括曾任沭陽主簿,1988年冬,沭陽縣十字鄉(現沭陽縣沭城鎮十字街道),在沭水河畔,建立沈公亭立有沈公碑;繼而沭陽縣政府在沭城中心立有沈括塑像。”楊鶴高說,沈括像起初矗立在城區人民路東側的花園廣場上,這座雕像的到來也正遂了曾任沭陽知縣袁枚的“沈括還應祀此鄉”的夙願。

2009年,沭陽在推進東部城區發展的程序中,一座以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命名的“沭陽夢溪植物園”誕生了。而在鬧市區“待”了近20年的沈括像,“喬遷”至此,從此有了新“家”。

車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在人們凝望雕塑的時候,在人們穿過一條條老舊街道的時候,在人們迎接初升太陽的時候,就這樣悄悄地走了,留下了勤勞勇敢的沭陽人不息的奮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放眼今天的沭陽,高樓大廈林立,一條條寬闊的道路縱橫交錯,一朵朵奔騰的浪花凝聚時代的風采……

資料顯示,2020年,沭陽地區生產總值(GDP)歷史性邁上1000億元臺階,達1011。20億元,比上年增長4。3%,位居蘇北縣市第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6。5%。先後入榜綜合實力、綠色發展等13個“全國百強縣”。

沭陽全縣上下樹牢“專案為王”理念,做到一切圍繞專案轉、一切圍繞專案幹,努力以專案大推進來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十三五”末,全縣機電裝備、家居製造、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分別達360億元、270億元和180億元。

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約佔全省四分之一、全國二十分之一,產業年銷售額超220億元,從業人員達32萬人。全縣擁有各類活躍網商4。5萬餘家,15個“中國淘寶鎮”,84個“中國淘寶村”。全國80%以上多肉植物從沭陽走入千家萬戶,花卉直播銷售額佔全國三分之一,平均每秒有11。5件快遞從沭陽發往世界各地。

近年來,沭陽縣依託豐富的花木資源優勢,堅持把滿足人們的需求作為發展核心,用“家庭客廳”的標準來打造“城市客廳”,從園林、水系、景觀、產業等方面精心佈局,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快建設美麗沭陽。透過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以“增花、增綠、增彩”為重點,精心打造“花園中的城市”底色,透過新建、改建綠地面積,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已達40。35%。

與“出門見綠、上街見花”相呼應,沭陽縣著力“活化”城市中的公園,留住歷史根脈,啟用時代記憶。目前,已建成虞姬生態園、夢溪植物園、法治公園、迎薰門遺址公園等多個主題公園。據沭陽縣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城北公園現狀,沭陽還全方位推動城北公園改造提升,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加快推動城北公園及地下停車場設施建設,高標準打造一個以植物為特色,集體育健身、休閒娛樂、科普教育、停車便利為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公園。

圍繞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沭陽還按照“塑特色、增活力、優管理”要求,下足“繡花”功夫,注重文化與創意、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突出“景”與“魂”的有機統一,助推城市美得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

如今,徜徉在沭陽城區,不經意間就會與分佈在各個橋、路等交通節點的“沭水之陽”“淮海戲韻”等一個個特色文化的新地標“相遇”。以花為媒、出門進園、處處有景,讓沭陽“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畫質越發精美,氣韻更加動人,也托起了市民“家門口”的幸福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