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場上, 馬匹為何成為奪天下的必備武器?

文/念田

一提到中國古代的戰爭,絕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鐵馬金戈、飛馬馳騁、馬革裹屍等等,彷彿馬是中國古代戰爭中主角,是除了人和兵器以外最重要的戰爭資源,是軍事文化的符號。在不同時代的戰爭中,馬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從最初作為戰車的動力到形成騎兵戰力,馬的地位和重要性也不斷提升。

傳說夏朝奚仲發明了車。史書記載,夏王啟時代最早出現了馬匹牽引戰車衝鋒的作戰方式。但馬和車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發揮軍事功能,還是和殷商部族關係最為緊密。傳說商族祖先王亥就“服牛乘馬”,從事商貿,這也就是後世稱以貿易交換為業之人為“商人”的由來。

根據考古發現,商代晚期出現了家馬和成熟的戰車編隊。到西周和春秋時期,車戰已經成為主要作戰形式之一。馬之所以用來牽引戰車,除了當時戰爭規模小之外,還取決於中國本土原生的漢馬短腿肥臀,與後來戰馬的瘦高矯健有很大區別。這決定了馬在戰爭中還起不了太大作用。

馬成為軍事文化的符號,歸根到底是因為騎兵的出現。在戰國後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和匈奴南下衝擊的時代,騎兵逐步登上歷史舞臺。騎兵一人一馬,人馬一體,具有機動性強、速度快、衝擊力大的特點,對以往的戰車和步兵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威懾力。

騎兵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主要作用得益於幾個方面:第一是馬種的改良。本土原生的漢馬短腿肥臀,不善奔跑,很早就出現了種群退化的現象。於是從漢朝開始就出現了引入胡馬改良漢馬的嘗試,最著名的就是漢武帝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兵大宛求取大宛名馬,作《天馬賦》的事蹟。

第二是騎兵裝備的發展。早期戰士使用的主要是大長兵器,如長矛和馬戟等。西漢時才出現專用於劈砍的環首刀。三國時期,環首刀完全取代了劍,成為騎、步兵大量裝備的格鬥武器。大眾非常熟悉的三國英雄,所使用應當是這一類武器,和演義小說中有很大差距。

第三是馬鞍和馬鐙的發展。馬鐙的應用不僅方便了騎乘,更使得士兵在騎乘時有了穩固依託,解放了手臂,可以做出更多衝殺和劈砍動作,極大地提升了騎兵的殺傷力,使得騎兵進一步成為戰爭中的主力兵種。

在中國歷史上,像遼、金這樣由遊牧漁獵民族建立,又實現了高度文明的王朝被有的學者稱為征服王朝。征服王朝之所以強大,除了積極吸收漢文明外,也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在契丹、女真和蒙古等遊牧漁獵民族的征伐中,馬不僅是騎兵的依靠,還是軍隊的重要補給來源。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戰爭成本極其低。尤其是其軍隊會盡可能充分利用馬的價值。馬奶可以作為飲品,也可充飢,馬血可以維持生命。而在緊要關頭,軍隊還會殺馬充飢,以保障生存。橫掃整個歐亞大陸,戰無不勝的蒙古族騎兵,正是依賴其馬匹,形成了當時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也保證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軍事擴張中的軍需供給。因此可以說,蒙古帝國是建立在馬背上的。

參考文獻

郭靜雲:《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繆哲:《漢代藝術中的正面車馬》

頂部