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序言:以故宮建築為例,從宮殿的丹陛、勾欄、斗拱、再到屋簷、走獸等等建築構件上,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建築共性。

丹陛(宮殿的臺階)

殿門必有臺基,臺基必備丹陛。丹陛通常用白石造成,丹陛級數沒有固定的規律,寬的有一尺五六寸,窄的只有一尺一寸。高度為四寸到五寸。寬與高的比例也無規律。三出丹陛的中央階縱向三分,左右設級,中央鋪上雕有云龍圖案的石板。左右階的表面常刻有靈獸靈禽的淺浮雕,浮雕內容多是龍、鳳、鶴、虎、馬等的變形,並常常配以相應的裝飾雕紋。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石欄及望柱的構造

石欄(勾欄)

丹陛兩側及臺基周圍常有石欄,由寶珠望柱、尋杖、面枋、地袱、淨瓶、華板等形成。

寶珠望柱一般是六尺間隔豎起的方柱,表面縱向刻有木瓜紋。上部的寶珠與日本古代寶珠的意匠全然不同,均由雲龍、雲鳳的雕刻構成。但橋樑上的寶珠則用蓮花的變形或者用獅子的坐像。尋杖不用圓形,而用一種刳形。面枋與地袱都有直角形的斷面,在其側面一般雕上類似木瓜紋樣的圖案。方柱身上多雕雲彩的紋樣,但也能見到一些蓮葉的變形。淨瓶也是直角形,雕刻成木瓜形狀,左右的面枋和地袱之間以華板充填,這些也都雕上木瓜形。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臺基

臺基

殿門的臺基也使用白石,由三部分構成,分別稱為上枋、束腰、下枋。上下兩枋為刳形、束腰為垂直平面。上枋和石欄望柱之間挑出一個半身怪獸,張開的大嘴用於吐水。

臺基四角處有一種帶有角石意義的裝置,角上的怪獸在那角石上挺身而出。束腰上有淺浮雕刻出的卷草紋樣。下枋與底座相接的部分有一種裝飾性的紋樣雕刻,表示此為壇腳之意。

太和、中和、保和三殿的三層臺基之上更有一種白石做成的臺基,這種臺基與須彌座基本上具同等性質,上面有框,框上刻著卷草紋樣,下面是蓮花瓣,蓮花瓣接著束腰,束腰表面也刻著一種卷草紋樣。束腰下面是連續的仰蓮花紋,最下面也用框,框上刻著有支腳之意的裝飾性花紋。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柱礎

柱礎

柱礎也用白石來做。在一塊正方形上刻出圓形,並在上面立起圓柱。柱礎的覆盆般要大於柱子的直徑。柱徑、柱礎覆盆和柱礎的大小比例,乾清門是10比13。3和10比18。1,保和殿的外柱是10比20。4,內柱是10比20,年代的遠近並未對比例關係產生影響。有關柱和柱礎的連線方法如何,我未能進行實際檢驗。

鋪地

地面一般以石磚鋪陳,石磚面積大小為一尺五寸,厚度未能檢測。鋪法是細堤平鋪,不配用斜鋪法。石縫與建築的梁間平行,每一塊磚的邊緣一定是正對著下一塊的中間線。

柱都是圓柱,粗柱由數塊木材相拼而成。手法是將木片合成圓形,表面嵌上鐵箍,再用布類纏住,反覆塗抹用豬血拌成的泥漿,數次之後,表面再塗上硃紅色,最後塗上桐油才算完成。塗抹的厚度從木材表面算起要達到五分。柱子的直徑按照通例是底部最大,漸次向上遞減。但輪廓一定是保持直線,而不是所謂的凸肚形狀。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古建築構件:枋

枋的斷面為長方形,末端做成圓頭。每一根枋也是由數塊木材合成,嵌上鐵箍,緊結成為一根。裸柱方式時,有的只限用大額枋,有的小額枋和大額枋均用。除此之外都用彩繪枋。也有不用枋,楹柱之間全部用磚來充填的做法。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我國古建築構件:斗拱

斗拱

斗拱的設定方法與唐樣相仿。斗拱構件的尺寸大小不一,很難發現其中的規律。一般來講,斗拱的形狀都極為粗糙,尤以鬥款的曲線為甚。拱面上有升,而升都比較小。通常鬥腰小,鬥耳和鬥欹較大。拱件中有彩繪拱、翹,也有麻葉、菊花、螞蚱頭等,形狀都相當粗糙。

每一攢斗拱的大小很受限制,但用在柱頭上的柱頭科,大斗卻又大得出奇,幾乎與柱子的直徑相同。而每一攢的大小因受到限制,使得廂拱異常的短,但中央的十八斗三才升以及拱木的拽架又非常大。昂是從翹的末端刻出來的,所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昂。

簷部沒有斜蓋鬥板,也沒有蓋鬥板。“鬼鬥”就是把普通的鬥傾斜45度組裝起來而已。斗拱用在建築的內部、外部以及藻井的層層疊落上以供觀賞。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故宮建築的屋簷

屋簷

屋簷一般都是疊層,挑簷桁通常有曲線形的斷面,小連簷扁平,椽木之間插入閘擋板。有大連簷,但無瓦口木,在大連簷上直接鋪瓦。屋簷的反翹程度於殿門建築之上並不太大,相反於小巧的亭榭之上卻十分顯著。反翹起點大多較淺,應視為是從建築外端的第一楹開始。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故宮建築的屋頂

屋頂

殿門建築的屋頂按其等級,或為廡殿頂,或為歇山頂。當平面為方形時,屋頂就是方錐攢尖頂。另外還有圓錐攢尖或多角錐攢尖頂。屋頂的輪廓常常是有很大麴率的曲線,看上去幾乎像是從中央點就開始反翹了,給人的感覺是險峻激烈,不過,脊簷之間的曲度卻不是很大。總體來看,對建築整體而言,屋頂的配合可以說十分得當。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故宮建築瓦片

瓦作

宮城的瓦全部施有深黃色釉藥,即所謂的琉璃瓦或稱料瓦。鋪葺方法為大式瓦作,簡瓦的直徑往往大於間隔,也就是比仰瓦寬度的二分之一稍大一些。勾頭和滴水的紋樣常用雲龍。勾頭無論屋頂坡度情況如何都處於垂直的位置上,所以與屋頂的傾斜面形成鈍角。而滴水的位置一般都向外面傾斜,所以可以看到其與平瓦面相對形成的明顯鈍角。日光東照宮的銅葺手法與此相似。滴水的形狀也十分奇特,與日光廟的瓦形極其相似。

從丹陛勾欄、斗拱屋簷到屋簷走獸,十分鐘瞭解明清古建築的共性

故宮脊樑的走獸

走獸

走獸的形狀具有一種十分奇特的樣式。源自鴟吻,最終卻又失去了原形,似獸非獸,似龍非龍。總之,是一種既莊重又多少加上些滑稽成分的裝飾。正脊兩端的稱為正吻,垂脊上的稱為旁吻。中國建築法裡有五吉六壽之稱,五吉通五脊,六壽通六獸。正殿的屋頂為廡殿頂,自然會有五脊,與五脊相配,走獸自然就要有六個。

旁吻前面有一列鬼龍子,每一塊扣脊筒瓦上放一個,姿勢極富情趣。鬼龍子前面放一個騎著鳳凰的人像,相傳是周敬王之像,但緣由不詳。

正吻是一隻怪獸,張開巨口銜住正脊,頭部直折向上,卷而成尾。主要殿門的正吻上端都有一種裝置,從那裡垂下一條鎖鏈,末端連在瓦上。

圖文作者:魚幼微微,歡迎閱讀關注。請勿抄襲!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疑問,我會立即處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