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關於“忍辱”這個問題,自古以來,世人對之就一直沒有一個完整的解讀。

現實中很多人不懂忍辱,甚至不屑忍辱。他們認為自己活在這個世上沒必要去承受別人的刁難挖苦,遇到了就應該主動迴應反擊。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越是忍辱,就等同於自己糟踐自己的人格自尊,甘於忍讓不順,是弱者獨有的表現,所以大多數人都是秉承著“士可殺不可辱”的態度處世。

然而也有一部分群體,面對“忍辱”有著與世人截然不同的看法,譬如佛門教派,就是如此。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昔日作為知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南師就曾在自己的開示講壇中,給諸弟子闡明過忍辱的本質。

在南師看來,所謂的“忍辱”,並非單純只是勸誡人們忍氣吞聲,憋一肚子火。而是遭逢違逆時,要有依舊可以保持內心平靜,不起嗔恨怨念的淡定。

它更像是一種善於截斷嗔恨、不為外界煩惱所動的通達智慧。南師所言字字誅心,讓人感悟深厚。

聽聞之餘,我也將南師所述簡要總結了一下,今日便在此與諸位分享,隨喜結緣,大家不妨看看南師是如何為大家剖析“忍辱”的,看完之後,相信你便會有一個嶄新的認知。

忍辱,是六度的中心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說到忍辱,南師表示:“普通人要修忍辱,小不忍則亂大謀;修佛人更要修忍辱,忍辱是佛門六度的中心,不修忍辱,難登菩薩地。”

南師所言的“佛門六度”即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換句話說,這是一個人禪修的秩序,也是學佛成道的必經之路。

那為什麼說忍辱是六度的中心點呢?對此南師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南師認為,學佛要先從佈施學起,佈施就等同於捨棄,捨棄什麼?簡單來講就是捨棄外緣俗物,如財富、不必要的情執等等。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從高層面來理解,那就是要捨棄一切在世俗中修來的習氣陋習,要改變自身,轉化自身,放下財富施捨給別人就是外佈施。

而萬緣放下,清空內心,成全自己,那就是內佈施,受惠的人也就是自己。

當自己此心足夠清淨了,沒有妄念了,就可以開始禪修的第二步驟了,即持戒。

心不清淨的持戒,那都是假的,吃不了苦,入不了定,唸佛誦經也是心慌意亂,以如此狀態修佛,怎麼修也修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如果自己內心清淨,念念清淨,那紙面上的戒律也就無所謂了,因為他本身就是戒了。心得以淨化了,一切惡的行為自然也就不會有了,故此,持戒這一關還是比較容易過的。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可忍辱最難辦,為什麼呢?就比如你正在佈施,清空自己的內心,修持戒律也很到位,但是自己是處在一個平靜的狀態下修持的。

這個時候如果突然出現一些惡緣違逆從中作祟,不修忍辱之道,彼時自己就很有可能火冒三丈,一念嗔怒即起。

而自己過去修的清淨心也好,受戒身也罷,到頭來全部被打破了,那可就是前功盡棄,過往一切努力就都轉頭成空。

故此,“忍辱”才是六度的中心,是修行的轉折點,修佛人不修忍辱法門,就精進不了,禪定不了,自然也就感受不到般若智慧了。

一切不如意都是辱,並非完全講侮辱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一說到“辱”,人們能聯想到的無非就是“羞辱、侮辱、恥辱”,是一切有傷自己形象尊嚴的惡劣行為。

而南師則對“辱”有了一個更廣義的看法,即是“人生一切不如意之事,都是辱”。

南師表示:“人一生中所遇到的‘辱’千千萬萬,它可以來自眾生,來自生活,來自自然,其解決的方法也是天差地別。”

就好比現實中有人打你罵你,羞辱你。這是對你的侮辱,不尊重,也觸犯到你的原則底線,所以你可以怎麼做呢?

你可以反駁,回擊。更有甚者也可以惡語相向,拳腳相加,這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法。

但是其他方面的“辱”你該怎麼解決呢?好比公司領導對你的工作態度不滿意,當著眾人的面批評你,這是生活事業給予你的“辱”。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你每天照鏡子,看著自己逐漸人老色衰,紅顏已逝,這是自然規律給予你的“辱”。這些“辱”固然難堪忍,但你能規避它們的發生,或者再用偏激的方法去應對嗎?答案顯而易見。

說到底,人生不過就是一場與惡緣違逆鬥智鬥勇的戰役,自己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面對它們,收穫的就是什麼樣的結局。

真正的忍辱絕非是讓我們忍氣吞聲,順承一切侮辱,而是讓我們在面對惡緣違逆之時,學會如何取捨。

要想求得內心寧靜祥和,就必須學會忍辱,恰如佛門所言:“四大原無我,五蘊本來空”。

有堅忍的念和感受在那裡,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才能在忍辱中修一個太平清淨。

忍辱,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一種智慧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誠然,修忍辱固然重要,但一定要認清楚忍辱的真實面目。忍辱不等同於懦弱,不是外在的忍氣吞聲,隨波逐流。

忍辱和懦弱的區別是:懦弱是軟弱無能,是外表忍耐,內心畏怯。

以這種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惡緣違逆,既無益他人,又是在迫害自己,到頭來縱容他人之惡,即是身犯愚痴,不知後果,終將害人害己。

真正的忍辱,其終極目的不是教誨我們如何在逆境中以低姿態匍匐前行,而是要讓我們心中有判斷是非,明晰善惡的智慧見地。

對業果能信解,對煩惱能觀照,可以看透他人的業力煩惱,對此還能不僅不生嗔恨,反會生出憐憫,這才是忍辱的本質。

佛門教派為何如此討厭忍辱?佛門教派如何對待忍辱這個問題

如果缺乏這些條件,最後自己修得是忍辱還是懦弱,可真就混淆不清了。所以說人要修忍辱,更是要修忍辱的大智慧。

他人傷害自身利益時,要懂得酌情處理,化干戈為玉帛;傷害眾生利益時,自己要主動站出來維護,站出來制止,無畏護法,以便安順眾生。

反以忍辱為藉口,試圖掩蓋自己的軟弱無能,那無異於是失卻大雄無畏之志,不能及時悔改醒悟,未來就註定不可能有成就,這一點需要謹記。

總而言之,人生在世,少不了一腔張狂,但也恰是張狂,害我們不淺。

當我們遭遇不順調侃之時,越是躁動,就越應該修持忍辱,這個時候我們不妨靜下心來,看看自己的心,少說話多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改變現狀。

當自己能力充沛,內心清淨,在你實現人生反轉之時,無需張揚,全世界都會看到你的與眾不同。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