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背後的歷史,一篇讓人驚詫的文章,背後的故事令人深思

高中語文課本里有篇《滕王閣序》,好像還是必背文章。此文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說它是駢文的巔峰似乎也不為過。相對鮮為人知的是,這篇鼎鼎大名的文章背後,其實還藏著一段十分震撼且有趣的歷史。《滕王閣序》出自王勃之手,此君名列“唐初四傑”之一,但單論光環而言,其他三位加起來恐怕都沒王勃強大。

王勃是天才,當時赫赫有名的神童,甚至用這些詞來形容他都是大大的低估。他就像是上輩子讀了一輩子書,轉世投胎時還忘了喝孟婆湯。王勃家族以聰慧博才而著稱,從數代前開始,老王家代代都有大文豪,成書立著名滿天下。遠的不說,王勃的爺爺王通是隋末那會兒的學界權威,德高望重;大爺王度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王勃的哥哥王勮也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天才,相傳11歲時寫東西便牛得不行,20歲中進士。

生在這樣一個家族裡,稍微不努力,稍微平庸一點兒,怕是就要整天挨來自家人的暴擊,不料王勃不但絲毫不遜於這些祖宗,甚至比他們還強。王勃“神童”到了何種地步?簡直令人髮指。

王勃6歲時,也就是在如今小朋友剛剛上小學那的那個年紀,他就已經常常作詩了。他寫的詩還不是幼稚的打油詩,被形容為“詞情英邁”,相當成熟。9歲時,大約“小學四年級”的王勃寫了十卷《指瑕》,把顏籀批註的《漢書》給批了個外焦裡爛。顏籀何許人也?此君字師古,是隋末唐初的巨匠,幾乎是《漢書》研究領域說一不二的權威。

12歲的王勃開始學醫,2年後小有所成;15歲嘗試謀職,次年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正六品,相當於現在的副處級。為了謀求入仕的機會,王勃寫了篇名為《乾元殿頌》的文章,託關係遞給了當朝皇帝唐高宗。後者看罷驚為天人,實在琢磨不明白這世上怎麼還會有這樣年少的英才?16歲的王勃就已經混到了常人奮鬥半輩子恐怕都不敢企及的高度。

入仕後的王勃變成了“創作永動機”,要他寫東西,只要把主題和要求給他,他提筆落下便才思泉湧汩汩不絕。很快,王勃被高宗的六兒子李賢挑中,入沛王府任修撰。史書描述李賢容貌俊美,才思敏捷,同樣是個天才。那會兒流行鬥雞,無論市井還是宮廷,人們閒著無聊都想整兩手。李賢更是鬥雞的骨灰級愛好者,聽說英王李顯鬥雞特厲害,想要切磋切磋,便命王勃寫篇鬥雞檄文。

王勃不辱使命,很快便完成《檄英王雞》一文,把一個玩笑式的東西寫得天花亂墜,就跟大唐帝國要出兵討伐他國似的。李賢看後樂得不行,鬥雞圈子裡更是炸開了鍋,爭相傳頌。誰料當這篇文章傳到高宗那兒時,皇帝不樂意了。他覺得這文章是錦裡藏針,想要挑撥皇子間的關係啊!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正因如此,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剝奪官職,成了無業遊民。

當時的王勃僅19歲,接下來的兩三年裡,他四處遊歷,增長見識同時結交朋友。頂著“唐初四傑之首”的名號,王勃所到之處都備受追捧。雖說遠離廟堂的王勃絲毫沒被冷落,但他仍對仕途心存期望。公元671年,王勃從四川一帶返回長安參加科選,在好友凌季友的推舉下擔任虢州參軍。任上,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事,王勃動了惻隱之心將其藏匿起來。

人不怕犯錯,就怕一錯再錯,後來王勃一琢磨,要是窩藏罪犯這種事兒被朝廷知道了,自己的官位不就又要完蛋?他一狠心偷偷把曹達給宰了。當然了,這事兒在歷史上還是頗具爭議的,畢竟王勃為人灑脫,同時也是個讀書人,性格不像陰狠之輩。有後來的學者猜測,王勃是被看不慣他的人給算計了,《舊唐書》中對此便有一番推測。

殺人是死罪,即便對方也是罪犯。王勃因此淪為階下囚,其父王福疇也因此連坐,從雍州司功參軍貶為交趾縣令。在當時,在交趾當官就好像把你派到塔克拉瑪干沙漠或是亞馬孫雨林深處當縣長一樣,鮮有人煙,根本就是流放。王勃自己坐牢也就罷了,連累父親一事對他的打擊遠超自己二度丟官,這也為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幸運的是,僅1年後,適逢高宗大赦天下,王勃死裡逃生。恢復自由身的他第一個念頭就是到交趾看望父親,雖然朝廷有意再給他官做,但接連兩次打擊讓王勃對仕途的熱情淡卻,婉言拒絕。雖然自斷仕途,他在文壇的身價依舊高得驚人。古人盛世修樓造塔,王勃途經洪都(今南昌)時,正巧碰上洪州軍區司令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者邀請王勃做客。在文人情懷的支配下,王勃欣然應邀。

其實,這場流傳千古的滕王閣文學派對是一場寫好劇本的秀,主角並不是王勃,他充其量只是個“客串嘉賓”。真正的主角是閻都督的女婿吳子章,後者早就精心準備了一篇,打算在這樣一場隆重的聚會上一鳴驚人,也好給老丈人臉上鍍鍍金。酒過三巡,當提出要作賦助興時,大夥兒十分默契地推讓,本來這活兒應“順理成章”地落到吳子章頭上時,不料不明真相的王勃半路截胡了。

按照當時的客套,席間作賦這種事應當由最德高望重的角色完成,那些長者都如此推辭,說啥不答應,演得假到了這份兒上,正常人不可能看不出來。眼看王勃跳出來攪局,閻都督當時就翻臉了,氣得拂袖而去。王勃倒是也心大,自顧自地寫了起來。最初幾句,閻都督還十分不屑,稱這種陳詞濫調連他都能寫;不料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裡時,都督實在是坐不住,甚至連面子也不要了,大喊著“妙啊”跑了出來現場觀摩。

當下再看,《滕王閣序》確實只能用完美來形容,其中既符合當時的文學邏輯,嚴格遵照格式,有對主人的客套話,有王勃本人的直抒胸臆,更何況寫景的部分又那樣飽含意境,即便是看不懂文言文,都能從中感受到一股仙氣,即便是故意來挑刺的,也會發現各方面都做到了無懈可擊,這樣的文章怎能不叫人折服?王勃雖然孤高,不屑人情世故,但他不是傻子,並非看不出這次聚會的名堂。據說他寫完後就匆匆告辭了,繼續踏上南方的旅途。

王勃如願見到了父親,了卻心願的他不日踏上歸途。誰料時值夏日,趕上汛期水流湍急,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身亡,時年僅26歲。同年晚些時候,唐高宗讀過《滕王閣序》後感慨萬千,當即召王勃入京。此時,皇帝才遺憾地得知,這位不世的英才居然已經隕落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