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的古長城在哪——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4)

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二十四)

靈壽的古長城在哪

文/蒐集整理 崔金山

靈壽的古長城在哪——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4)

凡去過八達嶺和金山嶺長城的人,無不為萬里長城的雄偉和古人的偉大創造所驚歎。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靈壽深山區,竟然也有一段古長城,而且比八達嶺長城還要古老!真是藏在深山人未識,只緣身在山巔中!

靈壽縣地處太行山東麓,縱長100公里。北枕駝梁,南飲滹沱,中貫磁河谷道,境內山巒綿亙,關隘林立,渡口扼塞,城池據險。越駝梁可出雲代塞外,跨滹沱直達華北平原。因此,靈壽自古以來就是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戰略要地。

據縣誌記載,北齊天保六年(531年)六月,發數郡民夫180萬於北邊築長城900裡,趙郡王高睿率軍督工,多次經過靈壽北境,縣內壯年男子全被役使赴工,給民眾造成巨大災難。經考證,靈壽的古長城應屬於北齊長城,後來儘管也有修建,但骨幹仍為北齊長城。長城主要分佈於今南營鄉,南起南營鄉西南隅的炮臺頂(1083),沿老虎窩(1244。3)、車軲駝(865米)、大駝(1524)諸山之脊,經南營鄉的大溝掌、神仙洞、抓麻、廟臺等村近側的群峰之巔,蜿蜒起伏,勢如龍蟒奔逐,伸向阜平縣界,總長約40公里。

該長城設有敵臺4座,全以山石砌成。中間有著名關塞白草口和車軲駝口。據清代縣誌,這兩個關口均隸屬於位於阜平與山西五臺交界的龍泉關,關城峻險堅固,至明清尚設官兵鎮守。

靈壽的古長城在哪——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4)

據靈壽縣誌載,白草口古時也稱百草口、白草溝口,在縣西北170裡。明正統九年(1444)九月,詔命於靈壽白草口等處築城垣,置軍戍守。府志載,白草口設百戶一員,軍20名,義官1員,民壯50名。車軲駝口古時也稱車孤駝口,府志載有軍5名,民壯20名,鄉夫25名。到清朝時,只剩白草口有駐軍。這兩個關口通山西五臺和大同。歷史上,我國西北部的突厥、契丹、金、蒙等駐雲州(大同)大軍入侵中原,多是出師大同,途經五臺南下,衝越靈壽古長城白草口、車軲駝口兩大關隘後彙集陳莊,向東南踐踏靈壽,攻陷恆州(即現今正定縣),再屠掠中原。據1992年縣誌記載,該長城仍存數段,最長一段300多米,寬3米,高約2米。

對於白草口,1992年縣誌說也稱為白羊關。古輿圖備考雲:白羊口(白羊關)在靈壽。但府志記載,白羊口(白羊關)系平山管,非靈壽地也。現在的平山縣有個白羊關村,在靠近山西的一個地方。因此,白羊關與白草口肯定不是一回事。至於白草口的位置,1992年縣誌稱在南營鄉北營村。但據傳說,白草口官兵的營盤地就在距白草口東南八里的慈河北岸,這些營盤延續到現代,就形成南營和北營村。也就是說,白草口應該在南北營的西北方向八里處。具體什麼位置,縣誌不明確,也無人考證。

車軲駝口位於南營鄉車軲駝山(854),即車軲駝村附近。近幾年,隨著車軲駝村旅遊的開發,古長城終於露出本來面目,展現在世人眼中。在網上搜索,發現一位叫儒警方圓筆名的靈壽人發了一篇《靈壽,車軲轆坨景區神奇的古茶樹》的文章,使我終於見到了家鄉的古長城。

靈壽的內長城,包括其他地區的外長城,都是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當國家大統時,這些長城就失去了作用,並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消融。特別是隨著近些年旅遊開發,古老的長城很可能遭到人為破壞,甚至銷聲匿跡。古長城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靈壽的驕傲。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對古長城的保護,讓這1500年前的古蹟繼續傳之千秋萬代!

靈壽的古長城在哪——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24)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